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6 20:21:42

文档简介

2023一2024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未考试
语文试题
(150分钟150分)
考试范围:必修上、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盐业考古于20世纪初滥觞于欧洲,在20世纪50年代被引入日本,之后得到迅速发展。遗憾的是,在相
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盐业考古在我国却是个空白。
1999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古代盐业的景观考古学研究”国际合作项目得

以实施,这是首次在中国开展的一次重要的盐业考古实践,其历史作用不容低估。接下来,随着长江三峡忠
县中坝道址考古发掘的连续进行,中国的盐业考古终于拉开序幕,步入正轨。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忠县(洽甘)并河谷中坝遗址的发掘,揭示出一大批制盐遗迹,出土大批制盐遗
物,展示了三峡地区上迄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20世纪,长达4500年的盐业发展编年史。其中,尤以先秦时
期的制盐遗迹和遗物最为丰富。006年,在德国图宾根大学举办的聚焦“四川盆地古代盐业的比较观察”国
际学术会议上,著名的国际盐史专家傅汉斯教授强调:“长江三峡(洽甘)井河谷的新发现填补了四川盆地史
前盐业生产的资料空白,对于全面理解四川盐业的长期发展,特别是对了解史前时期的盐业考古有着难以估
量的价值。”

2000年,中美两国学者分别在美国加州大学和东亚考古学第二届年会上介绍了长江上游盐业考古调查
和发报的初步成果。当中坝遗址的田野工作结束以后,中外学者又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洛衫矶分校和德国
图宾根大学举办了两次有关中国盐业考古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其目的在于,希望研究世界其他区域制盐遗
迹的考古专家能够关注中国的考古新发现,并尽快建立一个尽可能广泛的国际合作群体,推进国际盐业考古
与中国盐业考古进行比较研究。
可以说,“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古代盐业的景观考古学研究”奠定了中国盐业考古的第一块基石,其示范
性效应引发了学界对盐业考古的兴趣和重视,从而让更多学者开始在他们的研究领域中领会到盐的重要性
线
和特殊性,由此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对盐业考古和盐史研究的全面推动。
2000年后,中国盐业考古的重心转向渤海湾南岸。2002年,北京大学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菜州
湾和胶东半岛进行了全面的盐业考古调查,确认分布在莱州湾沿岸的大量遗址属于制盐产业性质,遗址中遗
留的大量盔形器则是该地区一种特有的制盐器具。
接下来展开的一系列考古调查相继发现了大批先秦至宋元时期的制盐遗址群,每个遗址群又包含若干
制盐作坊,从数十座到上百座不等,如此大规模的制盐遗址在世界范围内也极为罕见。通过对寿光、广饶、昌
邑等地制盐作坊遗址的考古发掘,首次揭露出商代晚期、西周时期、东周时期和宋元时期的制盐作坊和大批
制盐遗迹,研究者对商代晚期以来莱州湾地区的制盐作坊布局、制盐原料、制盐器具、工艺流程等有了深入的
了解,该研究也因此荣获2008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称号,进而引起中外学者对这一区域盐业考古的
关注。
近些年来,中国的盐业考古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从东南沿海到华南地区,从西北、西南到长城沿线和
东北地区,各地不断有新的发现,在很多方面填补了盐业考古的空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继长江三峡地区
海·1·2023—2024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A(B所述观点属《黄帝内经》的观点。C“它们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中的“它们”应指人体的“经络系统”。D“《庄子》中的精气理论以及思辨法,奠定了中医养生理论的哲学基础”错误,原文是“……庄子学说中的精气理论,一方面奠定了中医养生理论的哲学基础……思辨法就成了医学家们归纳总结零散材料的唯一方法”)
2.A(“人体各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并受到环境影响”不是作者说的整体观)
3.D(“限于空间整体而又缺乏时间整体”是西医的时空整体观)
4.中医时间整体观是以五运六气为核心内容,用阴阳五行等推演模式将年、月、日、时与道、运、气等相结合,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将各种时间概念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一种整体观。
5.①材料二采用总—分式的行文脉络。(2分)②第一段总述古文化对中医养生文化的影响。(1分)③第二段论述中国古哲学对中医养生文化起了奠基作用。(1分)④第三段论述道家文化对中医养生文化的形成起了主导作用。(1分)⑤第四段论述儒家文化促进和丰富了中医养生文化。(1分)
