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七律·长征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七律·长征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7 08:1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重温革命岁月,
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第二单元
单元主题:
光辉岁月
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这一单元的学习,让我们重温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重温那震撼心灵的时刻,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抗日英雄视死如归的精神,感受开国大典上那庄严、隆重的阅兵场面,感受先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献身的精神。作者在描写场面的过程中,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在感受革命先辈们强烈的爱国情感的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赶快让我们去课文中遨游吧!
5.七律长征
同学们,几十年前,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七律·长征》,领略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
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地,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长 征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五、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分诗歌节奏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想一想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2、红军战士给你留下的怎样的印象?
红军在这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联诗中的哪个词可以体会出来?
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很难一一记叙,那么诗中提到了走过的哪些地方?你们能找到吗
红军战士面对千难万险,怕不怕?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这逶迤的五岭连绵千余里呀!为什么在红军眼里像是“起伏的微波细浪”?磅礴的乌蒙山多么高呀,为什么在红军眼里像是“滚动的小小泥丸”呢?
你们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
诗中哪个字高度概括了当时的场面?
这两联分别写了两处山和水,长征中红军战士只跨越了这两处山水吗?
除了这些自然条件带来的困难,红军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喜从何来?
翻越岷山对红军战士们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吗?
毛泽东诗词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气势雄伟,诗中指山势高大、险峻。
“万”和“千”都不是实数,形容山无数,水无数。
小浪花。
高耸入云的山崖。
诗中指红军队伍。
全都喜笑颜开。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一、认识文体
长征:题目根据二万五千里长征现实生活提炼而来。
七律:七言律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首联
颔联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颈联
尾联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首联
读句子,说说哪个词语与课文题目相照应?
红军在这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联诗中的哪个词可以体会出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我会说:千山万水、千难万险。
同学们,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很难一一记叙,那么诗中提到了走过的哪些地方?你们能找到吗?
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桥、岷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只是把困难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诵读时,语气坚决,充满信心。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小结:这一联总写,诗人直接点出长征的艰难,以及面对困难时红军的态度。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颔 联
在长征途中,红军得面对万水千山的险阻。看,这五岭山脉和乌蒙山是什么样的呢?诗中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的呢?
五岭山脉
逶迤
乌蒙山
磅礴
那“细浪”“泥丸”是什么样的呢?
细浪
泥丸
这逶迤的五岭连绵千余里呀!为什么在红军眼里像是“起伏的微波细浪”?磅礴的乌蒙山多么高呀,为什么在红军眼里像是“滚动的小小泥丸”呢?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小结:颔联不仅写出了长征的艰难,而且展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形象。山岭险峻,红军根本没放在眼里。从这里可以看出红军战胜困难的无畏精神。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颈 联
说一说:金沙江和大渡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现在,你们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
金沙水拍云崖暖
欢欣鼓舞
兴高采烈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联分别写了两处山和水,长征中红军战士只跨越了这两处山水吗?
除了这些自然条件带来的困难,红军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中哪个字高度概括了当时的场面?
喜从何来?
我们翻越了“千里雪”的岷山,胜利在望。
翻越岷山对红军战士们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吗?
岷山终年积雪,红军冒着刺骨的寒风,脚穿草鞋,踏着冰雪勇往直前,多少红军战士长眠在这里,化成了一座座晶莹的丰碑。
一、读拼音,写字词。
dà dù qiáo
téng xì làng
yún yá nuǎn
zǒu ní wán
(      )
(      )
(       )
(       )
大 渡 桥
腾 细 浪
云 崖 暖
走 泥 丸
八、课堂练习
二、组词。
岷( )
眠( )
礴( )
博( )
崖( )
涯( )
渡( )
度( )
岷山
睡眠
磅礴
博士
山崖
天涯
渡江
温度
五、随堂练习
(一)填空
(1)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2)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3)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4)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1. 七律:每首______行,每句______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尾联。
五、随堂练习
(一)填空


首联
颔联
颈联
2. 长征:_________ (时间),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进行长征。行程约__________,于___________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3.《七律·长征》是________在1935年写的,作者不仅是________家、________家,还是伟大的_____。
1934年10月
二万五千里
1935年10月
毛泽东
革命
思想
领袖
4、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三、译文
1、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2、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3、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四、思维导图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