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走近作者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等,新月派代表诗人,与闻一多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的基础。代表作《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沙扬那拉》等。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其诗语言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ch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被梁启超赞为“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
走近康桥
康桥,即剑桥,邻近康河,以剑桥大学闻名于世。1921年922年,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并开始创作新诗。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林徽因——爱
狄更斯——自由
泰戈尔——美
1921年,徐志摩经狄更生介绍在皇家学院作旁听生。与狄更生、罗素成为好友。
泰戈尔访华后,他随泰漫游欧洲,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位大师的影响。
在那里,他结识了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一个重要女性林徽因。
胡适说:“他的人生观就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说也奇怪,竟象是第一次,我辩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徐志摩
徐志摩和康桥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
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我所知道的康桥》
《康桥,再会吧》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
1928年,诗人第三次漫游欧洲.在一个明媚的夏日午后,诗人独自悄悄来到康河,徜徉于昔日的校园,在那一木一花中寻觅当年的欢声笑语和那洒落其间的青春年华.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他的诗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再别康桥》。
现代诗派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代表诗人有戴望舒、下之琳、施蛰存、何其芳、废名、林庚等。
知识链接
在诗歌技巧上,现代诗派继承了初期象征派对“纯诗”的强调,对“契合”与“暗示”的强调,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借鉴,但是排除了对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意象的盲目照搬,而是将西方的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融合在一起,诗歌意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将意象和诗人的人生感悟有机地容纳整合。
现代诗派的诗意核心是象征主义,就是借助具体的事物,用暗示、隐喻的方式,传达内心各种幽微难明的情意。现代诗派诗人力图充分展现诗人的内在情感,其诗歌的主题往往是彷徨和失落。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重要诗歌流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受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很大,曾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新月派提倡“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这一关于新诗“三美”主张遂成为新格律诗派的理论纲领。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知识链接
初读诗歌
河 畔( ) 荡 漾( )
青 荇( ) 榆 阴( )
揉 碎( ) 浮 藻( )
长 篙( ) 漫 溯( )
斑 斓( ) 笙箫( )
pàn
yàng
xìng
yú
róu
zǎo
gāo
sù
lán
shēng xiāo
注意:1.字音和字形
2.节奏和重读
3.情感和技巧
主要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讲究节与节的匀称和行与行的整齐。
建筑美
主要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追求诗歌的韵律感。
音乐美
主要指辞藻的华丽,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绘画美
关于“三美”
音乐美:主要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追求诗歌的韵律感。
①“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②每节押韵,逐节换韵,具有音节的波动和韵律感;
③回环复沓,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
④反复、顶真
这种由诗歌韵律和谐、节奏鲜明所带来的美感,我们称之为“音乐美”。
连用三个“轻轻的”,运用反复手法,实写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营造了宁静和谐的意境,表现诗人对康桥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
建筑美:主要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讲究节与节的匀称和行与行的整齐。
①从段落上看,每节四句,各句错开,整齐划一。
②从句子上看,每句6-8字,大致相等,具有句的整饬和节的匀称。
这种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所带来的美,我们可以称之为“建筑美”。
山。
耸峻,回环。
沧海上,白云间。
商者深寻,谢公远攀。
山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
对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馀麋鹿闲。
宝塔诗:声韵和谐,节奏明快,有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之感。
未来
并不会自行到来,
咱们必须
采取写办法。
共青团,
抓住它的鳃!
少先队,
揪它的尾巴!
公社
并非童话里的公主,
让人们夜夜为她
害相思病。
计算好,
考虑妥,
看准了,
就前进,
令狐楚《山》
马雅可夫斯基(俄国)《穿裤子的云》
阶梯诗:有助于加强诗的节奏感,能较为充沛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层次。
诗歌的“建筑美”
绘画美:主要指辞藻的华丽,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离别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常见的类型。徐志摩的这首诗和这些诗歌相比,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作别的却不是人,是景物。用西天的云彩借代指康桥美好的一切,具有诗意,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1、挥别云彩图
云彩: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飘洒的云彩,难舍的离愁,营造出一种诗人缓步飘然而去的意境。
最后的“西天的云彩”,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所以这节诗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哀而不伤基调。
河畔的金柳 →夕阳中的新娘(暗喻)
夕阳照射下的柳树,它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金色的柳条随风摇摆,秀美婀娜,影子映在清澈的水中,就像美艳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形象逼真的写出了金柳的美好姿态,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
2、金柳倒影图
“招摇”一词用拟人的手法,本意是摇摆的意思,将青荇拟人化,仿佛康桥在对诗人招手示意,富有情趣。写出了水草随微波起伏的轻盈之态,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油油”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来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之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
3.青荇招摇图
“招摇”可否换成“摇摆”?
