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7 17:4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课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五蠹》,主要通过描写一个宋国的种田人,无意中得到一只撞树桩而死的兔子,从此守着树桩再等兔子撞树的可笑行径。这告诉人们不能不劳而获、不要心存侥幸,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也告诫人们不要把生活中的偶然事件当成必然事件。《守株待兔》全文39个字,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章法美妙,细节生动,寓意深刻。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寓言故事”,要侧重落实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守株待兔》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也是教材中入选的第一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可见编者是为了以熟悉的寓言故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如,课后题中的“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是要求学生能够在朗读文言文时,正确地断句并读得基本流利,初步获得语感;“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了解文言文大意。
基于以上学段目标和单元目标,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正确把握文言文句子中的停顿与节奏;通过借助注释理解字义、句义,把握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教学难点则是通过串讲、译说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从中领略到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独特魅力。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寓言,对寓言有过感性的认识,对于“守株待兔”的故事也并不陌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阅读经验,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同时,在上册课文中,学生已学习过文言文《司马光》,初步了解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可借助注释理解词义,进而理解故事大意。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朗读文言文长难句、理解生僻词语、品析词句方面,仍然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给予方法指导,进行扎实的训练。例如,朗读中的节奏与停顿是教师需要重点指导的,尤其是“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一句,学生在断句时会遇到困难。此外,学生对于文中种田人的心理活动的揣摩、“种田人为什么会被宋国人嘲笑”等内容,在理解“偶然与必然”、表达自己的观点方面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揭示寓意虽是寓言教学。这则寓言的教学,执教老师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分层次进行朗读训练:先读准字音,再读好节奏与停顿,最后要读出古文的韵味;二是分类别进行字词教学,对难理解、难书写的字词进行分类提示,并扎实地进行写字指导,对古今意义有差异的字词进行集中教学,提高字词学习的效率,渗透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语言特点;三是通过“依图配文”和“译说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提炼出寓意,避免用生硬的方式灌输寓意;四是用“品析美点”的方式品读课文,让学生理清故事的层次,虽篇幅短小,但条理分明,章法精妙,进而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激发阅读其他寓言故事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能借助注释串讲故事,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深刻的寓意。
3.品析课文词句和写法,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能借助注释串讲故事,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深刻的寓意。
【教学准备】
学生在上课前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注释及插图,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尝试自己读一读课文,做到基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制作教学课件,教具根据板书的需要,主要体现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文言文韵味。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插图,准确而有创意地串讲故事,品析词句,感悟深刻的寓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寓言,走近作者
(一)理解题意
学生齐读课题,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守株待兔”就是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二)了解文体特点
出示:寓言是用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学作品。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寓意。(学生齐读后,在书本课题旁批注:寓言。)
(三)走近作者
课件出示作者韩非的简介,学生齐读。
老师提示:《守株待兔》就是《韩非子·五蠹 》中的一个故事。
(设计意图:在课文学习开始前,渗透文体知识,了解作者,为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做了必要的铺垫。“齐读”是一种集体训练的方式,能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二、 读通课文,多角反复
(一)读准生字的读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练习后,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为学生正音。
提示:“宋”是平舌音,“耕”要读准后鼻音。“释”读准翘舌音,“为”读第二声。
(二)读好句中的“停连”
(出示文段,标注生字拼音、停顿符号)
1.老师范读课文。
学生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感受朗读中的节奏和停顿,初步感知文言文的朗读方法。
2.老师教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跟着老师读课文,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
重点指导“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一句。
提示:有些句子比较长,我们要随着句子中意思的变化稍作停顿。还要注意读出“声断气连”的感觉,声音虽然停下了,气息却没有中断。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并读出“声断气连”的感觉。
3.学生再次练习朗读全文
指名1-2名同学朗读展示,检测学习效果。
(三)去拼音朗读课文
