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知识梳理
金属键 金属晶体
第 1 节
一、金属键
1.金属键
(1)概念: 与 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成键微粒: 和 。
(3)影响金属键强弱的因素
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越 、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的数目越 ,金属键越强。
(4)金属键的强弱对金属物理性质的影响
金属的硬度和熔、沸点等物理性质与金属键的强弱有关。金属键越强,金属晶体的硬度越大,
熔、沸点越 。
2.运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
(1)导电性
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会发生 ,形成电流。温度升高,金属
的导电性 。
(2)导热性
金属受热时, 与金属离子(或金属原子)碰撞频率增加, 把能量
传给 (或金属原子),从而把能量从温度高的区域传到温度低的区域。
(3)延展性
金属键没有 ,在外力作用下,金属原子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各层金属原子之间仍然
保持 的作用,不会断裂。
二、金属晶体
1.晶体与晶胞
(1)晶体一般是具有 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2)晶胞是反映晶体结构特征的 。
2.金属晶体
(1)概念: 和 之间通过金属键结合而形成的晶体。
(2)微粒构成: 和 。
3.堆积方式
(1)二维空间
图示
排列方式
(2)三维空间
堆积方式 图示 实例
钠、钾、铬、钼、钨
金、银、铜、铅
六方堆积 — 镁、锌、钛
4.晶胞中微粒个数的计算(均摊法)
(1)均摊法:是指每个图形平均拥有的粒子数目。如某个粒子为 n 个图形(晶胞)所共有,则
1
该粒子有 属于某个图形(晶胞)。
(2)立方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数的计算:
①处于顶点的粒子,同时为 个晶胞共享,每个粒子有 属于该晶胞;
②处于棱上的粒子,同时为 个晶胞共享,每个粒子有 属于该晶胞;
③处于面上的粒子,同时为 个晶胞共享,每个粒子有 属于该晶胞;
④处于晶胞内部的粒子,则 属于该晶胞。
5.合金
定义 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 (或 )的融合体
①一般地,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金属要 ;
性能
②一般地,合金的硬度比各成分金属要
离子键 离子晶体
第 2 节
一、离子键
1.概念:带相反电荷的 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 。
2.成键微粒: 。
3.成键本质:阴、阳离子间的 作用(包括 和 _)。
4.成键条件: 元素的原子和 元素的原子。
5.成键特征:没有 和饱和性。
6.离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表示方法——电子式
二、离子晶体
1.概念及性质
概念 由 按一定方式有规则地排列形成的晶体
构成微粒
微粒间作用力
物理性质 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较高的
2.晶格能(符号为 U)
(1)定义:拆开 离子晶体使之形成 和 时所 的能量。
(2)影响因素以及与晶体物理性质的关系
①离子所带电荷 ,离子半径(或核间距) ,晶格能越大。
②一般而言,晶格能越 ,离子键越 ,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 ,硬度越 。
3.两种离子晶体的结构
(1)NaCl 型的晶体结构(晶胞如图)
①每个晶胞中平均含有 个 Na+, 个 Cl-,故此晶体的化学式为 。
②每个 Na+同时吸引着 个 Cl-,每个 Cl-同时吸引着 个 Na+;即 NaCl 的配位数
为 。
③每个 Na+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 Cl-构成的空间结构是 _。
④每个 Na+周围最近的 Na+ 个,每个 Cl-周围最近的 Cl- 个。
(2)CsCl 型的晶体结构(晶胞如图)
①每个晶胞中平均含有 _个 Cs+, 个 Cl-,故此晶体的化学式为 。
②每个Cs+同时吸引着 个Cl-,每个Cl-同时吸引着 个Cs+;即CsCl的配位数为 。
③每个 Cs+周围最近的 Cs+ 个,每个 Cl-周围最近的 Cl- 个。
(3)离子晶体中不同离子周围异电性离子数目的多少主要取决于 。
共价键 共价晶体
第 3 节
一、共价键的形成
1.共价键的概念
原子间通过 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吸引电子能力 的原子之间通过 形成共价键。
2.共价键形成的本质
当成键原子相互接近时,原子轨道发生 ,自旋方向 的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
对,两原子核间的 增加,体系的能量 。
3.共价键的特征
(1)饱和性:成键过程中,每种元素的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通常就只能和几个自旋方向相
反的电子形成共价键。所以在共价分子中,每个原子形成共价键的 是一定的。
(2)方向性:两个参与成键的原子轨道总是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机会 的方向重叠成键,而
且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 。
s 轨道与 s 轨道重叠形成的共价键 方向性。
4.共价键的存在
共价键可能存在于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某些离子化合物中。
二、共价键的类型
1.按成键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类
σ 键 π 键
原子轨道沿核间连线方向以“ ”的方式 原子轨道在核间连线两侧以“ ”的方式
重叠 重叠
重叠部位:在两原子核之间 重叠部位:核间连线
重叠程度:大 重叠程度:小
键的强度:牢固 键的强度:容易断裂
