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变化(汽、云、雨、雹子、雪等)。
3.了解水对人类的好处和坏处,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水的不同形态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难点: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水对人类的好处和坏处,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水的形态变化图片、动画、视频等)
实验器材(如冰块、水、加热器等,用于演示水变汽的过程,视条件而定)
生字词卡片
学生收集的有关水对人类好处和坏处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通过开火车、抢答等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回顾课文内容,提问:“我是谁?”引导学生回答“水”,并简要复述水可以变成哪些形态。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是什么》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大家还记得“我”是谁吗?
学生(齐声):水!
教师:非常好!那谁能告诉我,水可以变成哪些形态呢?
学生1:水可以变成汽、云、雨、雹子、雪。
教师:很棒!看来大家都掌握得很好。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并画出水变成雨、雹子、雪的过程。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水变成雨、雹子、雪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通过比较“落、打、飘”三个动词的不同用法,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并通过动作表演加深印象。
教师:好,现在谁愿意来说说水是怎么变成雨、雹子、雪的?
学生2:水变成云之后,遇到冷风就会变成雨点落下来,有时候还会变成小硬球打下来,到了冬天就会变成小花朵飘下来。
教师:说得真好!现在我们来看多媒体课件,看看水是怎么变化的。(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水变成雨、雹子、雪的过程。)
教师:大家看明白了吗?这里用了“落、打、飘”三个动词,谁能说说为什么用这三个词呢?
学生3:“落”是因为雨点比较轻,所以轻轻地落下来;“打”是因为小硬球比较重,所以打下来;“飘”是因为小花朵很轻,所以飘下来。
教师:分析得非常到位!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不同形态变化时的语气和节奏。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水在不同地方(池子、小溪、江河、海洋)的表现。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地方的水景,引导学生理解“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等拟人化表达的含义。
教师:好,现在谁来说说水在不同地方的表现?
学生4:水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教师:说得真好!这里用了拟人化的表达,让水仿佛有了生命。现在我们来看多媒体课件,看看不同地方的水景。(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地方的水景。)
(3)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水的生动形象和快乐情绪。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水做了哪些好事和坏事。
(2)小组讨论:水的好处和坏处分别是什么?人类应该如何利用和管理水资源?
(3)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小组代表:水的好处有灌溉田地、发动机器等;坏处有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等。人类应该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来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
教师:说得非常好!看来大家都很有环保意识。那我们现在就来拓展延伸一下,请大家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水对人类好处和坏处的资料。启发:”我”在池子里怎样? “我”在小溪里怎样?你们想这个“我”是谁呢 池子里有它,小溪里有它,江河里、海洋里都有它,它是什么? (水)
池子里的水怎么在睡觉 小溪里的水怎么在散步 江河里的水又怎能奔跑?海洋里的水又怎么能唱歌、跳舞?
(4)朗读第四自然段。
“我” 就是“水”,现在读第四自然段,把“我”该成“水”读。
指导朗读:水在睡觉,静静地要轻点;水在散步,要比"睡觉"响点,应该由弱到强,在江河里奔跑怎么读 在海洋里唱歌跳舞又该怎么读
(三)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水对人类好处和坏处的资料,可以是图片、文字或视频等形式。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让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预设:建水库、植树造林、南水北调工程
(四)总结与作业
1.总结:
今天,我们结识了“水”这位魔术师,在生活中,我们天天离不开水,它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美丽、可爱的世界。如果你们还想更多地了解它,课后可以继续看看《十万个为什么》等课外书,找一些关于水的资料。
2.布置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设计一句或几句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词;画一幅有关保护水资源的画。
五、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汽 → 云 → 雨、雹子、雪
灌溉田地、发动机器 → 淹没庄稼、冲毁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