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时间:
背景
1978年12月
1.十年文革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2.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3.当时的中央领导人错误地坚持“两个凡是”方针,引起普遍不满。
4.思想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性质)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意义: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内容
1.冲破“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二)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全面展开
2.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二.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目的 :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过程
安徽凤阳小岗村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3年,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作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 :1984年
主要内容/措施 :
1.单一的公有制发展为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国有企业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济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 :
增强企业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1.建立
2.意义/作用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三、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作用 :
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特区“特”在哪里?
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①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②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③再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县市
④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⑤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⑥1992年,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城市和自治区首府
……
经济特区的建立: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步骤
过程
格局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加入世贸组织
时间:
影响:
2001年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2.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
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
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
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
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3.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变化和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农业集体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4.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中,“老人”指 ;“画了一个圈”指 。( )
A.毛泽东;解放台湾 B.毛泽东;设立海南省
C.邓小平;设立经济特区 D.邓小平;南方谈话
D
C
5.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
标志性的雕像(见右图)名为拓荒牛,
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
“一夜崛起之城”。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 )
A.上海 B.珠海 C.深圳 D.厦门
6.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历史,宁波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又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C
A
7.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回眸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重大调整,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回答:
(1)列举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开展的重要运动。(2分)
(2)1978年,在我国什么地方率先出现搞“包产到户”的典型?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3分)
(3)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2分)
农业是基础,涉及国计民生,国家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央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政策等。(2分。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成理亦可)
土地改革,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全分,)
安徽凤阳小岗村(1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邓小平题词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是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据材料一指出,“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表明我党新时期工作重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
(2)改革开放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试用身边的两个事例加以说明。(4分)
(3)材料二中“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种模式的特征是什么?中苏两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成一败,你认为中国成功的经验主要有哪些?(6分)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华大地涌动改革春潮,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3)高度集中;我国的改革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我国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我国的改革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人们在家通过电脑上网联系生意;开私家车旅游;
经济特区的设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
9.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土地是农民孜孜以求的梦想。历史上国共两党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曾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过怎样的解决办法?(2分)
(2)仔细观察“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指出A、B、C、D中哪一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使农民的土地问题得到根本解决?(2分)
(3)党和国家在B阶段采取的哪一举措实现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2分)
(4)C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遭到了极大破坏,到D阶段实行的哪一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2分)
(1)平均地权
A阶段,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3)三大改造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形成过程
1).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1987年为中共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是他带领党和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谁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
2.指导地位的确立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
指导思想
二).中共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大
1.中共十六大
(2002年)
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
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中共十七大(2007年)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中共十八大(2012年)
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提出发展要求
确定奋斗目标
选举新一届中央委员会
3.中共十九大(2017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下列年代尺中与1997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 )
A.党的诞生 B.打开国门 C.南巡讲话 D.高举旗帜
2.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D
B
3.“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词中盛赞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 )
A.倡导改革开放,实现伟大转折
B.南方谈话,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C.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D.港澳回归,实践“一国两制”构想
4.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B
A
5.“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描绘的两位领导人是( )
A.毛泽东和邓小平 B.孙中山和邓小平
C.孙中山和毛泽东 D.刘少奇和邓小平
6.中国对外开放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被誉为“对外开放排头兵”的是( )
A.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B.1985年开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C.1990年设立的上海浦东开发区
D.1992年开放的长江沿岸城市
A
A
7. (2014·四川资阳)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解除这些困扰的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中共十五大
8(2014·四川自贡)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
A.邓小平南方讲话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扩大企业自主权
C
A
9(2014·内蒙古赤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某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通商口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我国开放了广州、上海、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勃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的一种什么心态?(2分)基于这种心态,清朝前期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
妄自尊大;(意思相近亦可,2分)闭关锁国;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2分)
(2)中英《南京条约》;(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采取了怎样的政策?(2分)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开放”最根本的不同是什么?(2分)
(3)对外开放;(2分)材料二是被迫开放,材料三是主动开放;(意思相近即可,2分)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启示。(2分)
(4)闭关锁国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1分)只有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合作,吸纳先进的科技和思想文化等,才能促进发展,实现国家富强。
10.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含义的重要会议,他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他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二:
请回答:
(1)在这次会议以前,由于“左”的指导思想,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了一些严重错误。这些错误主要有哪些?
(2)这次会议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2分)其“伟大的历史作用”如何?(2分)
(3)比较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说明深圳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2分)发生这种据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随着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变化,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了什么新发展?(1分)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2分)
1980年深圳 今日深圳
3)由落后的小城镇发展为繁华的现代化城市。(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深圳建立了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2分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文化大革命”。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4)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1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2分)
11.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1)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2分)
(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1分)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2分)
(3)展望未来
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1分)
(2)邓小平(1分)
探索: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③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⑤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⑦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等。
(1)开启“中国新生”的事件是开国大典(回答新中国成立也可)。(1分)开启“伟大转折”的事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
(3)要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等等。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自救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中的两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2分)
(3)材料三所述“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 中国“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4)依据上述材料字结合所学知识字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至少写出两点字2分)
(1)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2)南昌起义、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曲折,是无数先辈艰苦奋斗的结果;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言之有理即可)
五、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中国梦宏伟蓝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
中国梦宏伟蓝图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两个“百年目标”
建党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国一百周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体制改革进行全面部署
(3)全面依法治国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全面从严治党
2014年,习近平强调,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3.新发展理念
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4.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1.党中央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内容是(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对外开放
③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从严治党 ⑤全面深化改革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对其阐述的基本内涵不包括( )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科技强军
B
D
3.“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
A.“四个全面”战略 B.“实现共产主义”
C.“两个一百年” D.“三步走战略”
4.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④需要走中国道路,张扬中国精神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C
C
5.近年来,我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 )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C.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提出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
C
党的十八召开以来党中央提出许多新提法,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基于世情党情国情凝聚而成的一系列重大理念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发挥着强有力的引领作用。
(1)材料中“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实现“中国梦”?
(2)“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体内容是什么?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国梦”两者有何关联?
(1)“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到中共成立100周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念指导和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