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4石壕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4石壕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6 15:18: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一啼一泣皆疾苦,一字一词显悲悯
——《石壕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
2.品析诗歌的语言,感悟诗人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难点:品味诗歌写法、构思、语言的巧妙之处。
教学方法:
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图片。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
你的脑海里浮现了哪些词语?
是啊,这就是战争。在历史上的755年,在中原大地上,在咱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上,正发生着一场战乱——安史之乱。这是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乱,这是浸满眼泪,铺满鲜血的苦难。这段历史被杜甫用文字记录下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石壕吏》就是其中一首。杜甫用文字记录苦难,在今天的我们,尝试用镜头,将杜甫的文字转化成一幅幅图片,记录那个时代的苦难。
二、任务一 理文本 明故事
想要将文字转化成图片,必须要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读到有感触的地方多读两遍。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意思吗?
点赞,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他已经不是基本理解了,而是生动的描述,他加入了很多细节。
难度升级,请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故事。
出示提示:人物+事件
明确:叙述官吏乘夜捉人,连衰老的妇人也被抓服役的故事。
三、任务二 细品味 拍特写
经典电影之所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有很多经典镜头,长久的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来当超级摄影师,争取拍摄出经典的图片。现在请同学们三人一组,在组内说说你最想根据哪一句诗来拍特写镜头。拍的时候注意重点抓住景物、动作、表情、细节等来拍。
讨论开始,讨论好了举手示意老师。
(出示)“我最想根据---------------(诗句)来拍特写,我会拍摄 (景物、动作、表情、细节……)。”
1.分组讨论(3分钟)
2.分组汇报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夜幕下的石壕村,破败荒芜,家家户户大门紧闭,路上不见一位行人,村中不见一点灯火,天黑风高,凄凉萧瑟。但是,村子里突然吵闹起来,原来是有差吏趁夜捉人应征了。
你很善于用四字成语、八字短句来描绘画面。厉害。那么你最想定格的镜头是哪个?(夜幕下差吏恶狠狠的朝村中走来的样子。)超级摄影师,优秀。
追问:请同学们再思考:差吏为什么要趁夜捉人?捉人是否可以换成征兵?
“夜”,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差役“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捉”,是统治者不顾百姓意愿,强迫征兵,差吏视百姓为“猎物”。
一个“捉”字反映的是一个家庭的遭遇。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落在百姓身上就是一座山。
这就是百姓无力反抗,只能束手就擒的苦。
板书(苦)
你们这组拍的是哪一个特写?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老翁一听到门外有了声响,就知道差吏又来捉人了,他立刻翻墙逃跑,老妇看到老翁逃走后,才急忙去开门。
那你想把镜头定格在哪个画面?很有想法的摄影师。
(老翁艰难吃力翻墙的背影,老妇回头看老翁翻墙的凄苦表情。)
一位老人,年迈体弱,为了留在家里照顾他残破的家,只能翻墙逃走,这是捉人现象频繁发生,老翁在恐惧之中做出的反应。
这是百姓别无选择、逃无可逃的苦。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差役面目狰狞,推推搡搡地踹开了老妇人的家门。老妇人在支走老翁后,快步走到了差役的面前。她一边声音嘶哑地诉说着不幸,一边涕泗横流。
优秀的的摄影师。
(板书 “啼”)。
吏和妇,一呼一啼,一怒一苦,一个叫喊,凶狠蛮横;一个啼哭,凄楚可怜,吏和妇之间尖锐的矛盾,兵役制度的残酷无情被你拍出来了。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战场上硝烟弥漫、兵荒马乱、白骨露野,妇人的三个儿子全部被征,两个儿子战死沙场,一个儿子正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至今生死未卜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是此刻,老母亲收到的是什么消息啊?他的两个儿子已经死在了战场上,仅存的一个儿子还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生死未卜。老母亲的该是何等的痛,那是肝肠寸断,肝肠寸断啊。此刻你想拍什么?