6.D(A小说中没有写巫师的梦。B“并让他采用让玄浆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的方法将玄浆带回到现实”错误,原文是“父亲像疲倦得说不出话来,示意他喝下那玄浆。他犹豫了一下,端起坛子,艰难地喝光了”。C“黄金的诱惑则使得铸剑师重任加身”错误,除了诱惑,还有死亡的威胁、铸剑师出色的技能等因素)
7.D(小说意在告诉人们:虽然人生活在现实之中,但真正让人着迷的却是不存在于这个现实世界的梦中之物)
8.①国王想要得到梦中之剑,便命铸剑师去铸造。(开端)②铸剑师得到陨铁后,开始寻取造剑需要的最重要的淬火药水(玄浆)。(发展)③铸剑师找到玄浆,铸造出尺波剑。(高潮)④国王得到了梦中之剑。(结局)(每点1分)
9.①情节上:充满想象力,使小说的情节丰满、更具吸引力。②人物形象上:表现出铸剑师执着、倔强、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品质。③主题上:突出梦中之物得来的不易,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
10.B、D、G(原文标点: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11.B(B均为“于是,就”。A白色的/向来。C均为“于是,就”。D均为“……的原因”)
12.A(秦王子婴驾着车马,并非前往迎战,而是在轵道旁投降)
13.(1)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楚怀王派我攻打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还要杀掉他,这不吉利。”(得分点:“固”“以”“且”各1分,句意1分)
(2)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相拿着牛羊酒食来慰劳战士们。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很多,并不缺乏,不想耗费百姓的财物。”(得分点:“让”“乏”“费”各1分,句意1分)
14.道理:为政者须善用人才。(1分)意图:说明自己得天下而项羽失天下的更为重要的原因,(1分)同时表明自己的谦虚和对各位人才的感激之情。(1分)
  参考译文:
汉元年(公元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就先于各路诸侯来到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楚怀王派我攻打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还要杀掉他,这不吉利。”于是沛公把秦王交给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谏,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我所以来这里,是为父老们除害,不是要侵凌虐待你们,请不要害怕!我之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相拿着牛羊酒食来慰劳战士们。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很多,并不缺乏,不想耗费百姓的财物。”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五年(公元前202),高祖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溃。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 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 ”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对有功的就忌妒人家,对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任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15.C(“孟诗借繁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错误,江南之春给人繁花竞丽的感觉,与这种良辰美景相匹配的应该是赏心乐事,诗歌第二句却出人意外的写出了“堪悲”,可见,“繁花”与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大相径庭,是以乐景写哀情,不是奠定感情基调)
16.①韦诗写诗人独自坐听江上的莺鸣,品酒赏花时想念诸弟,表达诗人孤独寂寞、思乡怀人之情。②孟诗写寒食“无烟火”是为贫居所迫,不仅仅是纪念介子推,写出了寒士的辛酸,表达诗人深切的不平之情。(每点3分)
17.(1)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2)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3)示例一: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示例二: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示例三: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王驾《社日》)