不可以。
(1)“招摇”在此处有“招手摇摆”义,另有 “逍遥”义,用 “招摇”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
(2)“招摇”也有“招手”之义,仿佛康桥在对诗人招手示意,表示欢迎,拟人手法,更显生动、形象。
4、榆阴清潭图
“榆荫下的一潭”指拜伦潭,那里榆树蔽日,非常清凉,诗人留学期间常去那里读书、乘凉、遐思。把“清泉”比作天上的彩虹,形象地描摹出晚霞映照在水中,湖水变得色彩斑斓,表现潭水的静美。彩虹虽美,却也易逝。康桥的生活、学习,是徐志摩心底的一个梦。昔日梦想,已成过往,但未消失,沉淀在此,像彩虹般美丽。
55、星辉放歌图
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星辉”拟作可以装载的石头之类的物体,“满载”给人沉甸甸的收获感。而对象恰恰是“一船星辉”,这样化无形为有形,把无形无重的的星光写出了质量和形状,空灵而又富有寓意的意境,体现了作者对于康桥的迷恋。
6、夏虫沉默图
将“夏虫”拟人化,就连喧闹的夏虫好像也体会到诗人的离别之情,也愿保持沉默,而“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将诗人的不舍别离推向了极致,充满了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
7.惜别云彩图
诗人眷恋康桥,为什么临别却“不带走一片云彩”?
观点一:诗人不忍心破坏康桥宁静、和谐的美。
观点二:诗人怕触物伤情,不敢带走。
观点三:诗人渴望却不能带走哪怕仅仅是一片云彩。
观点四:康桥的一切被放在心里,放在了灵魂里。
诗的语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词语:
巧用动词,具有动态感的画面美: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
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
绘画美
请选出有色彩的词语和充满动态感的词语。
思考:这些意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这些意象都是清新、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意境)。
对康桥的依恋
爱情世界的影子
“梦”破灭的沉痛与彷徨
情感变化
1.难舍难分
2.欢喜和眷恋
3.欢喜和眷恋加深
4.眷恋之情更深
5.感情达到高潮
6.心情回落,静思墨想
7.悄悄作别,不舍洒脱
挥别云彩图
河畔金柳图
青荇招摇图
榆荫清潭图
星辉放歌图
夏虫沉默图
挥别云彩图
愁
喜
愁
呼应
诗歌的情感之美
第1节
“轻轻的” 反复使用,奠定了难舍难分的基调
第2~6节
康河泛舟 康桥美好的回忆 ,深深的眷恋 永远的回忆,进而产生“寻梦”的幻想
第7节
又从美丽幻想中回到现实,呼应开头,抒发别离的惆怅与哀思
总结主旨
《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把自己对康桥的回忆和即将离别的情绪都融入康桥的美景之中,营造出一种清丽、柔美、静谧,带有淡淡的忧伤的氛围,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拓展阅读 触类旁通
《偶然》是现代诗人徐志摩于1926年5月所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情感的深切感悟。
诗人于其中表达了对爱与美的消逝的感叹,也透露出对这些美好情愫的眷顾之情。此诗并非只是一首简单的爱情诗,它更是一首对人生的感叹曲,充满情趣哲理。全诗两段十行,上下节格律对称,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偶然
徐志摩
康桥,再会吧
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此去身虽万里,梦魂必常绕
汝左右,任地中海疾风东指,
我亦必纡(yū)道西回,瞻望颜色;
归家后我母若问海外交好,
我必首数康桥;在温情冬夜
腊梅前,再细辨此日相与况味;
设如我星明有福,素愿竟酬,
则来春花香时节,当复西航,
重来此地,再捡起诗针诗线,
绣我理想生命的鲜花,实现
年来梦境缠绵的销魂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