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206)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206)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2-24 10:37:56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了解声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社会中声学知识的应用
4、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方法
2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16班的物理教学。本班共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8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中下学生偏多。学生思维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的不平衡,导致部分学生不喜欢这门课程,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重点难点
1、声音的特性
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案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要靠介质。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传播的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传声最慢。声速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二、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其次,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3、音色:指声音的品质。跟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有关。一般发声体不同,音色也不同。
三、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举例说明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举例说明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的来源: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声源不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一切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2、噪声的危害:
(1)、等级:噪声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2)、危害:从心理上、生理上和物理上都能产生一系列的效应。
1、阻止噪声的产生;
3、噪声的控制: 2、阻断噪声的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跟踪练习:
1、吹笛子时是空气柱振动发声,二胡、小提琴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是树叶在振动。
2、将耳朵贴在没水的长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击一下时,你会听到两次响声,其中第一次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是通过空气传来的,这个现象说明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3、“闻其声不见其人”就能判断是谁在说话,是因为不同人讲话的音色不同,铁路工人用小锤敲打钢轨,根据钢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来判断钢轨是否正常。
4、地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无线电能在真空中传播,平常我们听到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朵的。
5、击鼓时,鼓皮绷得越紧,音调越高,击鼓力量越大,响度越__大_。
6、二胡、小提琴发声时,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_低_,绷紧的弦的声音音调_高__。
11、吹奏笛子时,抬起不同手指,是改变_空气柱的长度_,从而改变音调,长的空气柱发声的音调_低_。
7、李锐同学在自习课上,用复读机播放李宇春的歌带,从物理学角度看,这个声音是乐音_,从环境保护角度看,这个声音是__噪声_。
8、医院用“B超”检查体内结石是利用声音传递_信息_,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是声音传递传递_能量_。
9、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_声源处减弱噪声,工厂的工人带防噪声耳罩是在_人耳处减弱噪声。
10、在学校附近设置禁止鸣号的标志,是通过_声源处__来减弱噪声的,在公路与学校之间植树是通过_传播过程中_来减弱噪声的。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