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我的回顾 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8 我的回顾 课件(1)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86.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1:32:00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
编号:必1-U2-T8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我的回顾
爱因斯坦
高一语文备课组
*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传记文的文体特点。
2.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和贡献,学习其科学精神,探究成功的秘诀。
二、学习重点、难点
1.用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理清行文思路,把握爱因斯坦的基本观点。
2.理解“比喻”手法。
三、学习方法
1.阅读。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理解,分析,综合。
四、学习过程
*
【研学问题一】走近作者爱因斯坦
【读一读】阅读《百家讲堂同步讲练测》的《导读网页》一、二
【想一想】爱因斯坦的生平
一、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879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的乌尔姆,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士联邦工业大学,1905年获苏黎士大学博士学位。1932年受希特勒迫害离开德国,1933年10月定居美国。1955年4月18日卒于美国的普林斯顿。
*
一、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有贡献,比如研究毛细现象、阐明布朗运动、建立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以量子理论完满地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其最卓绝的成就是他突破牛顿经典物理学的框架,创立了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领域的相对论。1922年11月,他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被人称为20世纪的哥白尼,20世纪的牛顿。
本文是一篇自传。自传作者一个可能的优势是比别人更了解自己,特别是更清楚自己的思想情感与内心冲突的经历。因此,他更期望自己来完成生命历史的纪录。爱因斯坦在67岁的时候,应一位编辑的邀请写了一篇《自述》。课文即选自这篇《自述》。
*
【做一做】做《百家讲堂同步讲练测》的《自主学习》第一至第四题。
做完之后齐读一遍第一、第二、第四大题。
一、字音识记
1.单音字
目瞪口呆(  ) 桎梏(  ) 明晰(  )
真知灼见(  ) 吞噬(  ) 窒息(  )
毋庸置疑(  ) 深邃(  ) 弊病(  )
内疚(  ) 夭折(  )
2.多音字
二、字形辨认
三、词语辨析
四、词语积累
深邃、夭折、桎梏、毋庸置疑、真知灼见
*
【研学问题二】划分文章结构。
【想一想】本文共分为两个部分,各部分内容是什么?
【做一做】根据《百家讲堂同步讲练测》的《结构图解》,抄写每个部分的段意。
答:如右图
*
【研学问题三】“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的时候,我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如何理解这句话
【读一读】请阅读课文
【想一想】句子的含义
【做一做】参考《百家讲堂同步讲练测》的《文本解读》第1题,得出结论。
提示:
因为大多数人追逐的就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胃——就是对物质的无休止的追求。而作者却认为: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更应该有对精神生活的执着的追求。
*
【研学问题四】在文中爱因斯坦回忆的是自己的少年时代,那么他是以什么为文章的内容和核心的
【读一读】请阅读课文
【想一想】文章的内容和核心
【做一做】参考《百家讲堂同步讲练测》的《文本解读》第3题,得出结论。
提示:
爱因斯坦以自己科学观的形成和科学道路的选择发展为核心,将回忆和感受、自己生活的叙述和对于科学学科的哲理认识结合起来,生动而深入地坦陈了自己所经历过的科学之路和人生观念。
*
【研学问题五】爱因斯坦在文中说:“人们为了考试,不论愿意与否,都能把所有这些废物统统塞进自己的脑袋。”作为学生的你也会经历许许多多的考试,你是如何看待它的呢
【读一读】阅读课文。
【想一想】你有怎样的观点呢
【做一做】请做《百家争鸣》的题目
观点一:我同意爱因斯坦的观点。考试固然能够看出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能力,但“过犹不及”,我们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背负上了要“考好大学”的包袱,就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挥下学习和求知。久而久之,其激励作用会减弱,而它对于青少年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束缚越来越大,因此,我觉得,我们对考试的重视简直就是扼杀了青少年学生的天性,应该进行规范。
观点二:
*
答案示例
(观点二)考试这种手段确实有很多弊端,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当下的中国,考试还是一种较为合理、公正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它为众多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善于思考,也一定能学到真才实学,也就会有用武之地。
*
【研学问题六】本文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说理。如说道自己对数学的迷茫时,自己的处境“像布里丹的驴子一样,它不能决定究竟该先吃哪一捆干草”。 在表达中,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比喻呢?
【读一读】阅读《百家讲堂同步讲练测》的《技巧赏析》。
【想一想】什么是“比喻”?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句子。
1.定义
比喻说理是指用一个或几个与论点或论证过程有某些相似的另一类事物作比方,阐明论点的意义,或使论证过程形象化的一种说理方法。
2.作用
在严密的逻辑说理中,恰当地运用比喻说理,能使语言曲折多变、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助于加强论证。
*
3.注意事项
(1)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
(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应当注意。
(3)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
【做一做】《百家讲堂同步讲练测》的《技法迁移》。根据下面的观点,运用比喻的方法,进行说理论证。
逆境能压倒弱者,也能造就强者。在逆境中同困难搏击,能磨炼意志,强化毅力,提高才智,培养崇高品德。            。锋从磨砺出,逆境造强者。不磨不利,不炼不纯,不锤不坚。
答案示例:青松之所以能在风暴的袭击下傲然挺立,是因为它是在与风暴和雷霆的搏击中生长起来的;温室里的花朵之所以一遇风霜就枝零花落,是因为它们从未经受过风霜雨雪的考验。
*
【学后小结】
学习评价 对本节课内容掌握情况:(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困惑

反思
*
【学后作业】课后完成《百家讲堂同步讲练测》的《课堂跟踪演练》的第4题。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    ,     ,
     ,     。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着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答案示例:④①③②
解析:这个排序题其实考查的是句子的衔接连贯。根据画线前一句“身体禁锢在轮椅中”找出紧跟在它后面的对应句式“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然后根据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寻求→发现→震动”,依次排出后边三句的顺序为①③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