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黛玉进贾府》探究中国庭院文化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本课通过学生对名著篇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阅读,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中国传统建筑中庭院建筑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课前学生已从课文及生活中对中国传统庭院建筑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只是停留在直观印象层面,并不了解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发现、合作、探究、交流、总结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国庭院文化,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并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能准确勾画出文中描写贾府府第规模及院落特点的句子。
2、依据文中所勾画的语句,能梳理出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并分析归纳出贾府院落建筑的特点。
3、根据贾府院落建筑的特点及搜集的古诗词中描写庭院的诗句,进行深层探讨,研究学习中国传统庭院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并学会从名著作品之中探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依据文中所勾画的语句,能梳理出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并分析归纳出贾府院落建筑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贾府院落建筑的特点及搜集的古诗词中描写庭院的诗句,进行深层探讨,研究学习中国传统庭院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并学会从名著作品之中探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有关古今庭院的照片、信息。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 探究分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投影)的字句,古人也曾以“侯门深似海”来形容大官僚的居处,这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传统庭院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今天,我们就通过阅读名著篇章《林黛玉进贾府》,对中国古代庭院建筑文化进行研究学习!
阅读文章、筛选信息:
1、请同学们通读《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阅读过程中勾画出文中描写贾府府第规模及院落特点的句子,画出后与同学交流。
(学生阅读、勾画并请三名同学读出相关语句,教师适当补充)
2、根据文中所划语句和段落,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贾府的布局图和林黛玉进贾府的行动路线。
(学生活动)
3、提问:“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次来了,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试结合文中描写院落建筑的语句分析归纳贾府的特点。
(学生分析思考,再由小组代表发表意见,最后教师作结)
延伸拓展、探究学习:
1、从大家课前搜集准备的材料中,结合本课文章内容,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对古代庭院特点的认识?
(学生从自己的材料入手分析,交流后自由回答)
2、活动设计:
(1)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研究学习
示例:“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
提问:选文中分别是谁的住所?在位置上有什么不同?这一布局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补充)
成果展示:是贾母和贾政的院子,从布局上看贾政的院子位于整个荣国府的正中,贾母虽为贾政之母院落却在旁边,可见贾政是整个荣国府的当家人。
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联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中国传统建筑院落的形式结构,蛰伏着封建儒家思想的灵魂,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因此,宋朝欧阳修《蝶恋花》此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也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
(投影)
(2)教师引导,小组自主探究:(时间:20分钟)
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五人一小组,其中一人为小组长负责全过程,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计时,一人负责总结概括,再由一人代表发言。
提示:可从贾府布局、外观、陈设、装饰等方面进行研究,也可结合人物的行迹路线分析。
(学生分小组自由探究)
参考①:“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 林黛玉进贾府为什么不从正门进入? (投影)
(这个时候我们要考虑一下古代正门的地位与意义,古时达官富豪之家的大门一般只是在盛大的典礼活动时才用。 这是当时的一个约定俗成。宁荣二府的大门,轻易是不会开启的,除非是盛大的家族性的活动。比如贾妃册封上朝接旨,比如贾妃省亲,比如秦可卿、贾敬出殡,比如贾府宗庙祭祀,比如宁荣二府有封号的夫人为老太妃出行守制,比如贾探春以国礼远嫁,比如贾母率众媳妇清虚观打醮等活动,一个是政治影响大,一个是活动规模大的,才会开启大门。
这些达官富豪之家的大门,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门第身份和高贵威严的象征,是一种礼仪文化,轻易是不能开启的。)
参考②:“众小厮退出,方打起车帘,邢夫人搀着黛玉的手,进入院中。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wǔ)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
此处描写体现了古代庭院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体现了古人怎样的文化内涵?(投影)
(此处写了庭院中的花草林木,体现了古代庭院的“园林式”特点;这也是古人庭院文化的体现:如果说,家居建筑是历来文人墨客现实生活的场所,那么,庭院更多意义上就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承载了他们形而上的理想。譬如,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陶弘景的“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汤显祖的“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奈何天”,无不反应了古代文人们对庭院生活的难以释怀。古人爱修竹、爱松柏、爱与家人在院中赏月饮酒,这些赏心乐事,都需要一个庭院作为平台来实现啊!)
参考③:“┅┅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chén)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wěi)彝,一边是玻璃(hǎi)。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zàn)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fǔfú)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jì),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gū)——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
以上两段文字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在庭院建筑方面的什么特点?(投影)
(此处主要介绍贾府内的陈设、装饰,可引导学生就这一方面进行探究)
概括总结:学生小组代表发言,再将各组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的古建筑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更是传统文化的缩影,而庭院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理想居所,院落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空间的形态之一,庭院情怀是人们骨子里自带的大宅情节,有宅子,有院子,才有精神上的满足和安全感。 (投影)
作业:
中国古代庭院有它丰富的文化内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更多的人住进了钢筋水泥的高楼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本课所学,再通过对当地的古代庭院景点实地考察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投影)
教学评价:
本课在老师引导出探究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交流探究,对中国传统庭院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学习,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同时学生也能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并通过探究形成了自己的成果,一节课下来有较强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设计反思:
本课的设计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活动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在对文本的阅读学习中学生经历了发现、合作、探究、交流、总结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度高,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