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章章清
第十五章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01 归纳·本章概览
02 速记·考点列阵
03 攻克·重点疑难
疑难点 1 血液循环的总过程
疑难点 2 排泄与排遗
疑难点 3 尿的形成与排尿
04 教考衔接
本章主要考点
真题再现
一、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 各种血管的特点及功能
血管种类 管壁 管腔 弹性 血液流速 功能 分布
动 脉 厚 小 大 最快 将血液从心脏运送 深层
至全身
静 脉 薄 大 小 较慢 将血液从全身送回 浅层
心脏
毛细血管 只有一层 只允许红细胞 最慢 物质交换 全身各部
上皮细胞 单行通过
2. 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来源,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他们分别和肺静脉、主动脉、
上、下腔静脉和肺动脉相连。
3. 根据心脏各腔输送血液距离由远及近排序为:左心室>右心室>心房;这与心脏各腔壁由厚到薄的排序一
致:左心室>右心室>心房。
4. 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成年人的血液为体重的 7%-8%。
5. 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组成 形态 数量 大小 细胞核的有无 功能
淡黄色 运输养分,废物和血细胞
血浆
液体
双面凹 最多 成熟的红细胞无 内含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和部
红细胞 的圆饼 细胞核 分二氧化碳
状
血细胞
球型 最少 最大 有细胞核 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与脓包的
白细胞
形成有关
血小板 不规则 最小 无细胞核 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6. 血液系统和输血原则:
①与输血有较大关系的是 ABO 血型系统,它包括 A、B、AB、O 四种血型。
②输血的基本原则是输同型血,但是 O 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A、B、AB)血型,AB 型血可以少量接受
其他(A、B、O)血型。
③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 200-400mL 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7. 血液循环系统
二、人体内废物的排除
1. 人体血液内的尿素、多余的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作排泄,排出食物残渣的过
程(排便)不是排泄。
2. 排泄的三种途径:
排泄的途径 形式 所含废物
泌尿系统 尿液 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
呼吸系统 气体 二氧化碳、少部分水
皮肤(汗腺) 汗液 少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
泌尿系统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3. 人体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泌尿系统最主要的器官是肾。
4. 肾的组成:肾由肾单位组成,肾小球两端都是动脉血管,肾小球实际上是毛细血管组成的血
管球。
5. 尿液是在肾脏中形成的,主要包括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尿液的排出:原尿经重吸收作用变成尿液后,经肾盂和输尿管流至膀胱,膀胱充满尿液后,膀胱出口处的
环状平滑肌舒张(平时此环状平滑肌处于收缩状态),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注意:
①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滤过作用失常,可能是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肾小囊病变所致。
②尿液中出现葡萄糖,重吸收作用失常,可能是肾小管病变所致。
③由于膀胱的存在,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液的排出是间断的。
④正常人一天可以产生 15L 的原尿,而每天只排出 1.5L 的尿液的原因是肾小管处的重吸收作用。
6. 汗液的排出
汗液的形成与排出:皮肤内有很多的汗腺,汗腺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血液流经汗腺时,一部分
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汗腺分泌形成汗液。
7. 排泄的意义
维持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的生理功能。
疑难点 1:血液循环的总过程
1. 路径: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2. 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两次、肺一次。
3. 血液循环的途径始于心室,终于心房。体循环始于左心室,终于右心房;肺循环始于右心室,终于左心
房。
疑难 2:排泄与排遗
1. 排泄排出的是代谢废物,如尿素(泌尿系统和汗腺)、二氧化碳(呼吸系统)和水(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和汗腺)等。
2. 排遗排出食物残渣。
疑难 3:尿的形成与排尿
1. 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排出是间歇性的。
2.尿液的形成在肾单位中完成,主要包括滤过和重吸收等过程。
本章的主要考点:
(1)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功能;
(2)血型及输血原则;
(3)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
(4)排泄、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尿液的形成。
本章知识在中考及学业水平考试中侧重对人体物质的运输和废物排出的考查。常见的题型有选择题、
综合题和实验题。
【真题再现】
一、单选题
1.(黑龙江大庆·统考中考真题)一直在池州生活、工作的王老师到西藏支教,一年后回池州体检时发现,
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有可能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答案】A
【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
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
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详解】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
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
对氧气的需要,因此 BCD 错误,A 正确。
故选 A。
2.(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人的血液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细胞数目减少,运氧能力降低 B.白细胞数目越多身体越健康
