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5单元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件+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5单元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件+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7-13 18:10:38

文档简介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带解析)
一、单选题 ?(共15题)
1. “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的统治,二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推动了俄国历史的发展,‘使落后的俄国的发展进程大大加速’,仿佛一下子‘就赶上了意大利和英国,并且几乎赶上了法国’。”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21·世纪*教育网
A.民主革命的完成有助于俄国成为强国
B.二月革命使俄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民主革命使俄国变成资本主义强国
D.二月革命使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2. 布尔什维克的政敌,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帕·米留可夫指出: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长期复杂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二月革命所开刨的进程的继续”主要是指
A.签订条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B.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C.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反动统治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共同执政
3. 《四月提纲》被称为十月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主要是因为它
A.给予俄国人民“和平、土地和面包”
B.提出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C.确定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方针
D.确定和平过渡的方针
4. “没有谁能具备他那样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把握历史的魄力,也没有谁能像他那样以微薄的政治力量,获取过那样巨大的胜利。在人类历史上,他几乎是唯一一位仅仅靠着个人的智慧和勇气,就彻底地改变了大半个世界命运的政治伟人。”材料中的“他”应该是 2-1-c-n-j-y
A.马克思
B.毛泽东
C.孙中山
D.列宁
5.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
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
6. “它直接向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挑战,不仅提倡政治改革,而且还要求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它)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欧洲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在20世纪,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它”是指 www-2-1-cnjy-com
A.人文主义
B.社会主义
C.民族主义
D.殖民主义
7.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   21*cnjy*com
A.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B.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以列宁为代表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一战,协约国集团分崩离析
8. 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符合这个判断的依据有
A.颁布了《土地法令》
B.推翻了末代沙皇
C.颁布了《和平法令》
D.推翻了临时政府
9. 王康《十月革命90年救赎、悲剧与启示》:“十月革命既是彼得大帝以后俄国效法并赶超西方所引发的所有社会关系、思潮、事变的必然结果,也是西欧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造成的诸种历史动因在俄国激起的回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是彼得大帝效法西方的必然结果
B.十月革命是西欧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
C.十月革命是启蒙运动带来的必然结果
D.十月革命是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10.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你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11. 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直接目的是 【来源:21cnj*y.co*m】
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2. 俄国十月革命期间某一文件郑重宣告“代表大会已经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临时政府已经被翻……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这一文件应该是 21教育网
A.《四月提纲》
B.《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C.《和平法令》
D.《土地法令》
13. 俄国立宪会议选举于1917年11月举行,诸多学术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的广泛支持,但俄国社会革命党则获得了来自乡村地区农民的大量选票,使其最终以明显优势胜出。这说明
A.给农民分配土地使列宁赢得了民心
B.布尔什维克在广大地区获得了支持
C.工人和士兵是苏维埃政权的支柱
D.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阶级多元化
14.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这一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远比1789年更为深远……(它们)都建立于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也就是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这一事件”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
B.中国抗日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罗斯福新政
15. 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21·cn·jy·com
咨询答案
1990(%)
1997(%)
2004(%)
2006(%)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23
23
30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6
26
27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8
19
16
16
是一场灾祸
12
16
14
10
难以回答
21
16
13
13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①③④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非选择题 ?(共2题)
16.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材料二 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临时政府;1928年井冈山会师。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俄两国革命的“路”有何相同?
