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杜甫的有关文学常识;背诵这首诗。
2.进行品读和诵读,理解诗的含义;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领会诗歌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学情分析
由于诗歌以抒情为主,易于朗读传情,学生对学习诗歌有一定的兴趣,加之初三学生已学过不少古典诗歌,初步掌握了诗歌的学法,但是对诗歌的意境领会尚显不足。
3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诗中的经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难点: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介绍作者,知人论世(教师出示杜甫的画像)
师:看杜甫的图片,具体从神情、外貌角度来“读”一下杜甫。
(此环节目的在于走近杜甫,为下面读诗创设一个情境,但是没有利用好学生的生成资源,比如学生说经历坎坷,仕途不顺等,可以顺势让学生谈谈所知的杜甫经历,教师再简单补充:这首诗写于杜甫历经沧桑,漂泊西南时期;然后抛出主问题:杜甫登楼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对于诗歌所写的景句把握会更明确,对诗境的体悟才能落到实处)
活动2【讲授】激情吟读,整体感知。
激情吟读,整体感知。
(一)、听读:(教师放朗读录音,提醒学生注意字音、重音、语调、节奏、情感)
师:自由朗读,注意在诗歌的句意理解上有没有什么困惑?
(二)、单读(指名朗读,集体纠错)
(三)、再听朗读录音
(四)、齐读(全班朗读)
(五)、配乐朗读
活动3【讲授】三、初知意象
一)、字词集解:(出示幻灯片,个别回答)
吴楚东南坼:洞庭湖把我国东南之地划分为吴楚两部分。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后来人们习惯称这两地为吴楚。坼(chè),裂开。
乾坤:天地。
字:这里指书信。
戎马关山北:北方有战争。戎马,指战乱。当年吐蕃入侵,郭子仪率兵五万屯驻奉天(今陕西乾县)防卫,时相接战。关山,关隘和山岳。
凭轩涕泗流:倚着栏杆流眼泪
(二)、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集体回答后,出示幻灯片)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活动4【讲授】四、置身诗境(自主学习)
四、置身诗境(自主学习)
(出示幻灯片,指名朗读)点拨: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怎么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1、自主学习(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意)
2、播放视频(提示:和视频画面对照一下是否一致)
参考: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活动5【讲授】五、缘景明情五、缘景明情(小组合作探究,每组一个问题)
五、缘景明情(小组合作探究,每组一个问题)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
(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意境:博大壮阔))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联系写作背景思考)
(出示幻灯片,简介写作背景)
(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这一年( 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 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 从哪句可以看出?(简介时代背景)
(不是;简介背景: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写诗人凭栏眺望北方,想到那长年不息的战火和涂炭的生灵,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又是忧国忧民的体现.作者开阔的胸襟与颔联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上下衬托。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想的仍是国事,为之流涕。)
5、让我们像杜甫那样带着身世之悲、家国之忧的情感,齐声背诵《登岳阳楼》吧。
活动6【活动】六、小结:从意象、意境、情感以及诗歌学法上总结全诗
六、小结:从意象、意境、情感以及诗歌学法上总结全诗
1、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
2、意境:沉雄悲壮、博大深远(板书)
3、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忧(板书)
4、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活动7【练习】七、练习
七、练习:1、读诗之后再读杜甫图片,据你读诗的体会,为杜甫写一段话。(出示杜甫图片)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