C.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D.血浆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答案】B
【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A.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因此其数目减少,运氧能力降低,A 正确。
B.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白细胞能够做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
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内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
是身体有了炎症,B 错误。
C.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血小板减少会影响人体止血和凝血的功能,C 正确。
D.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D 正确。
故选 B。
3.(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以下为人体三种血管图,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是
( )
A.a B.b C.c D.都不是
【答案】C
【分析】血管类型和特点:
①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②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
③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
度最慢,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包括静脉血管、动脉血管和毛细血管。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
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的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题图中,a 的静
脉血管、b 的动脉血管、c 是毛细血管。可见,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是 c。故 C 正
确,ABD 错误。
故选 C。
4.(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健康人的尿液中一般不含
( )
A.血细胞 B.尿素 C.无机盐 D.尿酸
【答案】A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
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物质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
尿酸、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
【详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
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送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
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应有的是血细胞,故 A 符
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5.(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某人到医院做尿常规检查时,在尿液中发现了血细胞和蛋白质。其发生病
变的部位最可能是( )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体
【答案】B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
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
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
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
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肾小球发生炎症病变导致通透性增大,正常人不能透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也被过滤到肾小囊,进而通
过肾小管形成血尿或蛋白尿。所以,某人的尿液中发现了血细胞和蛋白质,其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
肾小球。故 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 B。
6.(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皮肤大面积损伤时,人体极易感染病菌。这体现了皮肤的功能是( )
A.感觉 B.防御 C.分泌 D.调节
【答案】B
【分析】皮肤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是已经角质化的细胞,生发层
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
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详解】A.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
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A 错误。
B.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有阻挡、清扫和杀菌的作用,B 正确。
CD.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多,与此同
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多;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
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
因此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汗腺分泌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因此皮
肤还具有排泄作用。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热量增多,需要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汗液分泌来调节体温,
同时随汗液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废物。因此这体现了皮肤的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CD 错误。
故选 B。
7.(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选择尾鳍色素多的小鱼 B.将盖玻片盖在小鱼的尾鳍上
