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有关杜甫的文化常识; 2、 领悟诗歌意境,理解“坼”与“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 熟读成诵,在吟诵中领悟诗歌意境; 2、 合作探究,领会诗歌所表达的复杂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悟诗歌的情怀,提高学生的品位; 2、 领会诗歌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学习杜甫的爱国情操
2学情分析
本班55名学生,知识积累与学习能力良莠不齐,加之以前没有学过杜甫表现家国之思的诗文,对其“沉郁顿挫”的风格也缺乏了解,所以本诗也不宜涉及过深过广。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理解“坼”与“浮”的含义。
教学难点:
合作探究,领会诗歌所表达的复杂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导入:登高作赋,历来是中国文人志士,迁客骚人的创作传统,并因此而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登高》等等,这些诗歌或抒豪情,或发幽愤,无一不是自己的真情流露。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杜甫的《登岳阳楼》,看一下作者在这一首诗中抒发是怎样的情感。
二、知人论世——了解有关杜甫的文化常识(以课堂练习的形式进行播放课件)
三、读诗
1、听读:字音和节奏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坼chè 涕泗tìsì
2、学生单读
3、学生齐读
4、自由朗读:抑扬顿挫和舒缓轻重
5、背诵:抽查背诵——齐背
四、置身诗境
1、在吟诵中感知诗歌意象及其特点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2、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描绘诗歌意象和画面
3、学生展示成果
4、多媒体展示画面描述示例
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五、品诗
1、自主品析
你觉得诗歌的哪一联写得最好?试作简要赏析。
2、深入透析
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
炼字——景象——古人评价——情感
A、“坼”: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包容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
B、景色特点:气势磅礴,宏伟奇丽
C、古人评价: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宋 刘须溪
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明 王嗣奭
能够与之比美的,只有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D、欣喜、孤单、漂泊、渺小
②、“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A、背景介绍: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B、情感分析: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 >
景 情
洞庭湖的广阔无垠, 孤独凄苦漂泊
烟波浩淼与气势磅礴 忧国忧民
4、诗歌小结:
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