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声现象》复习
大江口中学 九年级物理
思考:下面是关于老牛与小蜜蜂的争论,同学们,假如你是裁判,你觉得谁对呢?
《声现象》知识框架:
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声音的特性:
3、声的利用: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音调
响度
音色
传递信息
传递能量
噪声的等级与危害
噪声的控制
《声现象》│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1 声现象的实验探究
振动
1. 探究一:声音的产生
(1)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现象:在鼓面撒些红豆,敲打鼓面时发
出声音,同时可看到红豆在鼓面跳舞;用手
按住鼓面,声音即停止。
得出结论: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
生的,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
《声现象》│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1 声现象的实验探究
1. 探究二:声音的传播
(1)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现象:将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入真空罩内,
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声音会越来越________。
得出结论: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
真空________传声。
小
介质
不能
《声现象》 │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________。一般来说,声音在________中传播得最快, ________次之,在________中传播得最慢。
其次声速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
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
振动
振动
固体
液体
气体
不同
固体
气体
液体
340m/s
回声现象:
是指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
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s。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
《声现象》 │ 考点梳理
s=1/2V声t
思考:要想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障碍物距离喊话的人的最短距离是多少米
解:s=1/2V声t
=1/2× 340m/s × 0.1s
=17m
《声现象》 │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探究一: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1)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现象: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
长度,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幅度大
致相同,观察到钢尺伸出越短,
振动越________,音调越________。
得出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________越高,音调________。
快
高
频率
频率
越高
《声现象》 │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补充说明:物体振动的快慢用________来表示,单位是________。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人耳的听觉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大于________的声音叫超声波,小于________的声音叫次声波,人耳都不能听见。
频率
赫兹(Hz)
20 Hz~20000 Hz
20 Hz
20000 Hz
《声现象》 │ 考点梳理
2.探究2: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1)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现象: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到响
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________。
得出结论: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________有关,
________越大,响度越________。
(2)补充说明: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来显示音叉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________。另外响度还跟________________有关。
·新课标
大
幅度
振幅
大
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转换法
距发声体的距离
《声现象》 │ 考点梳理
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
·新课标
考点2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比较
特征 含义 决定因素 波形情况
音调 声音的____,俗称声音的
“粗”“细” 频率越大,
音调越高 波形越密集,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响度 声音的________,俗称音量的“大”“小” 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波形越高陡,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 声音的________,用于区分发声体的依据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 音色不同,波形不同。
高低
强弱
品质
《声现象》 │ 考点梳理
思考:下面是关于老牛与小蜜蜂的争论,同学们,假如你是裁判,你觉得谁对呢?
《声现象》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下列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声现象》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2、古代人在旷野地区与敌人做战时,常用“伏地
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的到来,这是应用了
的知识。
固体传声比空气快
3、某同学在足够长的装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
击了一下,另外一个同学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如果
他听到声音的次数是3次,则第一声从________中传
来,第二声从________中传来,第三声从________中传来。
水管
水
空气
·新课标
4.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下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B.在月球上吹哨也能听到该哨声
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
声的响度
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音
调会更高
A
《声现象》 │ 考点梳理
·新课标
5.如图K1-6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实验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 )
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
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
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
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C
《声现象》 │ 考点梳理
《声现象》 │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6.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一只手不断地变换按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弦发声时的 ( )
A.振幅 B.响度
C.音色 D.音调
D
7.演唱会上,坐在后排的小陈可以清晰地听到他喜欢的明星的歌声。因为歌手发出的声音经过扩音设备________大大增强;虽然看不清台上的歌手,但根据声音的________,也能辨别出演唱的歌手。
响度
音色
声的利用
传递信息
传递能量
《声现象》 │ 考点梳理
考点3 声的利用
回声定位
声呐
大象用次声波交流
B超、彩超、超声波探伤
扬声器播放音乐时使烛焰摇动
超声波清洗机械
超声波去除人体结石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图K1-8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B
《声现象》 │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 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 “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B
《声现象》 │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认识噪声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无规则
《声现象》 │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声音等级的划分与危害:
等级划分:人们以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其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是刚好引起听觉的声音, _________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分贝
dB
0 dB
90 dB
《声现象》 │ 考点梳理
70 dB
50 dB
30—40 dB
危害:长期生活在_________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
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
90 dB
为了保护听力,不能超过________;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
不能超过________;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不能超过_____。
《声现象》 │ 考点梳理
3.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①防止噪声的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如:汽车的消声器、禁止鸣喇叭……
②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如:公路旁植树、装隔音墙……
③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如:塞住耳朵、戴上耳罩……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如图K1-7所示,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 )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声现象》 │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 ( )
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装置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
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B
《声现象》 │ 考点梳理
·新课标
3.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声污染有作用的是 (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声现象》 │ 考点梳理
知识串联:
·新课标
1.当我们将真空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会感觉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说明真空是不能传声的,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电磁波交谈。其次,我们不能用回声测地球与月球的距离,只能用激光(电磁波)测量。
2.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震动,我们采用的探究方法是转换法,用到此方法的还有:在探究“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将动能转化为小木块在平面上被推动的距离,距离越远则动能越大。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时,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