C.必须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D.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答案】D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
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详解】A.小鱼尾鳍内含色素,如果色素量多,颜色深是不利于观察的,所以尽可能选择尾鳍色素较少的
小鱼进行观察,A 错误。
B.“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将载玻片盖在小鱼
尾鳍上,再将培养皿放置在载物台上,B 错误。
C.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C 错误。
D.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
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D 正确。
故选 D。
8.(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肾脏是人体形成尿液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图为尿液的形成示意
图(序号表示结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由①②③构成
B.血液流经④肾小球滤过到③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C.①入球小动脉和②出球小动脉内流的血液都为静脉血
D.若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一定是肾小球发生病变引起的
【答案】B
【分析】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关。肾小球的过滤使大分子蛋白质
与血细胞留在了血液中,肾小管的重吸收又将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少量蛋白质等重新吸收回血液中,剩下的没用的物质少量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
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球,⑤肾小管。
【详解】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⑤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④肾小球和③肾
小囊组成,A 错误。
B.当血液流经④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
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③肾小囊内,形成原尿,B 正确。
C.肾小球的②出球小动脉和①入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C 错误。
D.若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可能是肾小管病变,D 错误
故选 B。
9.(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就像一台设计巧妙的“泵”,推动血液在体
内不停地循环流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心脏内瓣膜控制血液的流向为心房→心室→动脉
B.左、右心室之间被肌肉壁隔开,可防止两侧血液混合
C.心脏肌肉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由主动脉基部的分支提供
D.心脏各腔同时收缩可产生更大动力将血液压入动脉流向全身各处
【答案】D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
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详解】A.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使的心脏中血液流动方向是心房→心室
→动脉,A 正确。
B.心脏只有上下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可防止两侧血液混合,B 正确。
C.心脏肌肉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逐级分支深入心肌间给心肌细胞提供,C
正确。
D.心脏的活动规律是心房收缩时心室舒张,心室收缩时心房舒张,所以心脏四腔不能同时收缩,但能同时
舒张,D 错误。
故选 D。
10.(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白肺”是人体应对病原体产生的一种肺部炎症反应,患者由于肺泡内
充满大量积液或肺泡塌陷,肺部显影呈白色状。“白肺”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胸闷气喘、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
(血液中被氧结合的血红蛋白容量占全部可结合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比)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肺”仅阻碍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白肺”患者在平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和心率偏低
C.“白肺”患者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比正常值高
D.“白肺”患者应通过输入纯氧满足组织细胞的氧气需求
【答案】C
【分析】人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A.“白肺”不仅阻碍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也阻碍肺泡内的气体交换,A 不符合题意。
B.“白肺”患者在平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和心率偏高,B 不符合题意。
C.“白肺”是人体应对病原体产生的一种肺部炎症反应,所以“白肺”患者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比正常值高,
C 符合题意。
D.“白肺”患者由于肺泡内充满大量积液或肺泡塌陷,所以不能通过输入纯氧满足组织细胞的氧气需求,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二、综合题
11.(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其中[③] 、[④] 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
(2)心脏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 ] ,能保证血液流动方向是:心房→ →动脉。
(3)静脉注射青霉素时,青霉素最先到达心脏的[ ] 。
【答案】(1) 主动脉 左心房 (2) ⑤瓣膜 心室 (3)①右心房
【分析】题图中: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主动脉,④左心房,⑤瓣膜,⑥左心室。
【详解】(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左侧为左心房和左心室,左心房连肺静脉,左心室连主动
脉,都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心脏右侧为右心房和右心室,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肺动脉,都
