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登岳阳楼 课件(17)

文档属性

名称 6.登岳阳楼 课件(17)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37.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09:39:49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登岳阳楼
杜甫
登岳阳楼全景
岳阳楼夜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
(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写作背景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 今昔对比
颔联 洞庭胜景
颈联 个人愁苦
尾联 忧国忧民
诗篇结构
主题归纳:
本诗描写了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抒发了诗人飘零孤苦但仍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昔闻:
今上:
渴望向往已久
如愿以偿甚喜
今昔的心情作对照,强调登楼时的喜悦
探究
“坼”字,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描写了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2、从炼字角度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
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
诗人有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忧患联系起来,把对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自然景色相映衬,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
首联以登楼能偿宿愿为喜。“昔闻”与“今上”构成流水对。“昔闻”指诗人青年时代,正值“开元盛世”,到处歌舞升平。闻洞庭之名,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而诗人也到了暮年,历尽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颔联赞颂洞庭湖的波涛浩荡,气
势磅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
浮。”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开了
吴楚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
在湖水中一般。 只10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无边无
际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画了出来。
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
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壮阔相同而心情各异。
颈联亲朋音信皆无,自己寄居一叶扁舟。(沉郁之叹)
不是登临的喜悦,而是寄托着怀才不遇、漂泊天涯之感。政治生活坎坷,但他从未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抱负。哪曾想最终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都成泡影……
尾联凭栏遥望北方,忧国忧民。
作者开阔的胸襟与颔联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上下衬托。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想的仍是国事,为之流涕。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比较赏析
试对比两诗颔联描写洞庭湖景观的妙处,并评论两诗的主题思想。
杜诗只用十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的巨大形象逼真地写出来了;孟诗写湖的丰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力,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
杜诗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孟诗表达的是漫游洞庭湖思及个人前途,希望张丞相引荐出仕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