你拍出的这张照片太震撼了。来,你来试着读一下,谁再来读,大家一起读。老母亲的苦在你们的声音里。
这是百姓痛失爱子、家庭破碎的苦。
你们组拍的是哪个镜头?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还在吃奶的孙子可能受惊而哭,饥饿而啼,孙母衣不蔽体,出入无完裙,无法出来见人。
存者且偷生,活着的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孙母用破旧的被单裹住身子,惊恐的听着外面的动静的样子。
你不但善于读文字,还能捕捉细节来进行拍摄。点赞
这是百姓妻离子别,苟且偷生的苦。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尤得备晨炊。
(朱自清的父亲,身穿黑布大马褂,蹒跚爬上月台的背影深深的印在作者的心里,以至于若干年后,想起那个背影,作者依然潸然泪下。那这里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尝试拍一个背影)
你的这个背影也想朱自清的背影一样经典。
这是连老妇人都无法逃脱的应役之苦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给孩子喂奶的中年寡妇,丧夫、孤苦无依、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多重打击打击之下,多想嚎啕大哭一场,看着怀中的孩子,只能吞声饮泣。这多么可怜、可悲、可叹啊。
(杜甫听着这幽咽声,内心也是无比的悲伤,他望向无边的黑夜,此时可以拍黑夜中的屋角,还可以拍……)
你的特写镜头无声胜有声,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低低的啜泣声,在我们的心间回荡久久不散。
天命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傍晚投宿,老翁夫妇两人相迎,天明登程,独有老翁一人相送,家是支离破碎,生活是雪上加霜,心情更是悲苦凄凉,难以言说。
(清晨的村庄本应是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但此刻却死一般沉寂,毫无生气,老翁独自与作者告别,望向远方,他的眼里满含泪水,他的满头白发在风中凌乱的飞舞。也许他还在想他的老妻子太苦了。)
这是百姓雪上加霜,无人可说、无处可说的苦。
师:悲风春夜紧,百姓更无眠。辞老别幼情何忍,吏呼一去复无亲。一啼一泣皆疾苦,一字一词显悲悯。(板书完整)。现在让我们用最深沉的声音再现这些镜头。一起朗读这首诗。
生齐读本诗
四、任务三 明构思 补对白
从诗题来看,《石壕吏》主要人物应是差吏,可全文只有“有吏夜捉人”“吏呼一何怒”两处写到吏,作者巧妙地借老妇的诉说来写战争带给普通家庭、普通百姓的苦难。用心品味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请同学们想象,差吏是如何逼问老妇的。
石壕吏:家有男丁否 (差吏如何逼问)
老 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尚有他人否 (如何逼问的?)
老 妪: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请人速应役!(这里的逼问?)
老 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这残暴的差吏仿佛站在我们的眼前,那个同学当一当这个暴吏?)
五、任务四 辨主题 悟情怀
杜甫把人民的苦难写进诗里,今天我们读到的是那个夜里杜甫听到的、看到的。他听到的、看到的又何止是这些!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本该跟你们一样,坐在教室里,追逐梦想的孩子却上了战场!连孩童都不得不参战!杜甫的心里充满了悲哀!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战争中可怜的孩子们的血把水都染红了,杜甫的心也血流成河啊!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白骨无人收,新鬼旧鬼在烦冤哭泣,杜甫也泪流成河啊!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山谷中回荡着哀伤的哭声,杜甫的心也悲伤成河啊!
战争是如此残酷,但杜甫始终热爱着自己的国家、对朝廷充满了期待,所以在狂风暴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他情不自禁地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世界上最美好的幸福就是和平,希望世间再也没有战争!
布置作业:
1、 基于《石壕吏》的主题和情感,创作一篇现代短篇小说或者一则现代版的“微诗”,将古代的题材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必做)
2、 探索安史之乱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结合诗歌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分析。(选做)
生齐读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