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布衣总统”孙中山(节… 配套教学设计(4)

文档属性

名称 4 “布衣总统”孙中山(节… 配套教学设计(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1:33:1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了解传记文学有关知识;
2、分析孙中山身上具有的“布衣色彩”,提高对传记文学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3、概括传主孙中山的形象特点,掌握传记文学中概括传主形象特点的方法。
2重点难点
1、提高对传记文学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2、概括传主孙中山的形象特点,掌握传记文学中概括传主形象特点的方法。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练习】导学案
“布衣总统“孙中山导学案
高一语文缪东平2014年10月29日
学习目标:
1、了解传记文学有关知识;
2、分析孙中山身上具有的“布衣色彩”,提高对传记文学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3、概括传主孙中山的形象特点,掌握传记文学中概括传主形象特点的方法。
▲课前自主
【识记积累】
1、积累字音:
籍()贯卤()味佳肴()奢侈()
下咽()裹()脚水泄()不通
2、积累词语:
血气方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泄不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甘于淡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体知识】
传记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记的分类:从叙述人称来说,传记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传记的特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了下来,只能记其一生中的主要事件或某些事件,来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了解作者】
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先后出版了《皇天后土》、《孙中山大传》(上下卷)、《许世友传奇》三部曲、《贺氏三姐妹》、《宋氏三姐妹》、《宋氏三兄弟》、《孔祥熙大传》、《宋庆龄全传》、《宋美龄全传》、《宋霭龄全传》、《宋氏家族全书》(上下卷)、《民国岳父》、《青年孙中山》等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
【走进传主】名文,字德明,孙中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卓著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他以民众为核心的“三民主义”思想以及他领导的推翻中国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的政治历史和中国民众的生活,产生了极其巨大深远的影响。本篇节选的《“布衣总统”孙中山》,出自陈廷一的长篇传记文学作品《世纪伟人——孙中山》。
▲合作探究
【题目探究】
1、什么叫做“布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目中的“布衣”和“总统”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研讨】
思考1:作为大总统的孙中山,他身上具有哪些“布衣”色彩?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并找出富有表现力的词加以体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2:概括传主孙中山的人物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检测
总理县长唐绍仪
总理是指国家内阁总理,县长是指广东省中山县的县长,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先做总理,后当县长,两个职位之中,官小的比官大的干得更有兴致,他就是唐绍仪。
唐绍仪本是农家子,按道理很难出头,幸运的是他赶上了曾国藩派容闳组织的幼童公派留学美国。大江南北,士绅人家子弟打死也不肯去,最后不得不便宜了风气已开的广东人,唐绍仪就是其中之一,另一个大大有名的人物叫詹天佑。
幼童留学事业后来因国内顽固派的反对而提前中断,回国的唐绍仪好一段时间都郁郁不得志,有幸的是,很快他就跟袁世凯结识,从此成为袁的智囊之一。晚清最后十几年,唐这种有着几乎是最早的留洋经历的人物特别吃香,又加上袁世凯的援引,唐逐渐窜升为方面大员,成为晚清的重要人物。
辛亥革命起,随着袁世凯的复出,唐绍仪被委以重任,担任南北谈判代表;谈判成功,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唐绍仪出任民国的第一任内阁总理。我们知道,当初孙中山当大总统的时候,采用的是美国的总统制,不设总理,由总统直接统辖内阁。在交权前夕,为了限制袁世凯,临时起意把政府改成内阁制。显然,老谋深算的袁世凯不可能入其彀中。这样一来,唐绍仪这个内阁总理注定是要不讨好。可悲的是,受过美国教育的唐绍仪,当时却并不明白自己的命运,反而很认真地要负起责任内阁的责任来。结果不问可知,不仅责任内阁搞不下去,袁唐之间多年的交情也完了,唐绍仪只得不告而别,悄然失踪,从此离开了政治舞台。其时,在辛亥革命的第二年。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唐绍仪基本上变成了政坛的点缀和看客,看人起高楼,看人屋宇塌,多数时间在家乡隐居。直到1931年,国门上的五色旗已经换了青天白日旗若干年后,蛰居多年的他突然拇指大动,出任起家乡香山县(时已改为中山县)的县长。古稀之年的唐绍仪做起七品芝麻官来,跟当年做巡抚、尚书和总理一样,雄图大志,有板有眼,绝不糊弄。在不到四年的功夫里,他四处化缘,修马路,建医院,把自家的花园改建成城市公园,对市民开放,甚至还野心勃勃地想在中山县的海岸上建成一个大海港。至今中山还流传着他的逸事,说他修马路的时候,碰到土地公公挡路,民工不敢动,他就用手杖敲敲土地公的头,然后让民工下手。马路修好之后,下水道的井盖老是被偷,于是他下令在井盖上铸上“盗买与盗卖,均罚五十元;报信或引拿,均六成充赏”字样,后来就没有人偷了。
唐绍仪以做过总理的身份去当县长,在民国时期好像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倒是新中国成立后,此事入了毛泽东的法眼,他几次公开引用这个例子,教育干部要能上能下。其实,跟今天我们通常的看法不一样,当年的唐绍仪,并不会认为以做过高官的身份再当芝麻官,是屈尊。实际,唐绍仪晚年一直是在家乡做乡绅,出作县长不过是乡绅为自己家乡做事的一种特殊形式,他只是在做事,或者比较方便地做事,算不上是做官。在那个年代或者更早,这样的人其实是很多的,风是退休回家的士大夫,总要为桑梓谋点福利,否则就不配做乡绅。尽管唐绍仪是留洋之人,但毕竟没有脱出传统士大夫的积习,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选自张鸣《历史的坏脾气》)
1.辛亥革命前后,唐绍仪在政坛上有哪些建树?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晚年,唐绍仪在哪些方面造福乡里?反映了他有什么样的思想 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