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7 14:2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历史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
课标及教材内容分析
1.课标分析 知道“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根据课标要求,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应当知道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列强之间矛盾加剧,出现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知道一战中的标志性事件: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在此之上,通过对战争的了解反思战争,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 2.教材内容分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主要国家经济发展迅速,19世纪后半期,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但同时,各国间的矛盾冲突也日渐集中。本课上承第二单元,体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下启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体现了一战给世界带来的深远影响。 本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叙述了一战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分为了三个子目“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第一个子目介绍了:一战爆发的背景是西方列强的矛盾的激化,介绍了一战的两大军事集团。第二个子目介绍了一战爆发的导火索和战争是如何爆发的,第三个子目介绍了一战的进程,主要战役以及战争的性质和影响。三个子目呈“分-总”的结构,展示了一战发生的始末,并说明了一战是一场不正义的战争。
学生情况分析
1.已知: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和全球的殖民扩张。并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史料分析理解能力,能够梳理时空网络、从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 2.未知:初中学习着重于早期殖民掠夺和经济发展,对于战争部分涉及较少,因此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较为陌生;学生此前没有学习过如此规模的战争,难以直观感受到一战给人带来的空前灾难。 3.想知:学生思维较活跃,探究精神较强,男生对战争史更有兴趣,残酷的战争也能更好引起女生的共情。 4.能知:借助历史地图、史料、教师讲解、游戏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建立起一战过程的时空认知,能够理性客观对其世界影响进行评析,培养全球视野和唯物史观等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立足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实。 2.立足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分析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探究一战的性质和影响。 3.立足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使学生感受战争带来的灾难和破坏,树立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坚决地捍卫国家的和平与安宁。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教学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1.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口述史史料 数据统计图 2.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时政、导入新课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这是记者采访巴勒斯坦男孩的视频。观看视频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战争的残酷、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是巨大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段关于战争的历史,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讲授新课 (一)战前——失衡 1.萨拉热窝事件 师:一声枪响,一次刺杀,揭开了一战的序幕,这就是20世纪初的萨拉热窝事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用一句话来概括萨拉热窝事件。 生: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师:为何会在萨拉热窝遇刺?我们来看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的形势图,找到萨拉热窝的地理位置。根据课本内容思考回答。 生:萨拉热窝市波斯尼亚的首府,1908年,被奥匈帝国吞并,塞尔维亚怕奥匈帝国继续南下。1914年,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进行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遇刺。这一事件成为了一战的导火索。 师: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能避免吗? 生:不能。 2.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师:上述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 生:英国工业生产位次由第1到第3,但是殖民地位次却居于第一。德国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德国发展工业也需要从海外获得原材料和市场,但是德国占有的殖民地却居于第4,从地图上也能看出德国的殖民地较少。 师:也就是说当时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发展工业,需要原料和市场,他会如何利用各国矛盾集结一个对自己有利的联盟?你认为谁和谁最有可能结盟?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生:学生完成配对游戏并利用课下补充的资源对欧洲列强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说明配对的理由。 师:从同学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国之间的结盟秉持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于是形成了三国同盟,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以英国为核心。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进行疯狂扩军备战,冲突不断,此时的巴尔干半岛就像装满火药的火药桶,大战一触即发。萨拉热窝事件后,奥匈帝国正式对塞尔维亚宣战。德、俄、英、法也很快卷入战争。 师:接下来让我们跟着一战老兵走进第二篇章的学习:战时——失控 (二)战时:失控 师:请大家读读一战老兵的日记,说说当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刚开始时是充满热情的。 师:战争真的如这位老兵所说的那样,是充满热情的吗? 生:不是。 1.交战双方及主要战线 师:一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进行。请同学们根据一战欧洲战场形势图指出:交战双方。 生:在地图上指出,并概括出交战双方有协约国和同盟国。 师:意大利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师: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主要战线有东线、西线和南线。其中西线最为焦灼。这位老兵在西线经历了两年的战斗,又留下这样一段回忆,此刻这位老兵的心态是怎样的? 生:麻木 师:是什么让这位老兵从一开始的充满热情,到现在的麻木呢? 让我们跟随着老兵的脚步,踏上一战时期的人间炼狱:凡尔登。 2.凡尔登战役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6页第三自然段及相关史事,找到答案,举手发言。 生:学生根据课本指出相关概况。 师:为什么说凡尔登战役是“绞肉机”、“地狱”、“屠场”呢?请同学们结合图片及文字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生: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满目疮痍、遍地是弹壳,战况非常惨烈。 师:战地记者也留下了这样一段报道,请同学们读一读。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一个缩影,战争极其残酷。 3.加速一战结束的主要事件 战争进行到1917年,交战双方都已经精疲力尽,1917年发生了哪些事情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生:美国、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师:你能说说我们中国的具体贡献吗? 生:中国虽没有军队直接参战,但近15万中国劳工背井离乡前往欧洲,在前线挖战壕、运弹药,吃苦耐劳,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 师: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战争已经结束,那老兵的生活又如何呢? 生:一战老兵身心都受到了摧残。 师: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三)战后:得失 组长根据抽取的资源卡进行小组讨论(3分钟):一战带来了什么影响?派代表发言。 1.对人类社会: 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2.对科技发展: 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3.对欧洲: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4.对殖民体系: 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5.对思想观念: 一战改变人们的观念,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三、课堂小结 (一)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请大家根据本课所学用思维导图、示意图或年代尺等形式构建本课思维导图。 展示学生成果并针对性给予点评。 (二)回望历史、反思一战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得到了哪些启示? 生:战争是残酷的,我们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要合理利用科技。 要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合作。 (三)总结升华 今天的世界,除了巴以冲突之外,还有俄乌冲突,缅北内战等战争爆发,不管战争为何爆发,最终受害的无疑是战火下的平民,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中国,强大的祖国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我们感叹岁月静好,也不要忘记有人为了我们的和平负重而行。今天我们的和平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