《我是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部分生字。
2.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指的是水,以及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变化。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初步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变化,并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水的形态变化图片、动画等)
生字词卡片
课文朗读音频
反映水的变化的录像片或课件(如有条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说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引导学生猜测谜底,随机板书课题《我是什么》。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学生:(纷纷举手)是雨!
教师:对,非常聪明!那雨又是什么呢?它有一个更广泛的名字,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我是什么》。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有趣的课文。
(学生翻开课本,教师板书课题《我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圈出生字词,多读几遍,尝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听,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教师重点强调被圈出的生字、词语的读音。(如:“晒”和“冲”是翘舌音,“猜”是平舌音,“没”是多音字,在本课是漫过的意思,读mò。)
3.学生再次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尝试把课文读流利。
4.检测生字词掌握情况:
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的生词卡片,教师指导正音。
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分享识字经验。
分小组齐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水娃娃会变成什么?
(2)出示句子:“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课文读得很好!现在请大家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课文主要讲了水可以变成不同的形态,比如云、雨、雹子、雪。
教师:非常准确!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水娃娃会变成什么?
(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教师:好,现在我来出示一个句子:“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请大家结合图片理解,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结合图片理解句子)
学生:我发现水娃娃穿着白衣服的时候是白云,穿着黑衣服的时候是乌云,披着红袍的时候是朝霞或晚霞。
教师:非常棒!你理解得很准确。现在我来引导大家理解水变成云的过程,并指导大家朗读相关句子。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水变成云的过程,并指导朗读)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水变成云的过程,并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变、带”是上下结构的字,上下两部分大小相当;“片”是独体字;“极、傍、海、洋、作、坏、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和书写要点。
重点指导笔画笔顺。如:“变”的上面先写点、横,再按照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写竖、竖、左点、右点,左点、右点的收笔分别与横的起笔和收笔上下对齐;“极”右边的“及”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捺;“海”中的“母”先写竖折、横折钩,再从上到下写点、横、点;“片”先写撇,再写竖、横、横折;“带”的上面先写横,然后从左到右写竖、竖、竖。
4.学生仔细观察,并用小手跟着书空。
5.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重点指导“带”的写法和组成,再把“常”和“带”放在一起比较异同,“带”不要多写“口”,“带”上下窄,中间的秃宝盖最宽。
6.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师生共同评议。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小结与布置作业
1.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
2.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每个三遍。
熟读课文,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搜集关于水的形态变化的其他资料,准备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水 → 云 → 雨、雹子、雪
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