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和“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掌握文中的字词解释,通假字的用法;正确翻译并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
2学情分析
提前布置了预习,先过了背诵关,课文相对简短容易,学生翻译难度不大,主要联系写作背景了解寓意
3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故事导入
刘翔与孙海平的故事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介绍作者写作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县)人,唐代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活动3【讲授】介绍文体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活动4【活动】朗读、翻译课文
1.全班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正确的句读。
2.教师范读。同学拿起笔将自己刚才没有读准的生字圈出。
3.同学根据教师的范读正音并在课文上注音再读。
4.指导翻译: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将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加上点。
2)讨论:共同探讨并在书本上注释这些实词和虚词。
3)班级讨论: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加点的字词。
5. 试译全文:
活动5【活动】分析课文
第一段
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第二段
1.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2.本段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第三段
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2.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3.本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活动6【活动】疑难探究
六、疑难探究
讨论1: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人各比喻什么?
“千里马”: 寓指人才。
“伯乐”: 寓指赏识才的人。
“食马者”: 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讨论2:本文写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其最终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示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
活动7【活动】活动迁移
如果你怀才不遇,你会学下列哪位古人?说出原因。
A.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章
B.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成材
C.韩信 另寻明主创大业
D.陶渊明 归隐田园其乐悠悠
活动8【活动】个性表达
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的、无私的吗?千里马最重要的是自己创造条件被人发现,主动出击而不是坐等良机。你怎么看待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呢?
活动9【作业】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翻译课文
2、思考:造成韩愈一代人怀才不遇的原因是因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那么在春光明媚的新世纪,你觉得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怎样做才能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