先同桌互读,再检测男生齐读。师相机点评学生的朗读。
(四)去标点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无标点、无停顿标记的课文,检测女生朗读。师点评学生的朗读。
(五)竖版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竖版课文内容,指名学生示范朗读后,全班齐读课文。
要求:像古人读书那样,伴着音乐,把课文竖着读一读,读出古文的韵味。
小结:把课文反复读上好多遍,才能把课文逐渐读得熟练、通顺、有味道。可见,“反复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板书:反复读)
(六)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2分钟。尝试填空背诵全文。
(设计意图:“好文不厌百回读”。课文虽短,要做到文从字顺地读好却并非易事。设计有梯度的朗读训练,关注读音、节奏、语调等要素,能够让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更为高效。课堂上背诵积累,可以强化学生的语感培养。)
三、识词写字,分门别类
(一)难读的字词

冀:希望。(点示:根据这种意思可以组词“希冀”。)
wéi 为:表示“被”的意思。
lěi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老师点拨“希冀”一词。
(二)难懂的词语
触:撞到。
释:放下。(点示:根据这种意思可以组词“释放”。)
复:再,又。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老师点拨“释放”一词。
(三)分结构识字
上下结构:守、宋。 独体结构:其。
左右结构:触、颈、待;耕、释、株。
1.指名学生回答生字的结构类型,老师引导提问:“耕、释、株”在笔画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老师揭示:“耕、释、株”这三个字左边的部件最后一笔,原本都是“捺”,为了给右边的部件腾出位置,“捺”变成了“点”。
出示:“耒”从单字到部首时的笔画变化。这体现了中国汉字的“避让之美”,这样的写法让汉字的部件显得更加协调美观。“耕” 体现了一种“左右避让”的写法。
(四)难写的字
1.出示“耕”的小篆,讲解“耕”的字形、字义。
左边是“耒”,代表“农具”,右边是古代的“井田”,两个部件合在一起,意思是用农具翻松田里的泥土,引申为“耕种”的意思。
2.学生跟随笔顺书写视频书空,学生练习书写“耕”字。
(设计意图:分类识字,既能让学生学会用“归类”的方法来梳理课文中的知识点,又能培养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的思维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字理教学,又是学生掌握难写字的有效“助推器”。)
四、感悟寓意,趣讲故事
(一)眼明嘴快,依图配文
“图文搭配”小游戏: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画,说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学生静默思考后,指名学生回答。
(二)借助注释,理解词义
1.教师提问:假如我们要用自己的话来讲《守株待兔》的故事,文言文中有些难理解的词语,该怎么办呢?——原来,“看注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板书“看注释” )
2.齐读课文中的注释,边读边想:哪些字词是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
出示:
株:树桩。 身:自己。 走:跑。
复:再次。 因:于是。
释:放下。 触:撞到。
(点示“走马观花”这个成语中,“走”就是“跑”的意思,指的是速度很快地浏览看到的景象。)
(问:左边的词和右边的解释有什么关系?——除了“走”的解释以外,每个字的注释都是两个字的。这体现了文言文中多数词语都具有“单字成词”的特点。)
(三)图文结合,串讲故事
1.课堂活动: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提示:首先要讲清楚课文的主要意思,还可以观察插图,发挥想象,适当补充一些合理的情节。(板书:观插图)学生自由练讲2分钟。
2.指名2-3位学生讲故事,老师点评。
3.老师出示一段创意讲故事的例文,学生感知如何“添枝加叶”讲故事。
点拨:讲故事时,可以根据情节的需要,适当展开想象,补充一些合理的情节,例如,农夫捡到兔子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当他每天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的时候,又是怎么想的?这样,我们就能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完整。)
(四)讨论话题,感悟道理
1.话题讨论:文中的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你可以这样说:农夫会被宋国人笑话,是因为( )。
(学生思考后,指名学生回答)
小结:同学们都对这个故事有不同的理解,可见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非常丰富的。
出示:
——不努力,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把偶然发生的事当成必然发生的事是十分愚蠢的行为。
——不能只是被动等待,而要不断主动争取,成功才属于自己。
2.学生齐读寓意,抄录一句自己喜欢的寓意。
过渡:一则39个字的文言文寓言,不仅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还为我们揭示了这么多深刻的道理,由此可见,文言文具有“言简义丰”的特点。(学生笔记:言简义丰)
(设计意图:图画具有直观的视觉效果,依图配文,有助于学生更准确、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从“添枝加叶讲故事”到“话题讨论悟寓意”,实现了学生将故事情节“内化”后自然提炼出寓意的思维过程。水到渠成,避免生硬说教。)
五、品词论句,赏析美点
这样一则“言简义丰”的寓言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
(一) 说话训练
1.默读课文,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可以这样你说:我最喜欢( )这一句,因为( )。
2.学生静默思考后,指名回答,教师相机点评。
(二)小结写法
师小结写法,学生聆听:这是一篇思路清晰、结构严密的小古文。首先,作者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串连起整个故事的。其次,虽然只有5句话,但每一句话在文中都有不同的作用。他们分别是故事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局。所以说,这一篇文章,美在结构。
接着看。作者在文中运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这样,使得画面更加连贯,同时也很精准、简洁地写出了兔子撞树桩的全过程,生动地刻画了农夫的“懒汉”形象。所以说,这一篇文章,美在用词。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田中有株”这一句体现了作者韩非的匠心独运。因为这一句为后文的“兔走触株”埋下了伏笔,做好了铺垫。由此可见,这一篇文章,美在手法。
(三)阅读推荐
在中国古代寓言中,还有许多这样内涵丰富的故事,比如掩耳盗铃、滥竽充数、井底之蛙、杯弓蛇影。希望同学们能多读寓言故事,从中感悟丰富的哲理,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精读训练重点落实“段”的教学,对于段落的写法教师可以做适度的点拨。课文短小精悍,却字字珠玑,意蕴无穷。充分发挥教师“讲”的魅力,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吸收更多的语文知识,领略课文中深藏的言语之美。)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把《守株待兔》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收集1-2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在“读书交流会”中分享给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