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讲 钠及钠的氧化物
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 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 模块三 教材习题学解题 模块四 核心考点精准练(6大考点) 模块五 小试牛刀过关测 (基础练10题) (提升练6题) 1.能从钠原子的结构分析认识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2.设计实验探究钠与氧气、水的反应,学会分析钠与酸、碱、盐溶液的反应。 3.认识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熟知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应用。 4.会设计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掌握Na2O2的相关计算。
一、钠的性质
1.钠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存在
2.钠的物理性质
状态 颜色 硬度 密度 熔点
固态 银白色 质软 ρ(煤油)<ρ(钠)<ρ(水) 较低
思考与交流:能否把钠保存在汽油或四氯化碳中?
【答案】汽油易挥发,故对钠不能起到长时间的保护作用;四氯化碳的密度比钠大,钠浮在四氯化碳液面上,起不到保护作用。
3.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氧气的反应
条件 常温 加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新切开的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变暗 钠受热后先熔化,然后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
结论 ①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硬度小,熔点低,密度比煤油的大,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②钠与氧气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常温下:4Na+O2=2Na2O(生成物为白色固体) 加热时:2Na+O2Na2O2(生成物为淡黄色固体) 反应条件不同,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不同
【特别提醒】
①取金属钠时应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接触,一般取绿豆大小即可,不能太大,以免实验时发生危险。
②剩余的钠要放回原试剂瓶。
(2)钠与氯气的反应
钠与其他非金属单质化合生成的化合物中钠只显+1价,如Na与Cl2在点燃条件下可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2Na+Cl22NaCl。
【归纳总结】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
(1)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完全转变为Na2CO3粉末,此过程中的主要变化与现象有:
(2)发生的主要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4Na+O2=2Na2O;②Na2O+H2O=2NaOH;④2NaOH+CO2=Na2CO3+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⑤Na2CO3·10H2O=Na2CO3+10H2O。
二、钠与水的反应
1.实验探究
预测:从物质组成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预测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NaOH、H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①钠浮在水面上 ①钠的密度比水小
②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②钠的熔点低,反应放热
③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动 ③反应产生的氢气推动小球运动
④与水反应发出“嘶嘶”的响声,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④钠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气体
⑤反应后溶液的颜色逐渐变红 ⑤有碱性物质(氢氧化钠)生成
2.实验结论
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1)化学方程式是2Na+2H2O=2NaOH+H2↑;
离子方程式是2Na+2H2O=2Na++2OH-+H2↑。
其中氧化剂为H2O,还原剂为Na。
(2)实质:钠与水电离出的H+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
(3)简单识记
遇水记五点,浮熔游响红,遇酸酸优先,遇盐(碱)水在前。
3.应用
火灾现场存放有大量活泼金属(如Na)时,不能用水而需要用干燥的沙土来灭火。
三、钠与酸、盐的反应
1.钠与酸的反应
如果钠过量,钠把酸耗尽后,再与水反应。
(1)钠先与酸中的H+反应(不是与水先反应),离子方程式:2Na+2H+=2Na++H2↑。
(2)如果钠过量,钠把酸消耗尽之后,再与水反应。
2.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1)钠与盐溶液反应时,首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不是与盐先发生置换反应)。
(2)然后NaOH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若氢氧化钠不与盐反应,则只有钠与水的反应)。
例如:Na与Fe2(SO4)3溶液的反应:2Na+2H2O=2NaOH+H2↑,6NaOH+Fe2(SO4)3=2Fe(OH)3↓+3Na2SO4;Na与KNO3溶液的反应:2Na+2H2O=2NaOH+H2↑(仅此一步反应),若是饱和盐溶液,会有晶体析出。
3.钠与熔融盐的反应
4Na+TiCl4Ti+4NaCl Na+KClK↑+NaCl
四、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
1.氧化钠的性质
氧化钠(Na2O)是一种白色固体。属于碱性氧化物,能与水、酸、酸性氧化物等发生化学反应。
(1)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H2O=2NaOH。
(2)氧化钠与盐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
(3)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2=Na2CO3。
2.过氧化钠的性质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Na2O2中氧元素为-1价,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1)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试管外壁发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用pH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实验结论 Na2O2与水反应放热,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思考与交流:Na2O2使酚酞先变红后褪色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将Na2O2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使酚酞先变红;同时,Na2O2与水反应过程中,还生成了不是很稳定的中间产物H2O2,具有漂白性,使变色后的酚酞氧化褪色。