流含氧较少的静脉血。结合题图可知,图中:[③]主动脉、[④]左心房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
(2)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⑤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
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
(3)静脉注射青霉素时,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经过: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患病部位的毛细血管→患病部位的组织细
胞。可见,静脉注射青霉素时,青霉素最先到达心脏的①右心房。
12.(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有研究表明,可利用图 1 所示的微针贴片治疗心肌梗塞(简称心梗)引起
的心肌纤维化。
(1)冠状动脉可为心肌细胞输送所需的营养物质和 (填气体名称)。心梗是由于部分心肌的血液供应受
阻,引起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表现为过度纤维化,弹性下降。这会导致心肌有节律地 和舒张功能
降低。
(2)科研人员利用微针贴片装载物质 G,研究其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①影响微针给药量的因素包括微针 (填字母,多选)。
a.长度 b.表面积 c.在支持物上的分布密度
②对心肌纤维化模型鼠进行不同处理,结果如图 2。据图 2 可知,物质 G 能够 心肌纤维化程度。为
排除空白微针贴片的影响,评估物质 G 对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应比较 两组的数据。
(3)微针贴片可通过微创手术直接送达心脏表面,贴于心肌纤维化部位。若将该技术应用于心梗患者的治疗,
请写出其优势或不足: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 氧气 收缩 (2) abc 减轻 乙丙
(3)优势是减轻手术对心脏的损伤和患者的痛苦等,不足是微针贴片会对心脏的功能是否有其他影响等。
【分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充分认识心血管疾病的危害,积极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心血
管疾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详解】(1)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逐级分支深入心肌,形成毛细血管网,给心肌细胞提供所需的营养和
氧气,并运走代谢废物。心脏的功能是通过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梗是由于部分心
肌的血液供应受阻,引起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表现为过度纤维化,弹性下降。这会导致心肌有节律地收
缩和舒张功能降低。
(2)①若用微针贴片装载物质 G,研究其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则影响微针给药量的因素包括微针 a 长度、b
表面积和 c 在支持物上的分布密度,长度越长,表面积越大,分布密度越大,给药量越多。
②据图 2 可知,物质 G 能够减轻心肌纤维化程度。若想排除空白微针贴片的影响,直接评估物质 G 对心肌
纤维化的作用,应比较乙和丙两组的数据。因为这两组都使用了微针贴片,唯一变量是物质 G。
(3)微针贴片可通过微创手术直接送达心脏表面,贴于心肌纤维化部位。若将该技术应用于心梗患者的治
疗,优势是减轻患者手术对心脏的损伤和患者的痛苦等,不足是微针贴片会对心脏的功能是否有其他影响
等。知识章章清
第十五章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01 归纳·本章概览
02 速记·考点列阵
03 攻克·重点疑难
疑难点 1 血液循环的总过程
疑难点 2 排泄与排遗
疑难点 3 尿的形成与排尿
04 教考衔接
本章主要考点
真题再现
一、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 各种血管的特点及功能
血管种类 管壁 管腔 弹性 血液流速 功能 分布
动 脉 深层
静 脉 浅层
毛细血管 只有一层 只允许红细胞 最慢 物质交换 全身各部
上皮细胞 单行通过
2. 是血液流动的动力来源,心脏分为 、 、 和 ,他们分别
和 、 、 。
3. 根据心脏各腔输送血液距离由远及近排序为: ;这与心脏各腔壁由厚到薄的排序一致: 。
4. 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成年人的血液为体重的 。
5. 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组成 形态 数量 大小 细胞核的有无 功能
淡黄色
血浆
液体
双面凹 最多
红细胞 的圆饼
血细胞 状
白细胞 球型 最少 最大
血小板 不规则 最小
6. 血液系统和输血原则:
①与输血有较大关系的是 血型系统,它包括 四种血型。
②输血的基本原则是输同型血,但是 O 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A、B、AB)血型,AB 型血可以少量接受
其他(A、B、O)血型。
③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 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7. 血液循环系统
二、人体内废物的排除
1. 人体血液内的 、 、 和 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作排泄,排出食物残渣的
过程(排便)不是排泄。
2. 排泄的三种途径:
排泄的途径 形式 所含废物
泌尿系统 尿液
呼吸系统 气体
皮肤(汗腺) 汗液
泌尿系统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3. 人体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泌尿系统最主要的器官是肾。
4. 肾的组成:肾由 组成,肾小球两端都是 ,肾小球实际上是 组成的血管球。
5. 尿液是在肾脏中形成的,主要包括 和 作用两个过程。
尿液的排出:原尿经重吸收作用变成尿液后,经肾盂和输尿管流至膀胱,膀胱充满尿液后,膀胱出口处的
环状平滑肌舒张(平时此环状平滑肌处于收缩状态),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注意:
①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滤过作用失常,可能是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肾小囊病变所致。
②尿液中出现葡萄糖,重吸收作用失常,可能是肾小管病变所致。
③由于膀胱的存在,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液的排出是间断的。
④正常人一天可以产生 15L 的原尿,而每天只排出 1.5L 的尿液的原因是肾小管处的重吸收作用。
6. 汗液的排出
汗液的形成与排出:皮肤内有很多的 ,汗腺周围有丰富的 ,当血液流经汗腺时, 、
和 通过汗腺分泌形成汗液。
7. 排泄的意义
维持人体内 和 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的 。
疑难点 1:血液循环的总过程
1. 路径: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2. 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两次、肺一次。
