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10《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10《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6 21:52:0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概括文章内容。
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
3.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原因。
【教学重点】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原因。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学生朗读对照译文(男生读原文,女生读译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二、民主导学
1.整体感知课文。
设计如下问题,组织学生抢答。
(1)文章的体裁(山水游记)
(2)游哪里?(小石潭)
(3)哪些人去游?(柳宗元、吴武陵、龚古、柳宗玄、崔恕己、崔奉壹)其中前4人主游,后两人是随从)
(4)一路上看到些什么?竹林、潭水、潭底、潭岸、青树、翠蔓、游鱼、溪流、溪岸、周围的环境。
(5)作者的游踪:石潭全貌、潭中游鱼、溪流溪岸、周围环境。
(6)文章的写作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发现、全貌,面 点 ,由近及远,最后离开。
2.组织学生阅读、理解第一段:
设计如下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闻水声,如鸣珮环,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后回答)
底:全石以为底
岸:卷石底以出
边:青树翠蔓
(3)小石潭在什么方位?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4)文中哪一句话描写了潭水的声音?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潭水声的什么特点?
A.如鸣珮环
B.比喻
C.悦耳动听
(5)“伐竹取道”与上面哪句话相呼应?说明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A.隔篁竹
B.人迹罕至
(6) 小石潭具有哪些特点?
(1)全石以为底
(2)水尤清冽
3. 组织学生阅读、理解第二段。
设计如下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1)第二段描写什么内容?是怎么写的?突出了什么?
A.小石潭中的鱼。
B.动静结合、比喻。
C.用鱼之乐侧面衬托潭水的清澈。
(2) 《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分别是怎样描写水的清澈的?
《与朱元思书》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描写)
《答谢中书书》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正面描写)
4.组织学生阅读、理解第三段。
设计如下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1) 文章第三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
A.溪身、溪水、岸势
B.溪身曲折、溪水蜿蜒、岸势参差不齐。
C.比喻、动静结合。
5.组织学生阅读、理解第四段。
设计如下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1)找出第四段中描写小石潭周围环境及作者感受的句子。环境: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作者游览小石潭,情感是乐,还是忧?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情感变化:由快乐愉悦到忧伤凄凉。(由乐到忧)
原因:作者被贬官,心情愤懑难平,寄情山水,看到美景,心情愉悦;但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凄凉的感情又流露出来。
(3)学以致用:
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准备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给学生5分钟时间,提示他们从位置、风景、文化三个方面去写)
五分钟后展示学生写作成果。
示例:小石潭简介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面一百二十步左右,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竹树环抱,清幽秀美,是观光旅游、放松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到此一游,写下千古美文《小石潭记》。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石潭全貌、潭中游鱼、溪流溪岸、周围环境。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充分把握课文译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大部分问题学生都把握得很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虽然是下午的课,学生有些犯困,但他们仍参与到每个活动中,气氛相对活跃。
学生对小石潭溪流、溪身及溪岸的特点及写桌方法理解上存在一些困难,我只好用简笔画辅助教学,效果不错。
在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原因时,学生能找到文中的相关句子,但概括得不够准确,还得加强。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节公开课还是很成功的,特别是对景物描写的引导形象、通俗,收到了教好的效果,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