3.过氧化钠的应用
(1)Na2O2可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2)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漂白剂。
【归纳总结】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
物质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色、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氧元素化合价 -2 -1
阴、阳离子个数比 1∶2 1∶2
是否为碱性氧化物 是 否
化学性质 相同点 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都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
不同点 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有氧气产生,具有强氧化性,而Na2O不具有强氧化性
五、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定量关系
1.Na2O2与H2O、CO2反应的氧化还原关系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1)Na2O2中氧的化合价为-1,在两个反应中Na2O2的作用是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每生成一分子氧气转移2个电子。每消耗一个Na2O2转移1个电子。
(2)从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分析可知,无论是CO2、H2O还是二者的混合物,与足量的Na2O2反应时,参与反应的CO2或H2O与放出O2的分子个数之比均为2∶1。
2.Na2O2与CO2、H2O反应的质量关系
(1)2Na2O2+2CO2=2Na2CO3+O2 Δm(2CO)
2×78 2×44 2×106 2×28
固体增加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固体增加的质量相当于与CO2等分子数的CO的质量。
(2)2Na2O2+2H2O=4NaOH+O2↑ Δm(4H)
2×78 2×18 4×40 2×2
固体增加4个氢原子,固体增加的质量相当于与H2O等分子数的H2的质量。
教材习题01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产生,又有沉淀产生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MgSO4溶液 ②NaHCO3溶液 ③Na2SO4溶液 ④饱和澄清石灰水 ⑤FeCl3溶液 解题思路【解析】2Na+2H2O=2NaOH+H2↑ ①中Mg2++2OH-=Mg(OH)2↓; ②中NaHCO3+NaOH=Na2CO3+H2O,不产生沉淀; ③中Na2SO4与NaOH不反应,没有沉淀生成; ④中反应消耗水并使溶液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降低,析出Ca(OH)2沉淀; ⑤中Fe3++3OH-=Fe(OH)3↓。
【答案】①④⑤
教材习题02在鲜活水产品的长途运输中,必须考虑以下几点:①水中需要保持适量的O2;②及时去除鱼类等排出的CO2;③防止细菌的大量繁殖。现有两种在水中能起供氧灭菌作用的物质:Na2O2和CaO2,已知CaO2能缓慢与水反应。运输鲜活水产品时应选择________放入水中,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解析】根据题给信息可知,选择的物质应该能持续吸收CO2并能不断提供O2,还要抑制细菌的大量繁殖,结合Na2O2的性质可知Na2O2不适合,因为Na2O2与水反应剧烈,且生成物NaOH为强碱,不利于鲜活水产品的存活。CaO2能缓慢与水反应,供氧时间长,水溶液碱性弱,有利于鲜活水产品的长途运输。
【答案】CaO2 Na2O2与水反应剧烈,生成的NaOH溶液碱性太强,不利于鲜活水产品的存活(或CaO2能缓慢与水反应,供氧时间长,水溶液碱性弱,有利于鲜活水产品的长途运输)。
核心考点一:钠的存在、物理性质及保存方法
1.下列有关钠的存在形式、保存及取用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少量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
B.钠需要密封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C.实验室中可直接用药匙取用钠
D.实验室中取用后剩余的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
核心考点二:钠与氧气的反应
2.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空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 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
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 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核心考点三:钠与水的反应
3.某学生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此实验能证明钠的性质有
①钠比水的密度小
②钠的熔点较低
③钠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
④钠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核心考点四:钠与酸、碱、盐溶液的反应
4.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下列溶液中,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NaOH溶液:有氢气放出,恢复到室温后,溶液浓度增大。
B.滴有石蕊溶液的水:有氢气放出,溶液变为红色
C.MgCl2溶液:有氢气放出,有白色沉淀生成
D.稀CuSO4溶液:有氢气放出,有紫红色铜析出
核心考点五: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②Na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③Na2O是淡黄色物质,Na2O2是白色物质
④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可
⑤向Na2O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加酚酞,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A.都正确 B.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核心考点六:过氧化钠的性质
6.是呼吸面具中常用的供氧剂,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
B.分别与、反应,产生相同质量的时,消耗和分子的数量相等
C.在与反应过程中,只作氧化剂
D.能漂白所有的有色物质
核心考点七:与过氧化钠有关的计算
7.将3.2克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氧气密度的1/2),通入一盛有足量Na2O2密闭容器中,再通入过量O2,并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最后容器中固体的质量增加了