18.C(本题可用排除法,将四个选项的内容放到文本中,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根据数字应呈递进关系,先“成百上千公里”,再“近万公里”,排除A;“近万公里”的是极光带,而“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的不是极光带,排除B、D)
19.示例:①瞬息万变 ②变化莫测 ③五颜六色 ④出神入化(每处1分)
20.示例: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约有一百六十种。(3分)(“根据”和“显示”删除其中任意一词,“约”和“余”删除其中任意一词)
21.示例:①生活在数字世界的“人类” ②虚拟人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 ③就能形成虚拟的分身(每处2分)
22.示例:(第一段:)虚拟人经济蕴含巨大商业价值。(第二段:)虚拟人概念早已有之。(每句2分)
23.[写作提示]从材料来看,“鉴往知来”与“砺行致远”是相承关系,前者是思想,后者是行动,“鉴往知来”是“砺行”的指引,“致远”是结果。考生要在准确把握两句话内在关联的基础上进行立意,展开论证。如果孤立地看待二者,就会陷入割裂的误区。
考生由此阐发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国家、民族。考生可以从个人层面,也可以从国家、民族层面,还可以从个人和国家两者相结合的综合角度立意。“鉴往”可以“知来”,可以让人品味过去、认清现在、思索未来。“向后看”不是停滞不前,沉溺过去的荣辱不能自拔,而是及时检视自己的缺点,肯定自己的优势,从而更好地前进。“理解过去”“认识过去”是一种负责的态度,是一个自我更新、自我成长的过程。人要经常反思,获取经验、教训,以磨砺节操、德行,指引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国家、民族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得到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从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2023—2024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二)
语文参考答案
1.B(说话受左脑控制)
2.C(A应将“揠苗助长”改为“帮助小树根深叶茂”。B“智力开发是特殊潜能的开发”错误,原文是“智力开发是一种对潜在的一般能力的开发”;“可使个体特殊潜能高于同龄人”错误,原文“……都能够促使个体在这方面的能力发展水平高于同龄人”中的“这方面的能力”应指“潜在的一般能力”。D因左脑主管抽象逻辑思维,右脑主管具体形象思维,映入右眼的物象会投射在左半球上,所以应将“在那些形象化和整体性能力起作用的课程中”改为“在那些语言和分析能力起作用的课程中”)
3.D(所述内容为早教乱象,且“大脑处于发育黄金期,不宜过早开发”错误,原文是“早期智力开发应该抓,而且要抓早抓好”)
4.①具有广泛的迁移性。②智力开发是潜能开发,不是超前发展。③智力开发是促进能力发展,不是增长知识和技能。(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5.①上级主管部门要科学配置教科书,科学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大脑两半球开发并驾齐驱。②教师、家长要在训练学生抽象思维的基础上,重视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两种思维训练密切配合,不可偏废。③学生自己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右脑,重视图形识别、音乐感知、形象记忆、艺术欣赏等训练,形成形象的、直觉的、具体的思维模式。(每点2分)
6.D(A“突破传统的创新精神”于文无据。B“意识到腊八粥可以治好自己的红眼病”错,他的盼望源自三哥妈对腊八粥的描述。C“过腊八节时家家户户放鞭炮的热闹欢快场景”错,此处形象地写出腊八节渲染了年的氛围)
7.C(不是倒叙,而是插叙)
8.①腊八粥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腊八粥展开回忆,再回到现实,使小说情节集中紧凑。②小说通过腊八粥塑造三哥母亲的形象,表现了三哥母亲的勤谨和善良的特点。③小说通过腊八粥表现三哥母亲的伟大博爱精神和二红眼儿对三哥母亲的感恩,突出主旨。(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9.①矛盾一:生存需求与物质匮乏的矛盾。
启示:三哥母亲盛粥给二红眼儿喝,拿棉鞋给他穿,告诉我们,人应该在困境中相互扶持。
②矛盾二:对儿时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与成人后已被现实生活改变的矛盾。
启示:人们应该保有童年的欢乐,理性对待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忙碌不是生活的全部。
③矛盾三:想要报恩与恩人已逝的矛盾。
启示:人们应该珍惜时光和亲人,及时关爱亲人,及时报答恩人,不要留下人生遗憾。
10.B、D、F(原文标点:玮在镇戎,尝出战少捷,侦虏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而还)
11.D(D各/之于。C均为“本来”)
12.B(“命令队伍变乱”错,不是曹玮命令的,且原文只是说“颇失部伍”)