判断方法:共价单键是 σ 键,双键中一个是 σ 键,一个是 π 键,三键中一个是 σ 键,另两个是
π 键
2.按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分类
非极性键 两个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共用电子对
两个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共用电子对
①在极性键中,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差别越大,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的程
极性键
度 ,共价键的极性
②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越大,形成的共价键的极性越强
3.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
定义 由一个原子提供 与另一个有空轨道可 的原子形成共价键
常用“→”表示配位键,箭头指向 的原子,如 NH+4的结构式可表示
表示方法
为
三、共价键键能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键能
在 101 kPa、298 K 条件下,1 mol 气态 AB 分子生成 A 原子和 B 原子的过程中所 的
能量,称为 AB 间共价键的键能。
2.键长
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 间的平均间距。
3.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E1、E2分别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
ΔH E E {若 ΔH>0,则该反应吸热= 1- 2 若 ΔH<0,则该反应放热
四、共价晶体
1.共价晶体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1)概念:相邻原子间以 结合而形成 结构的晶体,叫做共价晶体。
(2)构成微粒: 。
(3)微粒间作用: 。
(4)共价晶体结构特征:以金刚石为例,在晶体中,每个碳原子都以共价单键与相邻的 个
碳原子结合,C—C—C 夹角均为 ,形成 结构。
金刚石晶体的结构
2.共价晶体的物理性质
(1)一般具有 的熔点和沸点:共价晶体中原子半径越小,键长 ,键能 ,
晶体熔、沸点就 。
(2) 溶于水。
(3)硬度 :共价键作用强。
3.常见共价晶体
(1)某些 ;如:晶体硼、晶体 Si、晶体 Ge、金刚石和灰锡(Sn)等。
(2)某些 ;如:金刚砂(SiC)、二氧化硅(SiO2)、氮化硼(BN)、氮化硅(Si3N4)等。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第 4 节
一、范德华力
1.分子间作用力
(1)概念: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称为分子间作用力。
(2)存在:共价分子之间都存在着分子间作用力。
(3)特点:分子间作用力本质上是一种 作用,比化学键 得多。
(4)分类: 和 是两种最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
2.范德华力
(1)存在:范德华力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2)特点:与共价键不同,范德华力比较小,且一般没有 和 。
(3)影响因素
①分子的大小、空间构型以及分子中电荷分布是否均匀等。
②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 。
(4)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
①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②溶质与溶剂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的溶解度越大。
二、氢键
1.氢键的形成和表示
H 原子与电负性大、半径较小的原子 X 以共价键结合时,H 原子能够跟另一个电负性大、半
径较小的原子 Y 之间形成氢键,通常用 表示。上述 X、Y 通常指 N、O、F 等。
2.氢键的特点
(1)氢键可以存在于分子之间,也可以存在于分子内部。
(2)氢键比化学键弱,比范德华力强。
(3)氢键有 和 两种。
3.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1)含有分子间氢键的物质具有较高的熔、沸点。如氟化氢的熔、沸点比氯化氢高。
(2)含有分子间氢键的液体一般黏度 。如甘油、硫酸等。
(3)分子间氢键的存在使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如氨极易溶于水,乙醇和水能以任
意比例互溶等。
(4)含有分子内氢键的物质具有较低的熔、沸点。如:对羟基苯甲醛的熔点高于邻羟基苯甲醛
( )。
醋酸和硝酸相对分子质量接近,但两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相差很大,因为醋酸分子形成了分子
间氢键,而硝酸分子形成了分子内氢键。
(5)对物质密度的影响:氢键的存在会使某些物质的密度反常,如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
三、分子晶体
1.分子晶体的概念:分子通过 构成的固态物质,称为分子晶体。
2.分子晶体中存在的微粒: 。
3.微粒间的作用力: 。
4.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由于分子晶体中相邻分子靠 相互作用,因此分子晶体有熔、沸点 、硬度 、
易升华的特性。
5.典型的分子晶体
(1)所有 ,如水、硫化氢、氨、甲烷等。
(2)部分 ,如卤素(X2)、氧(O2)、硫(S8)、氮(N2)、白磷(P4)、碳-60(C60)等。
(3)部分 ,如 CO2、SO2、SO3、P4O6、 P4O10等。
(4)几乎所有的 ,如 H2SO4、HNO3、H3PO4、 H2SiO3、H2SO3等。
(5)绝大多数 ,如苯、乙醇、乙酸、葡萄糖等。
6.常见典型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
分子间作用力只有范德华力——干冰
