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华罗庚 配套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5 华罗庚 配套教学设计(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1:32:4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传记,了解传记的特点和写法;了解作者顾迈南。(2)方法目标:通过引导法启发学生,让学生自主体会传主的精神;通过讨论法,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与传主相似的经历或者由传主引发的思考;
(3)情感目标:通过传记的学习,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奋力拼搏、自学成才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
2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本篇传记,以点带面学习传记的写作特点和写法。(2)教学难点:通过传记的学习,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奋力拼搏、自学成才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传记,了解传记的特点和写法;了解华罗庚和作者顾迈南。学时重点
初步认识传记,了解传记的特点和写法;了解华罗庚和作者顾迈南。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语
我们学校有一个华罗庚广场,惠州有一所华罗庚中学,“华罗庚”这个名字,我们耳熟能详,他到底有怎样的传奇人生?你对他又了解多少?让我们进入传记《华罗庚》的学习。
活动2【讲授】介绍华罗庚
中国现代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苦家庭,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
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记者曾问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刻。
1985年,华罗庚应邀到日本东京大学作学术报告,他先用中文,后改用英语演讲,日本学者被他精彩的演说深深吸引,原定45分钟的报告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延长到一个小时,当他满头大汗结束讲话时,突然心脏病发作病倒在讲台上,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最大的希望便是工作到最后一刻。
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科技馆的数学馆里,用不锈钢镌刻着当代最杰出的88位数学家们的名字,其中就有华罗庚。
活动3【讲授】介绍作者
顾迈南,新华社女记者,是科技新闻工作者,也是科普作家。2002年出版的《中国科普名家名作》收录了顾迈南和她的作品。
活动4【讲授】字词
惨淡:苦费心力。
蔓:多音字(蔓mán菁、蔓màn延、瓜蔓wàn)
蜚声:同“飞”,扬名,注意将斐然、扉页区分开。
金瓯ōu:这里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国土。
鹰鸇zhān:古书上指一种猛禽。
活动5【讲授】课文讲解
1、本文写作顺序有什么特点?好处?
明确:本文采用倒叙与顺叙相结合来讲述华罗庚的事迹。
倒叙主要用在序言与正文上,作者在序言中提到华罗庚不平凡的事迹,以及北平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对他的赏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导读者思考华罗庚是谁?他为什么会受到清华大学教授的引荐?他是怎样的人等等。这样写的好处是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用在对华罗庚的生平展开讲述上,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从华罗庚出生一直讲到暮年。这样写的好处是让文章脉络清晰,材料多而不乱。
延伸:记叙文写作顺序及作用:顺叙(脉络清晰,材料多而不乱)、倒叙(造成悬念,材料多而不乱)、插叙(补充说明,使情节完整)
2、本篇传记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明确:小标题——使文章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以时间为线索——脉络清晰,材料多而不乱。
3、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写出了华罗庚刻苦成才的过程,让学生合作探究,给指定内容分段并概括小标题,提高学生阅读和概括能力,讨论后得出:
第一段:家道败落,父母疼爱;
第2——4段:名师培养,爱上数学;
第5——6段:刻苦自学,迷恋数学;
第7——9段:献身数学,写出名作。
4、本篇传记在讲述时引用了华罗庚的许多诗词和小故事,让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小故事:对“物不知其数”这个问题脱口而出;在杂货店干活时因钻研数学入迷而被戏称“罗呆子”等。
诗词:(1)神奇妙算古名词,师承前人沿用之。神奇化易是坦途,易化神奇不足提。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分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2)寄旅昆明日,金瓯半缺时,狐虎满街走,鹰鸇扑地飞。
(3)向在城市里,今来大地边。东风勤拂拭,绿满万顷田。规划处处用,数学入田间。移植谁之力,靠党非靠天。
(4)五十年来心愿,三万里外佳音。沧海不捐一滴水,烘炉陶冶砂成金。四化作尖兵。
(5)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
好处:引用小故事可以增加文章活泼度,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引用传主诗词显示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3.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通过传记的学习,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奋力拼搏、自学成才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人物评价
学生合作探究,评价华罗庚,并且要在文章中找出依据(采用分总的形式进行回答)
明确:学生可从以下角度得出答案:
(1)有数学天赋:对“物不知其数”脱口而出;