13.(1)西蕃军队离开了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牛羊而且队伍混乱,急忙回来袭击他。(得分点:“去”“利”“遽”各1分,句意1分)
(2)远行的人,如果稍微休息,脚就会疼痛麻木,士气也就快要没有了,我靠这个打败他们。(得分点:“少”“憩”“阑”各1分,句意1分)
14.赏罚官员要持慎重态度,不能偏听偏信,要深入调查,重视凭据。
  参考译文:
宋真宗景德四年正月己未这天,皇帝从京城出发。庚申这天,驻扎在中牟县,免去百姓拖欠的赋税,释放在押犯人,赐给老年人衣服和财物。所路过的地方都像这样。二月壬申这天,真宗对辅臣说:“前代宦官,败坏朝政,伤害百姓,我经常深引以为戒。”王旦等人说:“前代的事情十分明显,值得作为借鉴。陛下说到这个,是国家的福分。”内侍史崇贵出使嘉州回来,上奏说:“知县某某贪污;有佐官某某廉洁能干,请求把他提升为知县。”真宗说:“宦官奉命,能了解官员的善恶,本来是值得赞许的;但就这样来赏罚,外人一定不折服。应当等转运使深入调查。”三月乙丑这天,任命曹玮担任西上合门使,是赏他捍卫边疆的功劳。曹玮在镇戎时,曾出兵作战,取得了小小胜利,侦察到敌人已经离得很远,就驱赶着所夺取的牛羊往回返,队伍失于管束,非常乱。他的下属为此感到忧虑,对曹玮说:“牛羊没有什么用,不如扔掉它们。”曹玮不予回答。西蕃军队离开了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牛羊而且队伍混乱,急忙回来袭击他。曹玮前行得更加缓慢,走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西蕃军队。西蕃军队到了,曹玮派人对他们说:“你们从远处来,一定非常疲惫,请让士兵马匹休息,过一段时间再决战。”西蕃人正因为疲惫而痛苦,都很高兴,做了严密防范后才休息。过了很久,曹玮又派人对他们说:“可以互相攻击了。”于是各自擂鼓进军,把西蕃军队打得大败才返回,曹玮缓缓地对他的下属说:“我知道西蕃军已经疲惫,所以装出贪图利益的样子来引诱他们。等到他们再回来,几乎行军上百里了。如果乘着有锐气就开战,还是胜负难料;远行的人,如果稍微休息,脚就会疼痛麻木,士气也就快要没有了,我靠这个打败他们。”夏天四月辛巳这天,郭皇后去世。周悼献王是郭皇后所生的,周悼献王去世了,皇后悲伤得生了病,于是就起不来了。皇后天性谦虚俭约,宽厚仁爱,对下属特别好。尤其憎恶奢靡,自己家族的人进皇宫谒见,如果有人服饰华美奢侈,一定对其进行严肃地告诫劝勉。有拿家中事情请求她向皇帝言说的,皇后最终也不答应。真宗曾让郭皇后观看宜圣殿的各府库,皇后推辞说:“国家的宝库,不是妇人所应当进入的,臣妾不敢奉诏观看。”真宗对她特别地礼敬尊重。宰相王旦说:“各路都设置了转运使,都争着把增加赋税定额当作功劳,对百姓的烦扰特别厉害。”真宗说:“官吏致力于贪图功劳,不体恤百姓的贫困,我非常怜悯他们。”于是向三司下诏:“取一年中收取的中等数额,作为定额,从今以后朝廷内外都不得再议论增加赋税的事。”
15.B(“第五到八句描写诗人夜晚所见”错误,第五、六句描写诗人夜晚所见,而第七、八句意为打开窗户面对前庭,清晨看见一只鸣叫的大雁展翅飞过,描写的是诗人清晨看到的景象)
16.①借景抒情。诗歌开头通过描写秋风以及物候变化,抒发了感伤之情。②叠词运用。“冽冽”“皦皦”等叠词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③化用诗句(典故)。“白露为朝霜”化用《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④直抒胸臆。诗人用“高志局四海”等四句回顾自己的一生,抒发了理想破灭、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7.(1)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2)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3)示例一: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曹操《短歌行》) 示例二: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示例三: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8.B(A、C、D均不能体现春雨应时而至)
19.文学上喜欢多用典故的做法叫作“堆砌”,犹如“獭祭鱼”。
20.先由“三候”引出“獭祭鱼”,再引出“堆砌”这一概念,最后阐述李商隐的外号的由来。
21.B(“战袍”本义指战士穿的长衣,文中指运动员的比赛服,引号表特殊含义。B表特殊含义。A表反语和讽刺。C表强调。D表引用)
22.示例:①要求比赛服有以下功能 ②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速度 ③因为是在冰雪上比赛(每处2分)
23.[写作提示]第一则材料的中心集中在“发展”和“选择”的关系上,说明“选择”有利于“发展”,这就强调“选择”的主动性;第二则材料说的是“选择”和“拒绝”的关系,“拒绝”是更主动的“选择”,再次强调“选择”的主动性。第三则材料说的是“主动的选择”的不容易。三则材料的节点都在“选择”应该主动,再结合第一则的“发展”来看,材料的重心就是“发展”就要“主动的选择”并且要“学会拒绝”。结合现实可以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入手,谈选择什么,应该拒绝什么,结合古今的事例应该能写出出彩的文章。切忌写的过于宽泛,超出材料的范围空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