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茶馆(节选)》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茶馆(节选)》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7 09:3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小茶馆,大社会
——老舍《茶馆》
1、理清并归纳概括本剧剧情。
2、体会人物语言切合身份、性格与情境的特点,欣赏面貌各异的人物形象。
3、把握本剧主题、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4、品味剧中“响嘣儿脆”的京味语言特色。
学习目标
老舍(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曾赴英留学,后回国任教和写作。“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投湖自尽。
他对于多种文艺体裁都进行过广泛的实践。小说作品中短篇与中篇不乏佳作,而尤以长篇小说最有影响,与茅盾、巴金齐名,同为现代长篇小说大家。长篇小说代表作有《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作者简介
“舍予是非常喜欢交友,最能合群的人,但同时也是富于艺术家气质,能够孤独的人。”——胡风
“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文学家也就只有从文和老舍。”——朱光潜
“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老舍,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和地位。”——樊俊
“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墓志铭)
剧情概览
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是写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时期;辛亥革命后。社会依然黑暗,帝国主义入侵,军阀连年混战,人民陷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渊。
第三幕:是写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这是一个生与死、新与旧、光明与黑暗交替的时代。美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反动派狼狈为奸,给人民带来更大的灾难,幸存的裕泰茶馆,终于在恶势力压迫下倒闭了。
阅读《茶馆》节选:
1、找出本幕出场人物并完成表格。
2、概括本幕主要情节并完成表格。
任务一 梳理人物情节 认识社会百态
概括本幕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并完成表格。
概括本幕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并完成表格。
任务二:关注人物 预测命运
从主要情节中的台词入手,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形象分析
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概括其特征,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
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圆滑机灵,善于应酬
形象分析
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
在动荡年代经营茶馆,后来也曾试图改良以顺应时代,善于经营。
茶馆的规矩“莫谈国事”表明他想避开政治,维持生计自保为上。常四爷赏乡妇母女面吃,他说“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反映出他自私自利的一面。
对唐铁嘴“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
乱世底层商贩
维生之艰难
——精明干练
——胆小自私
——偶有善意
形象分析
常四爷
看到刘麻子身上的洋货,他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康六卖女儿,他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乡妇卖女儿,他感叹“大清国要完!”
爱国的同时,痛恨洋鬼子和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被宋、恩二人抓走时也坦言爱大清国,说“甭锁,我跑不了!”
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还斥责伤天害理的纤手刘麻子“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同情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小孩,叫了烂肉面给她们吃。
晚清遗老中的
正义爱国之士
忧国忧民
爱憎分明,敢作敢当
硬气仗义,有正义感
形象分析
松二爷
爱鸟、爱表,悠哉度日。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
心眼好,但胆小怕事。前面有试着调节常四爷与二德子的争执,结尾也有替常四爷解围,但最终也承认了“我听见了,他是说……”。从何全剧来看,他将全部精神寄托在鸟儿身上,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表明他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落没。
缺乏谋生能力、留恋旧时代、无力适应新时代的晚清遗老
懒散无能
善良却胆小怯懦
形象分析
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维新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
开玩笑说要收回房子办实业,他梦想通过办大工厂搞民族工业来救国,胸怀理想,要做大事,最后却没有逃脱破产的厄运。这个形象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同时也证明办实业拯救不了中国灭亡的命运。
在于庞太监的交锋中,言语犀利,分寸不让,体现了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也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和成长。
民族资产阶级的实业救国派,黑暗中的一道微光
胸怀实业救国理想
敢于反抗
形象分析
一群社会底层的地痞无赖,反映出社会的畸形与病态
唐铁嘴——麻农相士,算命骗人混吃混喝
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赚昧心钱
宋恩子、吴祥子——封建势力的走狗,衙门的侦缉(特务),顺风倒的奸邪小人
厚颜无耻
奸诈狠毒
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茶馆》第一幕人物众多,试按照社会阶层给这些人物归类。
任务三:分析戏剧冲突 理解主题
1、从人物身份和命运入手,将剧中众多人物分成两类,分析他们的对立冲突之处。
2、从主要情节中的台词入手,分析其折射出的社会现状。
1、从人物身份和命运入手,将剧中众多人物分成两类,分析他们的对立冲突之处。
任务三:分析戏剧冲突 理解主题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
如买妻的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随意抓人的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凶恶蛮横的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
在“三座大山” 压迫下饱受欺凌的各阶层的人们
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乡妇、老人等
庞太监 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①
秦仲义  我早就知道!
     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
庞太监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②
秦仲义  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③
庞太监  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做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④
秦仲义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⑤
     哈哈哈!
庞太监  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⑥
你敢改祖宗的章程,你就掉脑袋!
你最好放聪明点,不然你就没有命了,更发不了财!
我的财产哪能跟你庞总管比呢!
全北京城都知道你秦二爷,当然我也知道,而且我还知道你秦仲义讲维新。威胁秦仲义。
我是有点威风,可是也没有你庞总管威风啊!以退为进,反唇相讥。
那咱们就各人亮亮各人的本事,斗一斗吧!
分析下面这段话中加线词句的潜台词。
封建主义走狗VS民族资本家
这场斗嘴交锋从表面上看是庞太监占了上风,其实他并没有真正击败对手,对手主动弃权并不是认输而是不屑。秦仲义以退为进,嘴上自谦,但心中自负,没有输掉气势;庞太监明强实弱,对秦仲义虽恨却也无可奈何甚至不得不畏惧三分,只能逞一时口舌之快,所以他愤愤不平,对手已经走远了,还要射上一箭,捞足面子,感叹“年头真是改了”。
请谈一谈秦仲义与庞太监的斗嘴谁更胜一筹,为什么?