(2)埋头苦干、勤奋:诗词“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等;
(3)刻苦自学、痴迷数学、逆境中奋斗:大冷天在杂货店里自学数学;
(4)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接待顾客时因痴迷而出错;
(5)献身数学、矢志不渝:他残疾后决定把一生献给数学;
(6)自学成才:学历不高,但却由助理员变成助教,又变成教授;
(7)成就事业、执着追求: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中,他就哥德巴赫问题写了18篇论文;在昆明艰苦环境中,又写出二十多篇论文,并于1941年完成了第一步著作《堆垒素数论》的手稿;研究度量,被称为“华罗庚度量”,并发表在英、苏、印度、法、德等国的杂志上;
(8)爱国:寄旅昆明日,金瓯半缺时,狐虎满街走,鹰鸇扑地飞;新中国成立,他毅然放弃在外国的优厚待遇,带着妻儿回国;
(9)虚怀若谷、爱惜人才、甘为人梯:陈景润对《堆垒素数论》提出意见时,他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训练青年人;
(10)一心一意为人民着想、活学活用:他研究把优选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后一首诗歌可以看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
活动2【讲授】总结
1、写作特点:
(1)以时间为线索,使传记脉络清晰,材料多而不乱;
(2)引用传主诗词,使传记显示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3)讲述小故事,选择性地选取材料,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增加文章活泼度,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2、思想认识:本篇传记为我们讲述了华罗庚不平凡的一生,他是一个逆境奋斗、自学成才、爱国爱民、具有高尚品格的杰出科学家,希望学生能通过传记的学习,以他为标杆,努力进取,奋发向上。
活动3【测试】传记阅读
性情白岩松
吴虹飞
在工作上极为苛刻的白岩松,却时常被一些细微寻常的小事感动不已。有一张照片:农民工回家的路上,一个母亲咬着方便面,俯身递给怀中的孩子。这张照片让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白岩松8岁时父亲去世,一直到1978年才平反。“母亲没有再嫁,和我们相依为命。家里是很穷的,在东北那个地方,冬天到了,家里头全都结了霜。我到井边打水,得先提一些热水过去,先把冻住的浇化了,才能从井里提水。”
白岩松的班主任,北京广播学院的曹璐老师提起这个学生就赞不绝口:“岩松这拨孩子挺不容易的,而岩松特别懂事,有责任感。”
“虽然他犀利,咄咄逼人,逻辑感强,但我觉得他的性格里实际上充满了一种纯真和热烈的东西,感情很充沛。别人认为习以为常的,他却经常被这些点滴打动。有一次我们做了一期残疾人的节目,不知道他想到了什么,一把把我抱在怀里,‘啪嗒啪嗒’地掉眼泪,我就看着他哭。有一次,我还听说他在家里和妻子听交响乐,两个人居然听到抱头痛哭。”
“一方面他像一个孩童一样热烈天真,另一面,他又很世故圆滑,在体制里一步一步地争取话语权。有一次我不小心摔断了腿,而我当时已离开了《东方时空》,那医药费谁出呢?他就出面帮我和领导斡旋,斗智斗勇,硬是把医药费用给解决了。我住院,他拿着他的CD机跑到医院来看我,让我听他买的唱片。”广播学院的雷溶老师说。
他的一名同事略带促狭地笑着说,白岩松不知为何,无法在工作中和女性坦然相处,只能和男性或者是比较中性的女性合作。“他从来没有过绯闻。”“他其实在人群中匆匆忙忙,只有在自己掌握的环境中,才会自如。我觉得他是自信的,而内心深处有着不为人知的羞怯和敏感。”
白岩松说,“在大学我基本上没和女生打过交道。我球打得很好,是那个时期的‘球星’。在大学一个男生如果体育很好,那他是很容易自信的。”
“他很自信,但他并不放大这样的自信。他内心柔软,他轻易不透露这样的柔软。其实这个人骨子里比较骄傲,他对他看得上的人都特别好。”王立军说。
“我只希望我在乎的人对我点点头。”白岩松说。
白岩松可以说是典型的“68-40”一代,60年代末出生,受教育于80年代,而今40岁左右,正当壮年。
1985年上大学,那时流行尼采、叔本华、朦胧诗。“听说顾城要朗诵诗歌,我们大老远地跑去沙滩一带寻找,去复兴门的书屋附近听中青报的记者沙龙,把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麦天枢等人的文章,绞下来贴在本子里。大小伙子大半夜地写诗歌,热泪盈眶。毕业的时候又在89年春夏之交的变动中离开。那时我们只考虑国家,很少考虑自己。我们愿意寻找意义,赋予意义,这是我们的成长。”
作为一名文青,他喜欢贾樟柯,食指。他觉得自己和贾樟柯有些像。他们来自小县城,他们有着许多冰冷而温暖的回忆。他们几乎内敛,却又对时代,热切地表达自己的声音。
他们曾是集体主义的一代人,带着浓重的理想主义和反叛性,而他们在和世界发生关系时,力图更加友善、宽容、积极并且有效。
(《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8月3日)
19.概括文中令白岩松流泪的小事,并分析其流泪的原因。(5分)
答案:①为一张母子情深的照片而热泪盈眶。②做一节残疾节目时不知何故掉眼泪。③在家里与妻子听交响乐时抱头痛哭。④大学时大半夜写诗歌,热泪盈眶。(以上答对3点即可得3分)
原因:因为白岩松特别懂事,有责任感,性格纯真和热烈,感情很充沛,所以,当他面对生活中充满真情、善良的事情时,就会流泪,当他感到自己的责任感和自己的追求时,同样会热泪盈眶。(2分)
20.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刻画主人公?请从文中举例说明。(4分)
答案: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手法,即以旁人的反应、态度、评价来表现主人公的形象(2分)。例如,北京广播学院的曹璐老师和雷溶及其同事对他的评价,叙述他的往事,都从侧面表现了白岩松的善良、真情、富有责任感的人物形象(2分)。
21.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写法,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人物生平,但本文却不完全按时间顺序来叙述,本文这样写是否妥当,说说你的看法。(6分)
答案:妥当。本文不是纯粹的传记,而是传评结合,文章不按时间顺序叙述,是由本文的主旨和结构特点决定的(2分)。其一,本文要表现白岩松独特而有个性的“性情”,就必须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2分)。其二,从结构上看,文章由白岩松“时常被一些细微寻常的小事感动不已”写起,突出他的性情,接着再写他性格中的另一特点:羞怯、敏感、骄傲。这种写法就不需要按时间顺序来叙述,只要事件能够突出他的性格特点,两部分相得益彰就可以了(2分)。.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