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 在生命之上!为此要学会向高处攀登!为此要学会俯视下方!
———尼采(德国)
杜甫(公元712-770),生于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
2. 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
3. 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听朗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1.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
2.小组交流及解答。
再读诗歌,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和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思考:
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特点的?(抓关键词,逐句理解)
1.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
2.有感情的再读诗歌,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讨论:这首诗描写的景色和情感与
《望岳》有何不同?
杜甫一生历尽坎坷,35岁以前游历,后来因仕途不顺困顿十几年。安史之乱以后五十六岁的诗人远离家乡,孤独一人在外漂泊。长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生活,加上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诗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面对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和老病孤愁的悲哀,写下了“七律之冠”《登高》。
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
__________ ,城春草木深。
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
—— 杜甫《春夜喜雨》
—— 杜甫《春望》
—— 杜甫《登岳阳楼》
润物细无声
国破山河在
凭轩涕泗流
1.背诵并默写诗歌
2.进一步查阅资料,以《我眼中的杜甫》为题写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