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我与地坛(节选) 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12 我与地坛(节选) 课件(1)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42.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1:40:00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我与地坛
史铁生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出生于北京 ;
1983年他发表短篇小说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
文中一共有两个部分,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部分的大意。
通读全文
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地坛的环境以及我与地坛的缘分和关系。
第二部分主要写了作者对于“要不要去死”,“为什么活”,“为什么要写作”这三个问题的追寻。
研读第一部分的内容,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
1、请用文中的三个词语概括地坛的特点。
废弃、荒芜、冷落
研读与探究一:
2、我与地坛有何相似点?除了经常坐在地坛外,我与地坛还有什么关系?
一座废弃的古园, 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被人遗弃的古园
被社会遗弃的人
同病相怜
惺惺相惜
荒芜冷落
失魂落魄
地坛
“我”
我与地坛有何相似点? 除了经常坐在地坛外,我与地坛还有什么关系?
人生的导师
作者追寻的问题有三个,具体是哪三个? 作者的回答分别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研读与探究二:

1、要不要去死?
2、为什么活?
3、为什么要写作?

——无须急着去做,决定活下去试试
——不甘心,说不定有额外的好处
——想活,“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
——为了稍微有点光彩
——“写作时为了活着”
(让人活着有个寄托)
同桌二人为一组,右手边的同学做“谈判专家”,左手边的同学做想要轻生的人。 2分钟后角色互换。最后,请一组男生和一组女生做代表进行角色演出。
“谈判专家”角色扮演:
评价标准:
1、了解为什么想死
2、解决要不要去死
3、能否找到活着的寄托
“古园荒,地坛弃,经风沐雨四世纪。
默看春风与秋月,只为铁生著传奇。”
作业:
思考:作者对自己亦师亦友的地坛进行了景物描写,具体描写了什么景物?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
朗读比赛:
每个组选出一个代表朗读第一处景物描写,比比谁的朗读感情最准确。
朗读及赏析景物描写:
评价标准:
是否读出了沧桑感。
“动植物”扮演比赛:
每个小组的分工:
一个人朗读一个“动植物”的句子
一个人扮演这个“动植物”,
其余的人导演动作神态。
看看谁最像
评价标准:
1、动作是否准确生动。
2、神态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感情。
琉璃剥蚀了
朱红淡褪了
高墙坍圮了
雕栏散落了
古园荒芜图
排比
地坛:荒芜
特点
“我”:失魂落魄
有哪些景物?景物怎么样?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蜂儿——停在半空——比喻
蚂蚁——捋着触须、急行而去——拟人
瓢虫——支开翅膀、升空——拟人
蝉蜕——寂寞——比喻
露水——滚动、聚集、坠地——拟人
昆虫群舞图
比喻拟人
地坛:生生不息(“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特点
“我”:发现生命的美丽
虽处逆境不应颓废
有哪些景物?景物怎么样?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落日——灿烂
雨燕——高歌
孩子——脚印
古柏——站在那儿
暴雨——激起草木和泥土的气味
落叶——散播灼烈而微苦的味道
有哪些景物?景物怎么样?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古园多姿图
拟人
特点
地坛:形体虽被肆意雕琢,但意蕴犹存
“我”:身残,志不残
作业:
以“我与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1、体裁:散文。
2、作文中要有景物描写。
附加材料
生字词字音
1、坍圮(tānp )
2、玉砌雕栏(qì )
3、亘古不变(gèn )
4、肆意(sì )
5、恪守(kè )
6、撅(juē)
7、窸窸窣窣(xīxīsūsū)
1、捋:
( lǚ )用手指顺着抹过去,使物体顺溜或干净。
( luō )手握着东西向另一端抹取。
2、隽:
(juàn )鸟肉肥美,味道好,引申为意味深长。如:隽永。
(jùn)同“俊”。
3、熨:
(yùn)用金属器具加热,按压衣服,使之平贴。如:熨斗
(yù)心情安宁、舒畅。如:熨帖。
4、帖:
(tiē)多做动词,同“贴” 。
(tiě)多做名词、量词。如:请帖,一帖药。
(tiè)古代字写在布帛上叫帖。如:字帖。
5、宿:
(sù)多做动词,住宿;过夜。
(xiǔ)用于计算夜。如:住了一宿。
(xiù)星座的古名。
多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