(1)每个 CO2分子周围等距离且最近的 CO2分子有 个。
(2)每个晶胞中含有 CO2分子为 个。
四、混合型晶体
混合型晶体(以石墨晶体为例)
(1)结构特点:二维网状结构。
①在石墨的二维结构平面内,每个碳原子以 C—C 键与 个碳原子结合,形成 。
碳原子有 4 个价电子,而每个碳原子仅用了 3 个价电子形成共价键,还有 1 个电子处于碳原子
的 2p 轨道上。层内碳原子的这些 p 轨道相互平行,相邻碳原子的 p 轨道相互重叠,形成大 π
键,这些 p 轨道中的电子可在整个层内运动。
②层与层之间是靠 来维系的。
(2)晶体类型:混合型晶体。
(3)性质
①质软。
②导电性:由于相邻碳原子平面之间相隔较远,电子不能从一个平面跳跃到另一个平面,所
以石墨的导电性只能沿 的方向。
五、晶体的共性和个性
1.晶体概述
、 、 和 是最常见的晶体类型。但不论上述晶体颗粒的
大小如何,晶体内部结构均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按周期性规律重复排列组成的。因此,在研
究这些晶体类型时,我们均可通过研究能够反映晶体结构特征的基本重复单位—— 来进
行。
2.晶体的共性
(1)晶体物质各个部分的宏观性质总是相同的,例如具有相同的密度、相同的化学组成等。
(2)晶体总能自发地形成多面体外形。
(3)晶体都具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的个性
不同类型的晶体因构成微粒及其相互作用力的不同,常常表现出各自的特性。例如,绝大多数
金属晶体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延展性好;食盐为 晶体,质脆,熔融状态下能导电;金
刚石为 晶体,无色透明、 坚硬、质脆,常温下不导电;干冰属于 晶体,只能
在低温下存在。第三章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知识梳理
金属键 金属晶体
第 1 节
一、金属键
1.金属键
(1)概念: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成键微粒: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
(3)影响金属键强弱的因素
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的数目越多,金属键越强。
(4)金属键的强弱对金属物理性质的影响
金属的硬度和熔、沸点等物理性质与金属键的强弱有关。金属键越强,金属晶体的硬度越大,
熔、沸点越高。
2.运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
(1)导电性
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会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温度升高,金属的导
电性减弱。
(2)导热性
金属受热时,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或金属原子)碰撞频率增加,自由电子把能量传给金属
离子(或金属原子),从而把能量从温度高的区域传到温度低的区域。
(3)延展性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在外力作用下,金属原子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各层金属原子之间仍然
保持金属键的作用,不会断裂。
二、金属晶体
1.晶体与晶胞
(1)晶体一般是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2)晶胞是反映晶体结构特征的基本重复单位。
2.金属晶体
(1)概念: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通过金属键结合而形成的晶体。
(2)微粒构成: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
3.堆积方式
(1)二维空间
图示
排列方式 非密置层 密置层
(2)三维空间
堆积方式 图示 实例
简单立方堆积 钋
体心立方堆积 钠、钾、铬、钼、钨
面心立方堆积 金、银、铜、铅
六方堆积 — 镁、锌、钛
4.晶胞中微粒个数的计算(均摊法)
(1)均摊法:是指每个图形平均拥有的粒子数目。如某个粒子为 n 个图形(晶胞)所共有,则
1
该粒子有 属于某个图形(晶胞)。
(2)立方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数的计算:
1
①处于顶点的粒子,同时为 8 个晶胞共享,每个粒子有 属于该晶胞;
8
1
②处于棱上的粒子,同时为 4 个晶胞共享,每个粒子有 属于该晶胞;
4
1
③处于面上的粒子,同时为 2 个晶胞共享,每个粒子有 属于该晶胞;
2
④处于晶胞内部的粒子,则完全属于该晶胞。
在晶胞中,处在立方体顶点的金属原子为 8 个晶胞共享,处于立方体棱上的金属原子为 4 个晶
胞共享,处于立方体面上的金属原子为 2 个晶胞共享,处于立方体体心的金属原子完全属于该
晶胞。
5.合金
定义 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的融合体
①一般地,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金属要低;
性能
②一般地,合金的硬度比各成分金属要大
离子键 离子晶体
第 2 节
一、离子键
1.概念:带相反电荷的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3.成键本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_)。
4.成键条件:活泼金属元素的原子和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5.成键特征: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6.离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表示方法——电子式
二、离子晶体
1.概念及性质
概念 由阴、阳离子按一定方式有规则地排列形成的晶体
构成微粒 阴离子和阳离子
微粒间作用力 离子键
物理性质 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较高的熔点
2.晶格能(符号为 U)
