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207)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207)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2-24 10:38:29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2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3重点难点
1.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1.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2.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活动2【活动】声音的产生
1.师生互动:
师生共同做:把手放在喉结处,体会说话和不说话时,声带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比较声带的变化,得出发声原因;
2.让学生观察比较:
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观察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教师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3.收集信息,分析材料:
发声体
现象
结论
声带
说话时喉咙部位在振动
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直尺
发声时直尺在振动
发声的直尺在振动

水发声时在振动
发声的水在振动
橡皮筋
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
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
音叉
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音叉
手感觉发麻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音叉
发声的音叉在水面上激起水花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活动3【活动】声音的传播
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的?
(1)让学生思考: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时候,什么近在咫尺的他们必须用无线电来交谈?而我们却能直接交谈?
学生回答:太空中没有空气。
(2)同学们猜想: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 只有空气能传声吗?
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液体,固体都能传声。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钓鱼的人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古时候有经验的人,在打仗的时候为什么把耳朵贴到地面就能判断是否有敌军偷袭?
(3) 收集信息,分析材料:
介质
现象
结论
空气
听到闹铃声
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听不到闹铃声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听到闹铃声
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听到石头敲击声
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课桌
听到敲击(嘀嗒)声
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得出结论: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我们称它们为介质。可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活动4【讲授】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教师用类比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振源在水中激起的水波,并不断的向外围扩散的现象,让学生思考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学生通过比较,思考讨论,教师总结: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活动5【讲授】声速
声速:
学生已经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现在让学生思考,在这三种介质里面,声音传播最快的是哪一种?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思考、讨论得出:固体中传播最快,空气中传播最慢。
教师总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慢,固体的最快;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活动6【练习】知识运用
填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____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是( )
A.正在放音乐时,喇叭纸盆上纸屑在“跳舞”
B.琴弦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
C.钢琴不弹不响
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2)以下现象中,能说明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是( )
A.敲鼓时,洒在鼓面上的纸屑跳动
B.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
C.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
D.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
活动7【作业】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我采用以下形式:
A类题:难题1道,容易题4道;
B类题:难题2道,容易题1道;
让学生选择做A类题或B类题,这样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得到提高。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