A.3.2g B.4.4g C.5.6g D.6.4g
核心考点八:过氧化钠性质探究
8.Na2O2是中学化学常用的强氧化剂,除了能与CO2、H2O反应外,还可与其他还原剂如H2、C发生反应,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Na2O2与H2的反应情况,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1)此装置中,怎样检查除启普发生器之外的装置的气密性? 。
(2)请完成该实验的有关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打开a、b产生氢气,观察试管内物质的颜色变化;
③ ;
④加热过氧化钠,观察试管内物质的颜色变化;
⑤反应完全后, ;
⑥拆卸装置。
(3)该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
(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2)中步骤②无明显变化,步骤④Na2O2熔化后,黄色粉末立即变成白色,干燥管内硫酸铜未变成蓝色。则Na2O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基础练】
9.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B.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C.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 D.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1个电子
10.下列关于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白色固体 B.都可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C.与水反应都能生成氢氧化钠 D.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11.钠在工业上有重要用途。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B.在空气中很快生成
C.燃烧发出明亮的黄色火焰 D.将Na投入溶液中可置换出Fe
12.下列关于钠与水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元素化合价及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反应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只能是氢气
B.钠块熔化成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且该反应放热
C.将酚酞溶液滴入反应后的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产物有碱性物质生成
D.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H2O=Na++OH-+H2↑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焰色试验可区分NaCl与Na2CO3固体
B.实验时,若取用的金属钠过多,应将其当废弃物处理
C.金属钠如果着火可以用湿抹布扑灭
D.既有单质参与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未必是氧化还原反应
14.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然后把一块绿豆大小的钠放入水中,我们观察到烧杯溶液变红,红色物质逐渐增多,最后溶液全部变红。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钠离子扩散导致溶液变红 B.氢氧根离子扩散导致溶液变红
C.酚酞扩散导致溶液变红 D.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气导致溶液变红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B.过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D.钠与溶液反应: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②Na2O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O2
③Na2O是淡黄色物质,Na2O2是白色物质
④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可
A.都正确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④
17.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B.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试验的铂丝
C.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利用焰色试验可区分NaCl与Na2CO3固体
18.某实验小组通过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与水的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②中大量气泡的主要成分是氧气
B.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
C.④中现象可能是含有漂白性物质造成的
D.⑤中的作用是作催化剂
【提升练】
19.将一小块钠投入下列溶液时,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白色沉淀的是
A.稀盐酸 B.Cu(NO3)2溶液 C.NaCl溶液 D.MgSO4溶液
20.某同学探究金属Na与CO2的反应,实验如下:
编号 实验Ⅰ 实验Ⅱ
操作 将点燃的金属钠伸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 将实验Ⅰ的集气瓶用水冲洗,过滤。取黑色滤渣灼烧;取滤液分别滴加酚酞和氯化钡溶液
现象 ①火焰呈黄色 ②底部有黑色固体,瓶壁上附有白色固体 ①黑色滤渣可燃 ②滤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的黑色固体中含有C
B.白色固体是Na2O
C.实验Ⅱ中滤液呈碱性
D.金属Na着火不能用CO2灭火
21.观察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基本方法。某同学将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变为白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根据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①是因为生成了过氧化钠
C.③是因为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 D.④⑤只发生物理变化
22.为了探究钠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密度:CuSO4溶液>Na>煤油
B.溶液中有红色固体生成
C.实验过程中,关闭弹簧夹,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
D.可观察到有气泡生成,钠在煤油和CuSO4溶液中上下跳动
23.下列有关Na2O和Na2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2O比Na2O2稳定