(2)简要指出造成两国革命道路之“异”的不同国情。

17. 辩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列要求完成辩题为“十月革命的成败”的辩论任务。 (1)阅读下列材料,指出这一材料在辩论过程中有何作用?请归纳材料中能够支持反方论点。21cnjy.com
80多年来,关于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早在革命胜利初期就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他们的主要论据是当时的俄国不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而不具备发生革命的物质条件。这一观点后来并未销声匿迹。近年来,在苏联解体的背景下,这种观点又有所发展。一些学者把苏联解体的根源与十月革命联系起来,把前苏联面临的种种政治、经济危机归咎于十月革命。 (2)辩论过程中,如果你持正方论点,为批驳反方论点,你将搜集哪些方面的材料?www.21-cn-jy.com
(3)如果把上述辩论过程(从启动到结束)分为四个环节,请分别写出这四个环节的主要任务。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解析)
1. 答案:A 【分析】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是1917年俄国相继爆发的两场革命,从性质上看分别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B、D错。C项中“变成强国”说法绝对化,错误。A项表述准确。 2.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十月革命”、“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等,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相关内容——对十月革命的认识(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然而其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彻底完成,而十月革命继续了二月革命未完成的反封建任务,诸如颁布法令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可知,B项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得表述属于二月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A项虽然表述正确,但不是题干材料意思的最好体现,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3.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给予俄国人民“和平、土地和面包”是在十月革命后颁布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排除A;《四月提纲》并未确定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方针,而是希望和平过渡,排除C;D项不能体现革命任务,因此只有B提出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符合题意。? 4.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政治洞察力和把握历史的魄力……就彻底地改变了大半个世界命运的政治伟人”等关键信息可知,材料中的“他”应该是列宁。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使世界历史从此进入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新时代。 5. 答案:C 【分析】加米涅夫的这番言论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没有结束,之所以他因此说列宁是错的,是因为列宁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了,因为1917年二月革命之后,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了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并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所以C符合题意。 6.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它直接向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资本主义国家也有民族主义,殖民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AC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在联系马克思主义诞生、十月革命以及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可知B项正确。 7.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十月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等,本题考查十月革命意义相关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题干材料的核心,即在说明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开创了俄国现代化的新模式。ACD三项的表述均不能够准确体现题干材料意思。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8.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依据所学,判断革命的性质主要看革命的任务。新民主主义民主革命在俄国而言其任务主要在于反封建,《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目的是消灭俄国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是二月革命的成果;C、D两项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9.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把握能力。本题材料共分两层,逗号前为第一层,为内因;逗号后为第二层,为外因。所以正确答案必须同时满足两层意思。只有D的表述同时满足材料的两层意思;ABC只是题干材料的一部分内容。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10. 答案:C 【分析】根据题干的时间信息“1920年”可知“俄国式的革命”指俄国十月革命,由题干中的“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可知中国革命必须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故C项正确;从时间信息上看,A、B项与题干的历史阶段特征不符;D项与题干观点(主张暴力革命)相悖。 11. 答案:D 【分析】题干实际是考查十月革命的直接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十月革命的直接斗争对象就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选D。 12.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爆发后,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故B项正确,CD项错误;A项与“临时政府已经被翻”不符,故排除。 13.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但俄国社会革命党则获得了来自乡村地区农民的大量选票”说明布尔什维克并未得到农民的广泛支持,故AB项错误;从“尔什维克得到了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的广泛支持,使其最终以明显优势胜出”的信息可以看出工人和士兵是苏维埃政权的支柱,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故排除。 14. 答案:A 【分析】解题的关键抓住关键词句“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体现最广大阶级的利益,而从四个选项看,俄国十月革命最符合题意,体现了为无产阶级等广大人民的解放而斗争,宣告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故选A。 15.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依据材料表格内容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人民对十月革命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并且主要关注的也不是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材料体现不出“大国情结”。所以应选B。 16. 答案:(1)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武装夺取政权。 原因: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队伍力量相对强大;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家,农民阶级力量强大,而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分析】(1)中俄两国的革命都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都是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夺取政权的,都是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下的政权。(2)两国国情的不同决定了两国走的是不同的革命道路,俄国工业相对发达,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走的是城市路线;而中国是一个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敌人的统治力量主要在城市,因此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7. 答案:(1)作用:为反方提供论据和启示。2·1·c·n·j·y
反方论据:俄国社会状况、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苏联解体等。 (2)材料: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状况、苏联建设的成就、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苏联解体的原因等方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任务:明确观点;搜集材料,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驳倒对方观点;进行辩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