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6单元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件+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6单元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件+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7-13 18:1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带解析)
一、选择题 ?(共15题)
1. “我们一贯主张爱国一家。统一祖国,人人有责。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利益为重,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上述材料出自 21cnjy.com
A.1979年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B.1981年发表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199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D.1995年发表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2. 1979年1月1日,祖国大陆宣布:“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这一宣布
A.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B.直接促成了两岸的通航和通商
C.提出了和平解决港澳问题的设想
D.意味着统一祖国的方针调整
3. 1959年3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 www.21-cn-jy.com
A.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理念
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4.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它是国共两党为实现第三次合作而提出的基本方针
B.它是维护边疆地区团结稳定的民族政策
C.港、澳的回归是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D.它标志着中国顺利完成了统一大业
5.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21·cn·jy·com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6.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7. 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中说道:“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深圳中英街开始流传着一个谜语:1997年之后是什么?”历史发展揭示出的谜底是 2-1-c-n-j-y
A.经济特区
B.“九二共识”
C.特别行政区
D.澳门回归
8. 在厦门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幅对联:“厦门金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轰炮。”对联中的局面直到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出台才结束。关于这部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B.标志着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
C.结束了海峡两岸长期的对峙状态
D.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
9. 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21教育网
A.国家统一样本
B.社会制度示范
C.文明交流枢纽
D.经济发展标本
10.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香港回归祖国????②澳门回归祖国????③“九二共识”的达成????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①②
D.②③④①
11.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12. “海基会”与“海协会”会谈达成“九二共识”之后,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立即宴请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先生并亲自设计了菜单的菜名:情同手足、龙族一脉、琵琶琴瑟、喜庆团圆、万寿无疆、三元及第、燕语华堂、兄弟之谊、前程似锦。这不能反映   21*cnjy*com
A.海峡两岸有共同的文化基础
B.两岸统一的障碍已消除
C.双方求同存异,争取互利双赢
D.两岸同胞血脉相连
13. 一学者在其文章中提到:“它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不仅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率先垂范的作用,而且能够证明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模式。”这一学者文中的“模式”是指 www-2-1-cnjy-com
A.一国两制
B.改革开放
C.科教兴国
D.三民主义
14.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来源:21cnj*y.co*m】
A.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B.发展了《告台湾同胞书》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立场
D.标志“一国两制”方针正式形成
15. 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话:“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这表达了
A.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B.台湾人民思念大陆的亲人
C.实现统一是台湾各党的迫切要求
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
二、非选择题 ?(共1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材料三? 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845家……??
?——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 材料四? “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出处:21教育名师】
(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解析)
1.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图片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我们一贯主张爱国一家。统一祖国,人人有责。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可知为了祖国的统一,人民解放军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本题应该选A,B、C、D不符合材料。 2.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海峡两岸的关系。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1979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对台湾的统一由原来的武力统一调整为和平统一。所以答案选D。 3.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台湾当局,规定”、“红色中国”、“共产党中国”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比较、分析选项,可知:BC两项表述均不符合史实,上世纪50年代,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极其紧张的;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一国两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提出的。题干材料的核心,即体现“一个中国”的理念。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4.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一国两制”是中共针对国家统一而提出来的战略构想,与国民党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是关于国家统一的政策,不属于边疆的民族政策,故B项错误;香港、澳门的回归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的方针,故C项正确;台湾问题还没有解决,故D项错误。 5. 答案:D2·1·c·n·j·y
6. 答案:D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这是反映澳门回归;B不对,这是关于台湾问题;AC属于澳门回归的原因,但不属于根本保证;一国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根本保证还是在综合国力强大,这决定国家的国际地位。 7. 答案:C 【分析】1997年香港回归前,深圳中英街街东侧属中方,街西侧属英方,1997年香港回归后街东侧属深圳,街西侧属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的缩影,故C项正确。深圳于1980年被设立为经济特区,与题目时间不符,A项错误;1992年大陆与台湾方面达成“九二共识”,与题目时间不符,C项错误;1999年澳门回归,与题目时间不符,D项错误。 8. 答案:B 【分析】1979年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是中国大陆政府结束炮击台湾的文件,并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所以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相符合,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是在八十年代后才结束的,D项也是无关项,所以答案选择B项。 9.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香港回归的意义。依据所学可知,香港回归是在“一国两制”制度下实现的,香港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故B项说法错误。其他选项都正确,所以应选B。 10. 答案:C 【分析】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 ,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1992年“九二共识”的达成,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因此选择C。 11.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时间“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大陆赴台探亲,打破了两岸30余年的隔绝状态,故A项正确;B是1992年;C是1979年;D是1979年以后开始。 12. 答案:B 【分析】“九二共识”表明,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双方求同存异,争取互利双赢;两岸同胞血脉相连。这说明A、C、D三项正确。“海基会”与“海协会”属于民间组织,没有消除两岸统一的障碍的作用,B项说法错误。 13.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材料信息。由材料信息“它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模式”可判断出,这一模式是一国两制,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14. 答案:B 【分析】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B叙述正确,没承诺放弃武力,所以A项不正确; C是1992年在“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个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D项一国两制方针正式形成是在80年代初,所以C D均不正确,故选B 15.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可以看出作者强调原乡人的祖国情怀是与生俱来的,只要身上流动着原乡人的血,就会有向往回到祖国的热血在沸腾,这说明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故A项正确;BC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16. 答案:(1)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21·世纪*教育网
(2)相同: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 发展: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观点(或明确提出在大陆和台湾分别实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政策的稳定性(或长期不变)。 (3)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关系:“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港澳“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提供借鉴。21*cnjy*com
(4)认识:“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了港澳的回归;“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
【分析】(1)注意材料一信息“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再归纳回答。 (2)注意材料二的出处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说明反映了邓小平明确提出“一国两制”。以实现祖国统一。 (3)注意材料四信息“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结合“一国两制”方针的意义回答。 (4)注意材料四信息“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再归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