(1)定义:拆开 1_mol 离子晶体使之形成气态阴离子和气态阳离子时所吸收的能量。
(2)影响因素以及与晶体物理性质的关系
①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半径(或核间距)越小,晶格能越大。
②一般而言,晶格能越大,离子键越牢固,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3.两种离子晶体的结构
(1)NaCl 型的晶体结构(晶胞如图)
①每个晶胞中平均含有 4 个 Na+,4 个 Cl-,故此晶体的化学式为 NaCl。
②每个 Na+同时吸引着 6 个 Cl-,每个 Cl-同时吸引着 6 个 Na+;即 NaCl 的配位数为 6。
③每个 Na+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 Cl-构成的空间结构是正八面体_。
④每个 Na+周围最近的 Na+12 个,每个 Cl-周围最近的 Cl-12 个。
(2)CsCl 型的晶体结构(晶胞如图)
①每个晶胞中平均含有 1_个 Cs+,1 个 Cl-,故此晶体的化学式为 CsCl。
②每个 Cs+同时吸引着 8 个 Cl-,每个 Cl-同时吸引着 8 个 Cs+;即 CsCl 的配位数为 8。
③每个 Cs+周围最近的 Cs+6 个,每个 Cl-周围最近的 Cl-6 个。
(3)离子晶体中不同离子周围异电性离子数目的多少主要取决于阴、阳离子的相对大小。
共价键 共价晶体
第 3 节
一、共价键的形成
1.共价键的概念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吸引电子能力相近的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2.共价键形成的本质
当成键原子相互接近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
原子核间的电子云密度增加,体系的能量降低。
3.共价键的特征
(1)饱和性:成键过程中,每种元素的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通常就只能和几个自旋方向相
反的电子形成共价键。所以在共价分子中,每个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目是一定的。
(2)方向性:两个参与成键的原子轨道总是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机会最大的方向重叠成键,而
且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s 轨道与 s 轨道重叠形成的共价键无方向性。
4.共价键的存在
共价键可能存在于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某些离子化合物中。
二、共价键的类型
1.按成键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类
σ 键 π 键
原子轨道沿核间连线方向以“头碰头”的方式重 原子轨道在核间连线两侧以“肩并肩”的方式重
叠 叠
重叠部位:在两原子核之间 重叠部位:核间连线两侧
重叠程度:大 重叠程度:小
键的强度:牢固 键的强度:容易断裂
判断方法:共价单键是 σ 键,双键中一个是 σ 键,一个是 π 键,三键中一个是 σ 键,另两个是
π 键
2.按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分类
非极性键 两个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两个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
①在极性键中,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差别越大,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的程
极性键
度越大,共价键的极性越强
②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越大,形成的共价键的极性越强
3.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
定义 由一个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与另一个有空轨道可接受电子的原子形成共价键
表示方法 常用“→”表示配位键,箭头指向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如 NH+4的结构式可表
示为
三、共价键键能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键能
在 101 kPa、298 K 条件下,1 mol 气态 AB 分子生成气态 A 原子和 B 原子的过程中所吸收的能
量,称为 AB 间共价键的键能。
2.键长
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两原子核间的平均间距。
3.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E1、E2分别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
ΔH E E {若 ΔH>0,则该反应吸热= 1- 2 若 ΔH<0,则该反应放热
四、共价晶体
1.共价晶体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1)概念: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叫做共价晶体。
(2)构成微粒:原子。
(3)微粒间作用:共价键。
(4)共价晶体结构特征:以金刚石为例,在晶体中,每个碳原子都以共价单键与相邻的 4 个碳
原子结合,C—C—C 夹角均为 109°28′,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金刚石晶体的结构
2.共价晶体的物理性质
(1)一般具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共价晶体中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晶体熔、
沸点就越高。
(2)难溶于水。
(3)硬度大:共价键作用强。
3.常见共价晶体
(1)某些单质;如:晶体硼、晶体 Si、晶体 Ge、金刚石和灰锡(Sn)等。