B.只用水来确定某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
C.Na2O、Na2O2分别与CO2反应,产物相同
D.将足量的Na2O2比Na2O分别加到酚酞溶液中,最终溶液均为红色
24.过氧化钠有着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因而具有广泛的用途,如作为漂白剂,印染剂,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剂,潜艇中供氧剂等。
(1)在下列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不会出现浑浊现象的是___________。
A.饱和溶液 B.稀溶液 C.稀溶液 D.饱和
(2)关于和的异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常温常压下状态相同,颜色不同 B.包含的正负离子相同,但个数比不同
C.均可由和氧气反应得到,但反应条件不同 D.均可与水反应,但产物不同
(3)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进行反应,最终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的是___________。
A.金属钠投入溶液中 B.投入溶液中
C.投入溶液中 D.投入到溶液中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A.钠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A错误;
B.钠需要密封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B正确;
C.实验室中需用镊子取用钠,C错误;
D.取用后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试剂瓶中,D错误;
故选B。
2.B
【详解】设两块钠的质量都是23g,即钠的物质的量是1mol,钠在氧气中加热的反应方程式为:2Na+O2Na2O2,23g钠完全燃烧生成39g过氧化钠,转移电子是1mol;钠在氧气在常温下反应为:4Na+O2=2Na2O,23g钠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钠的质量是31g,转移电子是1mol; 所以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第一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故选B。
3.D
【详解】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迅速融化成小球,且浮在水面上,发出嘶嘶的响声,且烧杯发烫,溶液变红色;此实验能证明钠的性质有: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比水的密度小;②钠迅速融化成小球,说明钠的熔点较低;③烧杯发烫说明钠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④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溶液变红色说明钠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故答案选D。
4.C
【详解】A.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原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溶液还是饱和溶液,恢复到室温后,溶液浓度不变,故A错误;
B.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故B错误;
C.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MgCl2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故C正确;
D.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CuSO4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没有紫红色铜析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B
【详解】①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Na2O是碱性氧化物,但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①不正确;
②Na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②不正确;
③Na2O是白色物质,Na2O2是淡黄色物质,③不正确;
④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可,④正确;
⑤向Na2O2与水反应后,生成NaOH和H2O2,H2O2只有部分分解,溶液中加酚酞,溶液先变红后褪色,⑤正确。
故④⑤正确。
答案为B。
6.B
【详解】A.中阴、阳离子分别为、,个数比为1∶2,A项错误;
B.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相同质量的时消耗和分子的数量相同,B项正确;
C.中一部分氧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一部分降低为-2价,所以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项错误;
D.因具有强氧化性而有漂白性,能漂白某些有色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所有的有色物质,D项错误。
【点睛】过氧化钠中含有的是过氧根离子,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过氧化钠均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故能漂白某些有色的有机物。
7.A
【详解】CO与氧气反应:2CO+O2=2CO2,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2CO2+2Na2O2=2Na2CO3+O2,总方程式为2CO+2Na2O2=2Na2CO3,固体增加的质量为CO的质量,氢气与氧气反应:2H2+O2=2H2O,Na2O2与H2O反应:2H2O+2Na2O2=4NaOH+O2,总方程式为:2H2+2Na2O2=4NaOH,固体增加的质量为氢气质量,则CO和H2的混合气共3.2g与足量的Na2O2于密闭容器中,通入氧气用电火花点燃,充分反应后,固体增重质量是3.2g;
答案选A。
8. 关闭a,在b处连接一导管并伸入水槽中,用手捂热试管(或稍稍加热试管),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试管后导管中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在干燥管上倒插一支小试管收集H2,检验H2的纯度 先撤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关闭b 除去H2中的HCl和水蒸气 Na2O2+H22NaOH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通过探究Na2O2与H2的反应,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补充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的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检查除启普发生器之外的装置的气密性可用微热法,具体操作为:关闭a,在b处连接一导管并伸入水槽中,用手捂热试管(或稍稍加热试管),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试管后导管中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步骤②用来探究H2与Na2O2常温下能否反应,同时可将装置中空气排出;步骤④加热过氧化钠,用来探究H2与Na2O2加热时的反应;由于要加热,而H2不纯时会发生爆炸,所以加热过氧化钠之前要检验H2的纯度,则步骤③为在干燥管上倒插一支小试管收集H2,检验H2的纯度。实验结束时,为了防止外界空气从干燥管进入试管中使H2不纯发生爆炸,步骤⑤应先撤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关闭b(即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入H2)。