3. 血液循环的途径始于心室,终于心房。体循环始于左心室,终于右心房;肺循环始于右心室,终于左心
房。
疑难 2:排泄与排遗
1. 排泄排出的是代谢废物,如尿素(泌尿系统和汗腺)、二氧化碳(呼吸系统)和水(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和汗腺)等。
2. 排遗排出食物残渣。
疑难 3:尿的形成与排尿
1. 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排出是间歇性的。
2.尿液的形成在肾单位中完成,主要包括滤过和重吸收等过程。
本章的主要考点:
(1)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功能;
(2)血型及输血原则;
(3)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
(4)排泄、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尿液的形成。
本章知识在中考及学业水平考试中侧重对人体物质的运输和废物排出的考查。常见的题型有选择题、
综合题和实验题。
【真题再现】
一、单选题
1.(黑龙江大庆·统考中考真题)一直在池州生活、工作的王老师到西藏支教,一年后回池州体检时发现,
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有可能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2.(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人的血液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细胞数目减少,运氧能力降低 B.白细胞数目越多身体越健康
C.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D.血浆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3.(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以下为人体三种血管图,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是
( )
A.a B.b C.c D.都不是
4.(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健康人的尿液中一般不含
( )
A.血细胞 B.尿素 C.无机盐 D.尿酸
5.(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某人到医院做尿常规检查时,在尿液中发现了血细胞和蛋白质。其发生病
变的部位最可能是( )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体
6.(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皮肤大面积损伤时,人体极易感染病菌。这体现了皮肤的功能是( )
A.感觉 B.防御 C.分泌 D.调节
7.(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选择尾鳍色素多的小鱼 B.将盖玻片盖在小鱼的尾鳍上
C.必须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D.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8.(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肾脏是人体形成尿液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图为尿液的形成示意
图(序号表示结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由①②③构成
B.血液流经④肾小球滤过到③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C.①入球小动脉和②出球小动脉内流的血液都为静脉血
D.若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一定是肾小球发生病变引起的
9.(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就像一台设计巧妙的“泵”,推动血液在体
内不停地循环流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心脏内瓣膜控制血液的流向为心房→心室→动脉
B.左、右心室之间被肌肉壁隔开,可防止两侧血液混合
C.心脏肌肉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由主动脉基部的分支提供
D.心脏各腔同时收缩可产生更大动力将血液压入动脉流向全身各处
10.(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白肺”是人体应对病原体产生的一种肺部炎症反应,患者由于肺泡内
充满大量积液或肺泡塌陷,肺部显影呈白色状。“白肺”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胸闷气喘、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
(血液中被氧结合的血红蛋白容量占全部可结合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比)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肺”仅阻碍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白肺”患者在平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和心率偏低
C.“白肺”患者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比正常值高
D.“白肺”患者应通过输入纯氧满足组织细胞的氧气需求
二、综合题
11.(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其中[③] 、[④] 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
(2)心脏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 ] ,能保证血液流动方向是:心房→ →动脉。
(3)静脉注射青霉素时,青霉素最先到达心脏的[ ] 。
12.(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有研究表明,可利用图 1 所示的微针贴片治疗心肌梗塞(简称心梗)引起
的心肌纤维化。
(1)冠状动脉可为心肌细胞输送所需的营养物质和 (填气体名称)。心梗是由于部分心肌的血液供应受
阻,引起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表现为过度纤维化,弹性下降。这会导致心肌有节律地 和舒张功能
降低。
(2)科研人员利用微针贴片装载物质 G,研究其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①影响微针给药量的因素包括微针 (填字母,多选)。
a.长度 b.表面积 c.在支持物上的分布密度
②对心肌纤维化模型鼠进行不同处理,结果如图 2。据图 2 可知,物质 G 能够 心肌纤维化程度。为
排除空白微针贴片的影响,评估物质 G 对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应比较 两组的数据。
(3)微针贴片可通过微创手术直接送达心脏表面,贴于心肌纤维化部位。若将该技术应用于心梗患者的治疗,
请写出其优势或不足: (写出一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