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我与地坛
史铁生
高一语文备课组 任培璞
一、探究重点
1、通过体味课文的景物描写,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及其对“生命”的感悟。
2、品味课文写景词句在传情达意上的表现力,借鉴作者景物描写的方法。
二、内容探究
思考1:快速通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其中几处典型的景物描写。
1、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的自在坦荡。
2、“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3、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
譬如在园中最为寂寞的时间……
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
譬如那些些苍黑的古柏……
譬如暴雨骤临园中……
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思考2:请用简短的字句概括各处景物的特点。
明确:
第一处:陈旧、荒芜
第二处:宁静而充满生机(荒芜但不衰败)
第三处:永恒(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
思考3:文中的古园与作者有何共通之处?作者从园子里的景物中体悟到了什么?
明确:
园子:琉璃剥蚀了、朱红淡褪了、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散落了。
“我”:两条腿残疾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共通之处:园子荒芜冷落,我因残疾而被生活抛弃,我和地坛同病相怜。
体悟:
古园的形体虽然被遗弃毁坏,被人肆意雕琢,但里面却宁静、永恒、充满生机,“我”也要像古园一样,勇敢面对身体的残疾,保持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活出永恒。
补充材料:
他是最纯粹的写作者,其想象力与思辨力代表了我们当代文学所能达到的高度。而他沿着悬崖行走,一次次以生命的名义对抗死亡卷土重来的生命奇迹,留给人们更多生活的勇气。
——韩少功
铁生是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一个真正坚持精神高度的写作者,淳厚,坦然,诚朴,有尊严。他那么多年坐在轮椅上,却比很多能够站立的人看得更高;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很多游走四方的人拥有更辽阔的心。
——铁凝
三、分析作者景物描写的方法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院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思考:
这段景物描写只用寥寥数笔,就将园中生机盎然的情状描摹的惟妙惟肖,那你觉得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
1.作者在描写时,选取的都是昆虫、草木这些卑微、毫不起眼的事物。
3. 捋、祈祷、轰然坠地、窸窸窣窣等
2.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小结:
1、注意描写对象的选取
2、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3、注意锤炼字句
五、课堂练习
假设你是史铁生,请选取以上任意一个角度,为本文段再插入一个类似的语句,使之与原文传达的情感相符。
教师示例:
1.蚂蚱静静地立在树叶上,突然,像是受到了某种召唤,抹了几下嘴,倏地一下不见了;
2. 彩色的蝴蝶像一个个羞涩的小姑娘,瞅了我一眼,挥一挥衣袖,争先恐后地飘然而去;
六、作业
请根据所示图片,综合运用以上几个角度,描写一段文字,使其能较好的传达图片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