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朗诵诗歌的能力,在朗读、解读、赏析的基础上领会诗歌大意和品味重点字句。引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2、结合诗人经历及背景资料体悟诗中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3、背诵诗歌,
2学情分析
绝大多数学生处于中等水平
3重点难点
1、训练学生朗诵诗歌的能力,在朗读、解读、赏析的基础上领会诗歌大意和品味重点字句。引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结合诗人经历及背景资料体悟诗中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望岳
一、导入新课(3分)
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下面老师为大家出示我国名山的图片来欣赏,询问学生看了这些名山之后有什么发现、感受。(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对此诗人又产生了什么独特的感受。板书《望岳》并解题(遥望泰山之意)
走近作者(2分)(对于杜甫我们已不陌生,大家现在一起来看大屏幕,看看有没有你不知道的,让学生齐读,并提问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学生课前已预习,再加杜甫学生已熟知,课堂上只是温习式的了解即可)
三、朗读感悟(5分)(现在我们叫同学展示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1、指名读(先学生后教师点评,包括正音、节奏、重音、语气语调,再指名学生读,直到大家都能流畅的读下去为止。)
2、听配乐朗读
3、出示强调内容,再读诗歌,指导读出感情(读得有气势一点、读的身临其境,读得高昂一点)
四、探究赏析(20分)(现在让我们带着问题小组合作交流,结合注释、理解诗联、品析字句。边交流组长边做好记录,然后派代表发言按顺序来说)
1、全诗无一“望”字,但“望”字却贯穿全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研读品析诗歌具体说说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泰山的?
提示:远望近望细望神望
这首诗分别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你是从那些字眼看出来的?
提示::宽广、苍翠雄伟、磅礴神奇、秀丽、高俊、高险、幽深
问句表达对泰山的惊叹,答句点出其巍峨的气势;
“青未了”写泰山青峰连绵、一望无际。
“钟”字将大自然描写得如此有情;“割”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
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写泰山高险,凝望鸟儿渐入山谷,写泰山的幽深。
“会当”“凌”表明自己要登上顶峰的决心
3、诗人望岳之后,想到了什么?
提示:诗人游性未尽,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豪情
最后一联是述志之笔。点明题旨,气势不凡,意境高远;是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指名孩子赏析的过程教师分析出泰山的特点)
(遥望、横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宽广、苍翠、气势磅礴)
(远望、纵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神奇秀丽、高峻雄伟)
(近望)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高险、幽深)
(述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点明主旨,意境深远、气势不凡、富有哲理)
五、明确主旨(4分)(同学们我们若要深刻的理解诗歌主旨,还得了解诗人写作的背景)
(让学生说说本诗的写作背景,然后老师补充。)
1、了解背景:杜甫《望岳》诗,共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游山东初经泰山时,是杜甫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24岁的杜甫应进士试落第后,借省亲之机(其父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开始了他在赵齐一带的漫游生活。漫游期间他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杜甫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本诗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2、明确主旨:本诗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勇于进取,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以及乐观自信的精神。同时也透露了诗人不止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豪言,也体现了诗人想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壮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杜甫之后几百年没人再敢写过有关泰山的诗,后来明朝的杨继盛写了一首《登泰山》:志欲小天下,特来登泰山。仰观绝顶上,犹有白云还)
3、背诵诗歌(理解诗联、明确主旨之后,让学生合上课本深情地背诵诗歌,颂出赞美、期盼之情)
六、拓展延伸
我们知道,开元盛世年间,杜甫虽学业受挫,但面对巍峨秀丽泰山仍能满怀豪情壮志,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那么正当年少的我们学完此诗又想说些什么呢?(启发、想法、收获即可)
七、作业布置(1分)
1、默写《望岳》
2、积累有关泰山的诗句、成语、俗语各不少于三句
3、积累杜甫诗歌的名句并标明出处默写诗歌;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