(3)用铁粒和稀盐酸反应制得的H2中混有HCl和H2O(g),HCl和H2O(g)都能与Na2O2反应,干扰探究Na2O2与H2的反应,碱石灰的作用是除去H2中的HCl和H2O(g)。
(4)步骤②中无明显变化,Na2O2与H2常温下不反应;步骤④Na2O2熔化,黄色粉末变成白色,干燥管内硫酸铜未变成蓝色,说明反应没有生成H2O,说明Na2O2与H2加热时反应生成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H22NaOH。
9.C
【详解】A.钠元素的焰色试验呈黄色,因此金属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A正确;
B.Na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该电子很容易失去,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B正确;
C.钠在室温下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在燃烧时和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C错误;
D.Na是11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1,故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1个电子,D正确;
故选C。
10.C
【详解】A.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A错误;
B.氧化钠不能与水或者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不可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B错误;
C.NaO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氧气,C正确;
D.Na2O2为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D错误;
故答案选C。
11.D
【详解】A.Na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A项正确;
B.新切开的钠的光亮的表面很快变暗,是因为Na在空气中很快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B项正确;
C.Na与O2剧烈反应,燃烧时发出明亮的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C项正确;
D.Na投入FeSO4溶液中,Na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然后NaOH和FeSO4反应生成Fe(OH)2和Na2SO4,不可能置换出Fe,D项错误;
答案选D。
12.D
【详解】A.Na与H2O反应,Na作还原剂,H2O作氧化剂,O为-2价,化合价不能降低,只有显+1价的H元素化合价能够降低,所以从元素化合价及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反应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只能是氢气,A正确;
B.钠块熔化成小球,一方面说明钠的熔点低,另一方面说明反应提供了钠熔化的温度,则该反应放热,B正确;
C.将酚酞溶液滴入反应后的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从而说明产物有碱性物质生成,C正确;
D.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D不正确;
故选D。
13.D
【详解】A. 利用焰色试验不可区分NaCl与Na2CO3固体,两者的焰色均为黄色,故A错误;
B. 实验时,若取用的金属钠过多,应当放回原试剂瓶中,故B错误;
C. 金属钠着火时,钠与水反应生成H2,应用干燥的沙子扑灭,故C错误;
D. 既有单质参与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未必是氧化还原反应,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4.B
【详解】反应原理为:2Na+2H2O=2Na++2OH-+H2↑,酚酞只在碱性中(氢氧根离子显碱性)才变红;氢氧根离子扩散到哪里,哪里就显碱性(由于加入酚酞后已经搅拌,酚酞在溶液中是分布均匀的),所以红色与氢氧根离子扩散有直接关系,B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5.D
【详解】A.石灰石主要成分为不溶性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A正确;
B.过氧化钠为金属氧化物,不能拆,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氧气,B正确;
C.澄清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钙完全反应转化为水、碳酸钙沉淀,碳酸氢根离子过量转化为碳酸钙沉淀和碳酸根离子,C正确;
D.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总反应为:,D错误;
故选D。
16.D
【详解】①Na2O和水反应只生成碱,是碱性氧化物,Na2O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①错误;
②Na2O2与CO2反应生成O2 和碳酸钠,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②错误;
③氧化钠为白色,过氧化钠为淡黄色,③错误;
④Na2O2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氧气,而Na2O与二氧化碳、水反应不能产生O2,所以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④正确;
故选D。
17.B
【详解】A.焰色试验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盐酸可以溶解氧化物等杂质,同时易挥发不会残留,所以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试验的铂丝,B正确;
C.K的焰色试验需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其他元素的焰色试验不需要,C错误;
D.氯化钠和碳酸钠都含有钠离子,焰色试验现象相同,无法通过焰色试验区分,D错误;
故答案选B。
18.C
【详解】A.过氧化钠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A正确;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是强碱,酚酞遇碱溶液变成红色,故B正确;