第一幕以1898年戊戌政变失败为背景(清末1898年初秋);第二幕以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为背景;第三幕则以抗日战争胜利后(40年代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国民党政府加紧黑暗统治为背景。通过裕泰茶馆这个“窗口”,截取一系列生活横断面,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从侧面反映了近50年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展现出19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一幅幅社会历史风俗画,深刻揭露了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从而达到了作者“葬送三个时代“的艺术目的。
《茶馆》创作背景
各阶层百姓VS戊戌变法革新派
①为维新而牺牲的谭嗣同不被人们理解,“维新变法”脱离群众。
②以茶客为代表的普通民众浑浑噩噩,不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
③官府对人民层层剥削,腐败透顶。
④一些坐享其成的人毫无自食其力的能力,社会制度极不公平。
“秦庞斗嘴”让一直噤若寒蝉的茶客忍不住谈起国事来,在“茶客议论”的四人对话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呢?
民族资本家VS满清遗老
秦仲义:在秦仲义看来,常四爷的施善举动是治标不治本的无谓行为,没有见识。
既然秦仲义与常四爷对社会现状的认识一致,那二人的冲突又说明什么呢
常四爷:在常四爷看来,像秦仲义这样的实业家虽有雄心但不免冷血,理想太大而不切实际。
冲突:二人在救国方向、路线和目标上存在分歧,
思想矛盾。
马五爷施威
康六卖女
常四爷骂洋货
鸽子之争
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秦庞交锋
常四爷被抓
庞太监买妻
(帝国主义的势力庞大)
(农村经济凋敝)
(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封建统治的荒淫)
(高压政策,言论不自由)
(民族资本家兴起又渺茫)
(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朝的对垒)
(达官贵人精神的空虚)
茶客对话
(维新运动脱离群众)
总结:
这是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正直、善良的人民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渣滓,却横行霸道,作威作福。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时代的冲突。王利发的求情,二德子的蛮横刘麻子的挣昧心钱,宋恩子、吴子祥的滥捕无辜等,都表现了封建帝国末日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总结:
小茶馆影射大社会。这些事件涉及戊戌变法的失败、清廷对进步人士和百姓的镇压、国家经济凋敝,鸦片侵入、洋货倾销、实业救国、民族资本家兴起等,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农村的民不聊生,从而表明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我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这么一来,厨子就像厨子,说书的就像说书的了。同时,把他们自己的事又和时代结合起来,像名厨而落得去包办监狱的伙食,顺口说出这年月就是监狱里人多;说书的先生抱怨生意不好,也顺口说出这年头就是邪年头,真玩艺儿要失传……因此,人物虽各说各的,可是又都能帮助反映时代,就使观众既看见了各色的人,也顺带着看见了一点儿那个时代的面貌。”
“人民艺术家”——老舍
任务四 比较阅读 鉴赏结构
点评必修下《雷雨》选段的结构安排。
《雷雨》是由一个主要事件作为情节主线贯穿全剧。
思考:
《茶馆》选段可有贯穿全文的核心人物和主要事件?
《茶馆》则是“卷轴画”式平面结构:将一个个人物、情节镶嵌而入,截取他们在茶馆的一个侧面展开剧情。
1、“图卷戏”: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非此不可的中心人物,只是像画卷一样,将一个个人物展览进去,把一个个情节镶嵌进去。剧中所有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截面,这些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步展开。
人物虽多,但人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单线的、小范围的,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即便是王利发的戏,很大一部分也是用来应付生意的,并不是他本人的戏。
艺术特色
2、特殊的戏剧冲突
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人物之间并没有正面的冲突(个别局部的冲突例外),他们与茶馆的兴衰无直接关系,只是按照自己的轨迹运行着。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社会渣滓却横行霸道。作者把矛头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每个小故事小矛盾又不约而同指向时代与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展现不同阶层的人们的生存状态,都在为主题服务。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操纵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混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无事的悲剧
时代的悲剧
艺术特色
唐铁嘴夸耀自己抽白面的对话,看似可笑,却激起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
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像句玩笑话,表现的却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 。
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既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绪,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寓庄于谐的幽默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长的回味和思考。
3.幽默的语言风格
艺术特色
王利发谦和、周到,善于与各种人物打交道,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这与他的掌柜身份非常吻合。常四爷豪爽耿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刘麻子、唐铁嘴则满嘴流气,是典型的地痞无赖。全场出场的人物数量很多,台词有多有少,但都活灵活现,具有鲜明的个性。
4.个性化具有时代性的京味语言
艺术特色
个性化语言还体现在极富地域色彩的京味语言上。
1、“烂肉面”“斗蛐蛐” “甩闲话”“尊家”“搂下桌去”“官面上”等“嗻”北京地域内的特有词汇的频繁出现,展现了北京人的日常生活。
2、“儿化”语言的使用,如“洋玩意儿”、“一块儿”、“烟泡儿”“咂摸这个味儿”等儿化音也带有老北京风味。
3、人物对话在称谓上也颇为讲究,例如“您”和“爷”的频繁使用,“您喝这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秦二爷”、“三爷”等京味儿十足,彰显了浓郁的地域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