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出5个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段。
教学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21世纪教育网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的描述体会“蒙汉情深”。
目标检测:
1、听写词语: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回味、奇丽、洒脱、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2、背诵课文第一、二段,小组检查。
教学准备:有关草原的歌曲、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21世纪教育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听了这首优美的歌曲,你想到了哪里的景色?
在你的印象中,草原是什么样的?
这是同学们心目中的草原,那对于老舍先生来说,草原又给他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7课《草原》。(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理解思路
1、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读过课文,哪位同学能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其他同学认真听,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围绕草原,作者都写些了哪些内容?21世纪教育网
(请五生读,每人一段,随时纠正重点词语的读音)
2、交流:作者围绕草原,写了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总结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师小结:文章作者就是按照访问陈巴尔虎旗这件事的发展顺序,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想。
三、细读品味,感悟草原景色之美。
1、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老舍笔下草原的风光美,你会用哪个词?
1)你是怎样理解“一碧千里”这个词的?
2)从同学们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中,我们可以看出草原大而绿的特点。
请你从文章中找到这句话,给大家读一读
(出示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字典中对茫茫一词的解释是:没有边际看不清楚。这样一碧千里的大草原,却为什么“并不茫茫”?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段,寻找一下答案。
2、交流:(出示句子)那里的天比别外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21教育网
1)引导学生对比大城市的天空和空气,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代替“那么”,你觉得用哪个词合适?(很,特别)
3)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感情朗读)
4)对于这样可爱的天,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清鲜的空气、明朗的天空,让人不由地高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怎能不心情愉快呢?
来,想像着那蓝天、白云,让我们用朗读体会一下作者的愉快。(感情朗读)
小结:正是因为有那么清鲜的空气,才能有那么明朗的天空,这里的草原才能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同学们的理解很有道理。21cnjy.com
3、放眼望去,还有哪些景物给作者留下了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刻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一段,找一找,作者还写了哪些景物?用笔划出来,你认为哪种景物最美,就多读几遍,读出你的感受。21·cn·jy·com
交流:你认为哪种景物最美,给大家读读
A、出示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1)这句话写了哪种景物?(羊群)
2)作者是怎样描写羊群的美的?(像白色的大花)
3)作者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羊群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喻成白色的大花,让我们体会到羊群的美,这句话中还有一个比喻,谁给大家说说?(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
4)两个比喻,抓住了羊群和草原的特点,非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动和贴切。让我们也像作者这样想像一下:如果把草原比作辽阔的大海,那这羊群就像是大海上的--------
如果把草原比作广阔的天空,那这羊群就像是天上的-------
5)这样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读读生机勃勃的羊群。(感情朗读)
B、出示句子: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www.21-cn-jy.com
1)你觉得小丘的美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柔美)
2)作者得怎样描写小丘的绿色和线条的柔美?(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勾勒,是用线条画出轮廓,我们平时画画时经常用到。
3)渲染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看文下的注释。(生读)
见过中国画吗?(出示)渲染就是这样的一种画法,只用水墨涂抹,却没有墨线勾勒的轮廓,所以那种绿色才能-----(翠色欲流)2·1·c·n·j·y
4)翠色是什么色?这样一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透明的绿色的,和天边的云融合在一起,多美的一幅风景图啊!来,轻轻读读这句话,想像一下,“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脑海中是怎样一幅画面呢?(草原和天空融合在一起……【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谁给大家读读你的体会?(抽生读,齐读)
4、小结过渡:这样的美景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此时,作者又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
出示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这里作者两次用到了同样的一组联词:既……又……,写了自己既惊叹又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吟诗的感受,那么,通过上文的学习,你认为是什么让作者有这么深刻的感受呢?(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柔美……)
2)这样的境界,不仅感染了作者,也让草原上的动物感受到了草原的无限乐趣。
谁给大家读读?生读: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它们真的能静立不动,并且回味草原的乐趣吗?
是的,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借它们来抒发了自己见到草原美景时的感受。
四、整体回顾,体会写法,积累美文
1、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这段中的景物描写,从天空到天底下的小丘、羊群,你认为是作者是按照一种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从上到下、由高到低)
2、指板书总结:作者的这种有顺序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多么美丽的草原画卷呀!
天空赋予了草原以明丽,小丘勾勒了草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条,牛羊更赋予了草原以生命活力,难怪老舍先生说——引读: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21世纪教育网
置身于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得发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样的感慨——(全班齐读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从这段描写中,你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是的,作者就是通过对草原风光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这种写法说叫做借景抒情。
4、这么美的景色,想不想把它记在心里?选择你喜欢的景物,把关于它的描写背诵下来吧。
师生接背第一段。
课下,同学们可以按照作者的描写顺序,继续练习背诵第一段。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品读作者生动细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描写,感受到了草原迷人的风光之美,关于草原人的情美,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和表现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天空:那么……那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六、板书设计:
风光美 羊群:一会儿……一会儿… 惊叹 低吟
17草原 小丘:翠色欲流
人情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