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登
岳
阳
楼
郭晓靖 许昌市范湖乡初级中学
登岳阳楼全景
岳阳楼夜景
知人论世
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被人誉为“ ”。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参考画面
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1、“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昔闻:
今上:
渴望向往已久
如愿以偿甚喜
今昔的心情作对照,强调登楼时的喜悦
探究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2、赏析 “坼” “浮”二字。
3、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
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
诗人有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
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的两句诗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
4、第五、六句写什么?
转写自己的凄苦情状。
5、第七、八句写什么?
写诗人凭栏眺望北方,想到那长年不息的战火和涂炭的生灵,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又是忧国忧民的体现.
7.“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
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
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
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
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
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
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提示
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答案
因而这涕泪之中,
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
有年老孤独的悲伤,
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忧患联系起来,把对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自然景色相映衬,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
首联以登楼能偿宿愿为喜。“昔闻”与“今上”构成流水对。“昔闻”指诗人青年时代,正值“开元盛世”,到处歌舞升平。闻洞庭之名,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而诗人也到了暮年,历尽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颔联赞颂洞庭湖的波涛浩荡,气
势磅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
浮。”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开了
吴楚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
在湖水中一般。 只10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无边无
际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画了出来。
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
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壮阔相同而心情各异。
颈联亲朋音信皆无,自己寄居一叶扁舟。(沉郁之叹)
不是登临的喜悦,而是寄托着怀才不遇、漂泊天涯之感。政治生活坎坷,但他从未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抱负。哪曾想最终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都成泡影……
尾联凭栏遥望北方,忧国忧民。
作者开阔的胸襟与颔联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上下衬托。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想的仍是国事,为之流涕。
主旨
本诗通过描绘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借景抒发诗人虽飘零孤苦但仍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