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课《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经验以及生活,找到等差关系并举例,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经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让学生学会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体会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简单运用.
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概念引入
教师:请思考下列问题
思考:观察下面几个问题中的数列,你能发现什么取值规律?
1. 北京天坛圜丘坛的地面由石板铺成,最中间是圆形的天心石,围绕天心石的是9圈扇环形的石板,从内到外各圈的石板数依次为(展示天坛地面图片)
9,18,27,36,45,54,63,72,81.①
2.S,M,L,XL,XXL,XXXL型号的女装上衣对应的尺码分别是
38,40,42,44,46,48.②
3. 测量某地垂直地面方向上海拔500 m以下的大气温度,得到从距离地面20 m起每升高100 m处的大气温度(单位:℃)依次为
25,24,23,22,21.③
4. 某人向银行贷款a万元,贷款时间为n年.如果个人贷款月利率为r,那么按照等额本金方式还款,他从某月开始,每月应还本金元,每月支付给银行的利息(单位:元)依次为
④
学生1:都是等差数列
教师:为什么叫等差数列,你是如何知道的,请详细说明。
学生1:在一组数列中,项与项之间的差都是一样的。
教师:你能列出生活具体意义的等差数列吗?
学生1:桂阳到郴州城际公交票价:2,3,4,5,6,7
教师:很好你能发现生活中数学,是一个很细心的人。
设计意图:以课本中的情景,学生初步掌握等差数列,理解等差数列规律,为后面概念提炼做铺垫。
反思: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已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对数列中的项做加减乘除运算来寻找规律是研究数列的方法。学生将会在等比数列的学习中会用上,这是数列大概念的一个小分支点,也是本单元系列教学中的暗线。
二、探讨提炼,完善概念
教师活动: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能总结等差数列概念吗?
学生:数列中项与项之间差都为同一个数的数列为等差数列
教师:只有部分的项与项的差一样可以吗?例如:1,1,2,2,3,3,…
学生:不是
教师:可以有更精确的表达吗?
学生:相邻项的差都是相同的数
教师:例如:0,2,0,2,0,…他们的差都是2,是等差数列吗?
学生:不是,要后面的项减去前面的项
学生: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数
教师总结:
等差数列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等差中项: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是最简单的等差数列. 这时,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以知道,2A=a+b.
学生活动1:教师展示开头例题中的等差数列,请学生讲解例题中的公差,让学生体会“每一项与前一项”中所包含是递推关系。
学生活动2:请学生在上述例子中任意取三个数,构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并指出其中的等差中项
学生活动1展示:例如
学生活动2展示:18,36,54,其中等差中项是36
设计意图:在学生归纳等差数列概念过程中,教师举例使学生自己建立概念与实际有冲突,引导学生语言表述严谨化,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并牢记等差数列的概念。学生活动2中:在已有的例子中构建最简单的等差数列,体会等差数列中的规律,培养学生对数字敏感性。
公式推导,深入概念
教师: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等差数列的定义吗?
学生:
教师展示:
教师:你能根据等差数列递推公式推导出它的通项公式吗?
学生:学生展示成果
情况1:
情况2:
情况3:
各式累加:
教师总结:情况1和情况2我们采用不完全归纳法,我们很容易知道当时,式子也成立。情况3是一种式子的处理技巧,叫做累加法。
设计意图:在开头先指出等差数列的定义以及展现的等差数列的规律图,分别从抽象(定义式的表达)与具体(规律图的展示)两方面来展示等差数列的规律,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反思:学生比较多的表述情况1,情况2,3表述较少,这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学生的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导情况来看,学生已经掌握等差数列“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为同一个常数”,但学生习惯从已知的条件中按照规律归纳得到式子,缺乏逻辑推理能力。在教师总结时,应该加强学生逻辑推理的培养。
四、数形结合,扩展概念
教师活动:
活动1
例1:已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求的首项与公差。
学生成果展示
教师:要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应该需要知道什么已知条件
学生:首项和公差
教师:如果知道等差数列中的其中两项还可以求吗?以本例题举例
学生展示…
教师:你能设计其他的已知条件,并求出其通项公式吗?以本例题举例
活动2
教师:你能列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并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吗?
学生展示…
教师:显然5个点都在一条直线上,你能写出这条直线对应的直线方程吗?
设计意图:
活动1围绕一个简单的例题,教师的抛砖引玉,让学生设计问题,逐渐让学生明白等差数列的公差与首项的重要性,学会基本量法解决相关问题。
活动2主要是突出函数与数列两者关系的,帮助学生在大概念下,建立知识结构关系。学生对于抽象到抽象的知识迁移比较困难,用具体的内容帮助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形成知识,逐渐形成知识结构化。
反思:教师做示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思想与方法。针对学生的情况,对教材做了一些处理,降低抽象程度,这样使学生更好理解数列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五、探究与小结
教师:这是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
学生探究:蛋糕厂进了100袋面粉生产蛋糕,第一天还剩96袋,第二天还剩92袋,第三天还剩88袋,第四天还剩84袋,按照这样的规律消耗下去,请你设计一些问题向蛋糕厂仓库管理者询问情况。
问题预设:
1.什么时候用完?
2.第十天还剩多少袋?
3.在库存不超过10袋时,面粉库存预警,什么时候进货才好?
总结
注重学生的经验基础,逐渐形成知识结构
等差数列作为生活中常见的数列,因为认知简单,学生容易忽视生活中的例子。教师通过教材例子的引导,唤起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列举出城际公交票价例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完成等差关系探究与应用。总结等差数列概念时,利用学生总结的语言中漏洞,举反例,不断完善等差数列的概念,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等差数列的理解。教师开展的活动是引导学生逐步构建知识体系,它包含大概念下知识主干与思想方法,包容不同层次学生所形成知识结构差异,比如通项公式的推导,从学生感受的抽象的层次来说,有的从抽象定义公式推出,有的直接按照规律得出,但无论怎样学生已经形成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知识点。
把握教材中知识体系,利用大概念提升教学效率
用大概念的视角统一教学流程,在教学设计上,把握函数学习路线,理解数列单元中的内容结构,参照函数的学习途径,情境——概念——探究——应用。用大概念的视角一方面深化知识点之间的练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帮助问题转化,数列的问题可以转化函数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