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和血泪谱写的时代悲歌
——《声声慢》
教学设计标题:生命和血泪谱写的时代悲歌 ——《声声慢》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时期已经学过《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对李清照的生平及作品风格有了初步了解。经过高中一个学期的积淀,学生已具备了鉴赏诗歌的力量。略显不足的是,学生缺少鉴赏诗歌的方法技巧,教学过程中应从多角度进行指导点拨。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身世经历,体会其身世经历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 2.通过知人论世法领悟词作的意境,体会作者“愁”情。 3.抓住意象营造的意境,揣摩词人因外物触发的内心波澜,体会词作如何渲染愁绪的。
教学重难点:把握典型意象的具体内涵,体味词作蕴含的“愁”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如梦令》,并配有音乐。 从《如梦令》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个什么样的李清照? 明确:活泼开朗。 【过渡】是的,因为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李清照在后期写出了与《如梦令》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她用“豪情”“才情”“薄命”装扮了宋词的美丽,使宋代词坛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她用纤美的文字无数次拨动了我们心灵深入那根最敏感的情弦。她被誉为“词国皇后”。这首词哀婉凄苦,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孤寂、凄凉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变故?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她,来品读她用生命和血泪谱写的时代悲歌——《声声慢》。 二、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我是朗诵家,寻找词眼 活动要求: 1.各组利用3分钟时间准备,选出代表进行展示,全部展示结束后,各组利用1分钟时间讨论得分,并选择代表解释得分原因。 2.战队对决:每一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展示。 3.评分要求:每一个小组推选一名资深评委。 评分标准1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正确把握诗歌节奏。(10分)2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15分)3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产生共鸣。(15分)4朗诵形式有创意,或其他形式朗诵。(10分)总分
问题探究: 1.最能概括全词的感情的字是哪个字?(板书:愁) 2.你认为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这”指代什么?走进文本找找看。 明确:次第:光景,状况。这: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细雨等。(可以用原文回答) 4.为全词奠定了悲伤忧愁情感基调是哪一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字的表现手法。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这首词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曾经我们学习过她的《如梦令》,词曲明丽欢快,自1127年靖康之变以后,国破家亡的凄苦遭遇,使她的词风由明丽欢快变成了沉郁凝重、凄苦孤寂。这首《声声慢》概括了她南渡后的所有心境。 学习活动二:我是鉴赏家,品愁情 活动要求: 1.各组利用3分钟时间准备,发言请用普通话,声音洪亮,选出最佳鉴赏小组。 2.品读建议如下: 问题探究: 1.全词通篇写愁,词人的“愁”外化为哪些物象?这些物象有什么特点,营造了什么氛围? 从 一句中的 (意象)或者 (一词),我找到了“愁”的影子,我彷佛看到了李清照 (画面),体会到 的愁。我还想到了 (相关的诗词曲赋) 预设1: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中的七组叠词中找到了愁的影子,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若有若失、心神不宁的李清照,我还想到了推愁不去还相觅。 预设2:从三杯两盏淡酒中的淡酒,我找到了愁的影子,我仿佛看到了李清照度过了一个无人共语、独宿不眠的夜晚,体会到了李清照的苦闷,我还想到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预设3:从梧桐更兼细雨中的梧桐雨,我找到了愁的影子,我仿佛看到了李清照独自一人听着连绵细雨不断敲打梧桐叶恼人的声响,体会到了她的孤单无依,我还想到了秋雨梧桐叶落时。 2.总结意象构成的画面以及表达的情感。(PPT) 过渡语:风急、雁过、黄花堆积、梧桐细雨、残秋黄昏,一系列特写镜头组成了一幅天然的悲凄画面。选取了牵动人们愁思的景物,成百倍得加浓女主人公得内在愁绪。最后,在难以名状、无法解脱得苦闷中,顿时汇成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学习活动三:我是演说家,解愁情 活动要求: 1.词人“愁”从何来?(观看李清照的简介视频)可以用词中的文本进行回答。 明确:“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北雁南飞,却是旧时相识——思乡(漂泊之苦);大雁可以北归,自己却无家可归——亡国之恨;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曾经的鸿雁传书,现在睹物思人——丧夫之悲(板书) 例如:“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飘零的菊花——孤苦飘零的自己。 鼓励学生在词中寻找愁情,读出词人内心深处的愁绪。 2.总结全词。 3.朗诵李清照的颁奖词。(配乐) 三、归纳主旨,课堂小结 整首词以叠字起笔,移情于物,通过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夜雨等意象,即使我们隔着千年的云涛星海,依然能够感受到一代词国皇后的凄婉和哀愁。最后在音乐中感受一下词人的心境。 五、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诗。 2.比较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与《声声慢》,感受体会作品中不同的愁情。 六、板书设计 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