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培养想象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学习,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与感悟,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描绘的景色与情趣。
2学情分析
根据对八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很多学生在鉴赏诗歌艺术性方面可能更多的是可意会不可言传,鉴于这个特点,教师的诗歌鉴赏的学法指导是必要的。学生有法可依,诗歌整体的特色就可以在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想象、比较等方法去感知、理解、体悟这首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去把握诗人寄予在诗歌意象中的情感与理想。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认识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歌内容并练习扩写,培养想象和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比较学习,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导入
在我们心目当中,江南水乡是一幅淡墨色的山水画,缠绵悱恻,婀娜多姿。河在城中走,顺河而下,就是一个个曲折的荷塘。春秋之季,烟雨迷蒙,唯有盛夏时节,淡墨色的江南水乡才有了明艳之色与灵动之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水乡,一起欣赏王昌龄的诗歌——《采莲曲》。
活动2【讲授】二、整体感知
1.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读。首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首诗,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节奏分明。(生读)
2.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诗歌,做到声音洪亮,语速适中,读出情感。(生读)
3.学习文言诗词,从会读到感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吟诵。吟诵,就是按照诗歌的个性来诵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这时候要读的比较慢,有时候要有拖音,吟诵和朗读的味道可不同了。有诗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你吟诵的时候,若把这首诗想象成一幅画面,你能从这幅画里发现什么?请大家诵出味道,诵出感悟,并尝试着结合题目和诗文回答问题。
4.指名吟诵。(师适时点评)
5.同学们吟诵的越来越有味道了,只有我们初步感悟了诗歌,才能读出诗歌的味道。下面,我们小组讨论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结合题目和诗文,说说你在这幅画面里都发现了什么?
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格式来回答:我从 (题目或诗句)中发现了画面中有 。因为 (诗句)的意思是 ,其中 (字)有 的特点。(或是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6.好,以上同学已经做到了正确的理解诗意,这样就能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味道,我们集体朗读这首诗歌。(生读)
7.小组合作完成小练笔,为诗歌润色。用生动形象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描绘出诗歌创设的意境。(小组合作,师视察并给予思路,指名朗读,学生互评)
师点评:这幅画已经被我们的同学描绘的越来越具体、生动,越来越美轮美奂了。在刚才小练笔中,同学们不仅从诗文中看到美丽的景和人,听到了悦耳动听的歌声,还通过想象调动了感官中的嗅觉、触觉等,闻到了花香,感觉到了微风吹拂。是同学们将文字变成画面,又将画面赋予生命,使我们如身临其境般。
8.老师也准备了一小段,和同学们分享。请同学们闭上双眼,走进江南的十亩荷塘。(配乐朗读)
9.相信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能够感悟诗歌构建的意境。我们再来朗读诗歌。(配乐)
活动3【讲授】三、认识作者
1.过渡:同学们用如诗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清新明丽的画面,让我们似乎已经闻到了淡淡荷香,感受到了采莲女青春欢快的情致。这样一首诗出自怎样的一个诗人之笔呢?说说你知道的王昌龄。
2.学生简介王昌龄。
3.总结:我们所熟知的王昌龄是写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那种边塞风格的壮志豪情,也是写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那种重情重义的感情,今天,我们更认识了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那种细腻的一面。
活动4【活动】四、拓展延伸
1.过渡:采莲是江南旧俗,很早就有,以六朝为盛。采莲多是少年女子,她们荡着小船,唱着欢歌。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以这首《采莲曲》为例,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季节采莲的喜悦和情趣。
2.在古典文学中,有许多像这首《采莲曲》一样动人的诗篇。接下来,我们看看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采莲女又有怎样的情态?
3.出示诗歌:
采莲曲(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zhǎn)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sāo)头落水中。
【注释】①菱叶萦波荷飐风:菱,俗称菱角,水上之叶呈菱形。荷,指荷叶。下句写花。飐风,在风中摇摆。②搔头:簪的别名。
4.朗读诗歌。
5.疏通文意
6.说说这两首诗写作角度的不同之处。老师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写作的角度。我们都知道在描写人物的文章中,可以从外貌、动作、神态等去刻画一个人物。
7.学生自由回答。
8.师总结归纳:
王昌龄和白居易的《采莲曲》向我们展现了两幅“江南少女采莲图”:王、白两诗描写主体虽然都是采莲姑娘,但角度却不相同。
王诗的采莲女身穿荷叶色的罗裙,面如芙蓉,荡着小船,唱着清脆的歌,隐伏在碧叶万顷的荷塘里;白诗的采莲女则是架一叶扁舟荡于碧叶荷花深处,忽遇郎君,欲语无语低头笑,娇羞万状,以致于碧玉搔头落水中。
王诗是以生动含蓄的笔法,描写采莲姑娘的穿着和如花之美;白诗则是生动逼真地刻画采莲姑娘腼腆活泼和羞怯的情态。
王诗描写的采莲姑娘师群体形象,而且诗人自始自终不让她们在画面中明显出现,美丽的形象若隐若现,引人遐想;白诗描写的是一位娇羞可爱的采莲姑娘,由于诗人描写细致逼真,读之宛然如在眼前。
理解王诗的关键句师“乱入池中看不见”,偌大的荷塘只闻声不见人,给人一种朦胧美和神秘感;理解白诗的关键句师“逢郎欲语低头笑”,尽现采莲女子的娇羞和纯真的神韵情态。
由此看来,同一种事物或景物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总能看见异样的风采。比如,现在我们同一个单元主题下,有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文章从作者特有的视角展现同一事物的不同层面,篇篇精彩。如果我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能够多观察、善发现,一定也能下笔如有神。
活动5【讲授】五、课堂总结
美妙的大自然是诗人们唱不完的歌,诗人们唱不完的歌是美妙的大自然。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王昌龄的《采莲曲》,感受到了江南清新淡雅的意境,也通过和白居易的《采莲曲》进行对比学习,感受到了他们不同的情趣、情感,同时最重要的是掌握了欣赏诗歌的角度和方法。希望通过这节课,大家能够自由自在地在诗海中畅游。
活动6【作业】六、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王昌龄的《采莲曲》,完成练习。
2.积累有关“莲”的诗句和成语。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