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7-06 11:3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品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000克=1千克。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教学准备】
、天平、以“千克”做单位的称、1袋黄豆、2个曲别针、2袋白砂糖、1瓶5千克的洗衣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感知实际物品的轻重。
师:一本数学书和一支铅笔。哪个重些?
让学生分别掂一掂,然后说说自己的感觉,得出结论:物品有轻重。
2.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P98主题图。
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引出在生活中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质量,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就需要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师再问:你还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他质量单位吗?
引出生活中也会用到斤、公斤和两。但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通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生活中的经验,让学生感受物品的质量。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对物品质量的单位有初步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识
1.认识“克”。
(1)根据生活经验,估1克的物品。
师:你知道1克大约有多重吗?在课前自己准备的物品中找一找、掂一掂。
小组探讨,感知物品质量,对物品的轻重有初步认知。
师: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2)利用天平,验证1克有多重。
学生在不同的场合见过秤,超市里的电子秤、家里用的体重秤、弹簧秤、杆秤等等。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听到“斤”和“公斤”,重视学情,明确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区别和联系。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基本构件。
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天平验证所找的物品是不是正好重1克,教师注意观察指导,及时板书具有代表性的物品质量。
(3)明确1克的概念,直观感知1克的质量。
师:1枚1角的硬币约重3克。1枚1元的硬币约重6克。2个曲别针约重1克。(出示准备的2个曲别针)请大家掂一掂自己小组确定的重1克的物品,感受1克有多重。
让学生充分地掂量,借此加强学生对1克的体验和感受。
师:大家都感受了1克有多重,那“克”一般是什么样的物品的质量单位呢?
生:“克”是较轻物品的质量单位。
师:请大家估计下几粒黄豆重1克。(出示黄豆)怎么去验证我们的答案呢?
生:用天平称一称。
教师演示用天平称黄豆的过程。
师:瞧,5粒黄豆的质量是1克。下面请大家都取出5粒黄豆,掂一掂。
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过1克到底有多重了。
(4)知识应用。
出示教科书P99例1。
师:找一找上面的物品有多重。
师:这些物品是轻还是重?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适时板书)
(5)完成教科书P99“做一做”。
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并说明判断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1克为标准,估计物品的轻重,以此使学生初步掌握估量的方法,最后通过说出生活中比1克轻的物品,进一步巩固对1克的认识。
2.认识“千克”。
(1)出示教科书P100例2。
师:请大家观察这两样物品,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谁能到台上来拿一下这瓶洗衣液 说说你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经过掂量感觉洗衣液有点重,得出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板书)
(2)理解“净含量”。
师:刚刚有同学提到了“净含量”,“净含量”的意思就是除去包装容器和其他包装材料后内装商品实际有多重。这箱苹果的净含量指的是什么呢?
生:箱子里苹果的质量。
教师向学生出示1袋白砂糖的实物。
师:谁知道它有多重?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能用天平称1千克的物品吗?
通过对砝码的认识,学生了解天平不方便称较重的物品。
师:所以我们要找以“千克”作单位的秤。这种秤的指针指向几,就表示所称的物品有几千克。(出示)
组织学生称量1千克物品,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师:掂一掂身边重1千克的物品,在心里记住它有多重。
师:现在请大家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另一只手拿1克重的物品,每个同学都来掂一掂、比一比,获取新的不同感受。
(3)说一说生活中的应用。
师:1瓶洗衣液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要用“千克”作单位?
师: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下课后小组间交流,并把结果记录在教科书P104第12题的表格中。
(4)克与千克的关系。
师:2袋白砂糖有多重?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能得出2袋白砂糖重1000克。
师:2袋白砂糖重1000克,也可以说重1千克。那克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学情预设】1000克=1千克。(板书)
请学生上来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设计意图】1千克=1000克,这是一个定论知识,可以告知学生,但二年级学生年龄小,通过搭建一个称和平衡的环节,学生领会了相关知识,而且教师把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三、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1.完成教科书P102“练习二十”第1、2题。
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的判断方法。
2.完成教科书P102“练习二十”第3题。
师:要想读出物品有多重,首先要观察秤是以什么为单位。谁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托盘秤的单位是千克,弹簧秤的单位是千克,体重秤的单位也是千克。
师:接着我们要看指针指向什么位置。托盘秤的指针还不到1,说明什么?
【学情预设】说明这些草莓没有1千克。
师: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判断每小格是多少,才能根据指针走的小格子的个数读出质量。不到1千克,那小格子还能以千克作单位吗?
【学情预设】不能,那只能用克作单位了。
师:1千克=1000克,我们可以把1大格看成1000克,所以1小格是多少?
学生思考后独立读数,再集体展示,说说自己读数的方法。余下两个读数用类似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读出后集体交流。
3.完成教科书P105“练习二十”思考题。
【学情预设】有人说棉花重些,因为它有很大一包;有人说铁重些,因为它小小的一块,给人的感觉都很重;也有人说一样重,因为都是1千克。
师:一样重是对的。因为它们的质量都是1千克,不能看它的数量多少和大小。
【设计意图】练习中除了基础知识的运用,还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引导分析,让所学知识更具有实用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四、课堂小结(根据学生回答完善思维导图板书)
师:说一说你们在这一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师:以后我们买东西时,先掂一掂,再估一估它有多重,然后再看标签,看看自己估得准不准。我们要想真正成为“克”和“千克”的好朋友,就要在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