(2)某些非金属化合物;如:金刚砂(SiC)、二氧化硅(SiO2)、氮化硼(BN)、氮化硅(Si3N4)等。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第 4 节
一、范德华力
1.分子间作用力
(1)概念: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称为分子间作用力。
(2)存在:共价分子之间都存在着分子间作用力。
(3)特点:分子间作用力本质上是一种静电作用,比化学键弱得多。
(4)分类:范德华力和氢键是两种最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
2.范德华力
(1)存在:范德华力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2)特点:与共价键不同,范德华力比较小,且一般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3)影响因素
①分子的大小、空间构型以及分子中电荷分布是否均匀等。
②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4)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
①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②溶质与溶剂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的溶解度越大。
二、氢键
1.氢键的形成和表示
H 原子与电负性大、半径较小的原子 X 以共价键结合时,H 原子能够跟另一个电负性大、半
径较小的原子 Y 之间形成氢键,通常用 X—H…Y 表示。上述 X、Y 通常指 N、O、F 等。
2.氢键的特点
(1)氢键可以存在于分子之间,也可以存在于分子内部。
(2)氢键比化学键弱,比范德华力强。
(3)氢键有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两种。
3.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1)含有分子间氢键的物质具有较高的熔、沸点。如氟化氢的熔、沸点比氯化氢高。
(2)含有分子间氢键的液体一般黏度比较大。如甘油、硫酸等。
(3)分子间氢键的存在使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大。如氨极易溶于水,乙醇和水能以任意比
例互溶等。
(4)含有分子内氢键的物质具有较低的熔、沸点。如:对羟基苯甲醛的熔点高于邻羟基苯甲醛
( )。
醋酸和硝酸相对分子质量接近,但两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相差很大,因为醋酸分子形成了分子
间氢键,而硝酸分子形成了分子内氢键。
(5)对物质密度的影响:氢键的存在会使某些物质的密度反常,如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
三、分子晶体
1.分子晶体的概念: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构成的固态物质,称为分子晶体。
2.分子晶体中存在的微粒:分子。
3.微粒间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
4.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由于分子晶体中相邻分子靠分子间的作用力相互作用,因此分子晶体有熔、沸点较低、硬度较
小、易升华的特性。
5.典型的分子晶体
(1)所有非金属氢化物,如水、硫化氢、氨、甲烷等。
(2)部分非金属单质,如卤素(X2)、氧(O2)、硫(S8)、氮(N2)、白磷(P4)、碳-60(C60)等。
(3)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如 CO2、SO2、SO3、P4O6、 P4O10等。
(4)几乎所有的酸,如 H2SO4、HNO3、H3PO4、 H2SiO3、H2SO3等。
(5)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如苯、乙醇、乙酸、葡萄糖等。
6.常见典型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
分子间作用力只有范德华力——干冰
(1)每个 CO2分子周围等距离且最近的 CO2分子有 12 个。
(2)每个晶胞中含有 CO2分子为 4 个。
四、混合型晶体
混合型晶体(以石墨晶体为例)
(1)结构特点:二维网状结构。
①在石墨的二维结构平面内,每个碳原子以 C—C 键与 3 个碳原子结合,形成六元环层。碳原
子有 4 个价电子,而每个碳原子仅用了 3 个价电子形成共价键,还有 1 个电子处于碳原子的
2p 轨道上。层内碳原子的这些 p 轨道相互平行,相邻碳原子的 p 轨道相互重叠,形成大 π 键,
这些 p 轨道中的电子可在整个层内运动。
②层与层之间是靠范德华力来维系的。
(2)晶体类型:混合型晶体。
(3)性质
①质软。
②导电性:由于相邻碳原子平面之间相隔较远,电子不能从一个平面跳跃到另一个平面,所
以石墨的导电性只能沿石墨平面的方向。
五、晶体的共性和个性
1.晶体概述
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是最常见的晶体类型。但不论上述晶体颗粒的大小
如何,晶体内部结构均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按周期性规律重复排列组成的。因此,在研究这
些晶体类型时,我们均可通过研究能够反映晶体结构特征的基本重复单位——晶胞来进行。
2.晶体的共性
(1)晶体物质各个部分的宏观性质总是相同的,例如具有相同的密度、相同的化学组成等。
(2)晶体总能自发地形成多面体外形。
(3)晶体都具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的个性
不同类型的晶体因构成微粒及其相互作用力的不同,常常表现出各自的特性。例如,绝大多数
金属晶体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延展性好;食盐为离子晶体,质脆,熔融状态下能导电;金刚石
为共价晶体,无色透明、 坚硬、质脆,常温下不导电;干冰属于分子晶体,只能在低温下存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