C.结合实验⑤加入MnO2产生较多气泡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过程中生成了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溶液褪色,故④中的现象可能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故C错误;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过程中生成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产生较多的气泡,说明二氧化锰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故D正确。
19.D
【分析】不论把钠放在什么溶液里,都会有氢气产生,因为钠可以和水反应,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因钠与盐酸溶液反应,生成物为氯化钠和氢气,有气体产生,不会产生白色沉淀,故A错误;
B.因钠能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有气体产生,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B错误;
C.因钠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有气体产生;但氢氧化钠不与氯化钠反应,故有气体产生,确无白色沉淀生成,故C错误;
D.因为钠的化学性质活泼,投入MgSO4溶液中后,钠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镁之间反应生成氢氧镁白色沉淀,故D正确;
故选D。
20.B
【分析】由实验Ⅰ可知钠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含有钠元素、氧元素、碳元素;由实验Ⅱ中黑色滤渣可燃可知,集气瓶底部的黑色固体为碳,由滤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知,瓶壁上附有的白色固体为碳酸钠,则钠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酸钠和碳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2Na2CO3+C。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生成的黑色固体中含有C, A正确;
B.由分析可知,白色固体为碳酸钠,B错误;
C.实验Ⅱ中滤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滤液呈碱性,C正确;
D.由实验Ⅰ可知钠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则金属Na着火不能用CO2灭火,应用沙土覆盖,D正确;
故选B
21.A
【详解】A.钠露置在空气中由银白色变灰暗,是因为Na与O2反应生成了Na2O,Na2O与H2O反应生成白色固体NaOH,NaOH易潮解,吸收空气中的H2O形成NaOH溶液而出现液滴,同时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Na2CO3·10H2O,Na2CO3·10H2O逐渐风化最后变为Na2CO3粉末,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Na只有在加热或点燃时才能生成Na2O2,B错误;
C.③是因为NaOH潮解,C错误;
D.④⑤中发生的反应有2NaOH+CO2=Na2CO3+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及Na2CO3·10H2O=Na2CO3+10H2O,D错误;
故选A。
22.B
【详解】A.如图装置中由下到上分别为:CuSO4溶液、Na、煤油,所以密度:CuSO4溶液>Na>煤油,A正确;
B.CuSO4溶液与Na的反应是钠与水先发生反应生成NaOH,NaOH再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 B错误;
C.实验过程中,关闭弹簧夹,一段时间后,生成氢气使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C正确;
D.可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将钠推入煤油层中,钠与水的反应停止后又落回水中,在生成氢气,如此往复可以看到钠在煤油和CuSO4溶液中上下跳动,D正确;
故选B。
23.B
【详解】A.Na2O在空气中加热时会转化为Na2O2,所以Na2O2比Na2O稳定,故A错误;
B.Na2O2与水反应会放出氧气,产生气泡,有明显的现象,所以可用水来确定某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故B正确;
C.Na2O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Na2O2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产物不同,故C错误;
D.Na2O、Na2O2加到酚酞溶液中,二者均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而使溶液变为红色,但Na2O2具有漂白性,溶液最终褪色,故D错误;
选B。
24.(1)C
(2)B
(3)AD
【详解】(1)A.硫化氢饱和溶液与加入的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硫化钠、单质硫和水,会出现浑浊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醋酸和碳酸钠,会出现浑浊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钠和亚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不会出现浑浊现象,故符合题意;
D.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氧气,氢氧根离子会与氯化钙溶液中的钙离子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氢氧化钙,会出现浑浊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所以两者常温常压下状态相同,颜色不同,故正确;
B.过氧化钠的阳离子为Na+、阴离子为O,阴阳离子个数比为2:1,氧化钠的阳离子为Na+、阴离子为O2-,阴阳离子个数比也为2:1,所以两者包含的正负离子不同,但个数比相同,故错误;
C.加热条件下钠和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常温时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所以过氧化钠和氧化钠均可由钠和氧气反应得到,但反应条件不同,故正确;
D.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二者都生成氢氧化钠,所以两者均可与水反应,但产物不同,故正确;
故选B;
(3)A.金属钠投入氯化亚铁溶液中,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最终转化为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反应中既有气体还有沉淀生成,故符合题意;
B.氧化钠投入氯化镁溶液中,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反应中没有气体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钠投入氯化钡溶液中,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溶液不反应,反应中只有气体生成,没有沉淀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反应中既有气体还有沉淀生成,故符合题意;
故选A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