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关于科举考试制度
·参加科考的, 一般都必要经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等程序。
·童试合格后叫做“进学”俗称“秀才”,通过童试才能够有机会参 加乡试。
·乡试考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叫做会解元。元进了举人才能参加会 试。会试中试者叫做贡士,第一名叫做会元。
·成为贡士以后才能有资格参加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考中后成为 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 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三鼎甲。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小说家。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 老人”。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 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 十二卷,今存四卷。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 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 小说《儒林外史》。
作 者 简 介
背景资料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题目是编者加的。《儒林外史》 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大约 成书于1750年以前。当时正值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逐步镇 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又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 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 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不愿参加博学鸿 词科的考试,憎恶士子们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 《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 露和有力的批判,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的思想色彩。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
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 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
害,讽刺因热中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
习 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
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qiè háng zhǎng tiǎn
带挈 行事 长亲 腆着
wù xuān xiàng tiě
兀自 轩敞 相公 报帖
sh wǎn zǐ jiǎo
赊欠 绾发 桑梓 侥 幸
cui zhāi xūn lài
啐 斋公 醉醺醺癞蛤蟆
yī
作揖
xiù
星宿
huì
避讳
zuàn
攥紧
yán
阎王
hé
嗑
wēn
瘟
第一部分
(1、2段)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
乡试的情况。
第二部分
(3—12段)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以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
指出这篇小说的三要素,把握故事情节。
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老太太等
情节: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和周围人对他的不同 态度
环境: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范进进学 借钱遭骂 范进卖鸡 范进发疯 乡绅造访 范进送银
岳丈祝贺 范进偷试 捷报到家 屠户治病 馈银赠屋
屠户回家
两部分各写了哪些事 用四字短语概括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请从胡屠户、乡邻、张乡绅对范进态度的变化这个角度分析
他们的性格特征。
对有钱有势的人
极力巴结;对无
钱无势的人冷漠 无情。
前倨后恭 欺贫爱富 粗俗贪婪 冷酷无情 趋炎附势
老奸巨滑
胡屠户:
乡邻:
张静斋:
众邻居有着怎样的形象
(1) 麻木冷漠:在范进疯了,众人不知怎么办时,报录人建议屠 户给范进一巴掌,看出他对人冷漠。而对范进这种因为中举而狂喜到 发疯的人早已司空见惯,发生这事已不足为奇,他们已经麻木了。
(2) 尖酸刻薄:胡屠户不敢打范进,有人却说他平时杀猪已经积
累了很多罪行,不在乎这一次。看似劝说屠户挽救范进,实际是对范 进一家极端的讽刺。在别人有难时,还站出来嘲笑他们,所以说他们 尖酸刻薄。
(3) 趋炎附势:在范进外出参加科举考试家中断粮之时,众邻居 没有帮忙,范进中举后,众邻居却出人、出力、出场,从中反映了 封建时代的世态炎凉和众邻居的趋炎附势。
中举前 中举后
吃 每日小菜饭 猪油两三回 饿了两三天没有早饭米 饿得看不见 众乡邻拿蛋送酒背米捉鸡 胡屠户送肉
住 茅草棚 张乡绅送范进三间房屋
用 无盘费去应考 无钱打发报录人 众乡邻搬桌椅屠户送四五干钱 张乡绅送纹银五十两
地位 胡屠户骂得狗血淋头 无人理会 无人帮助 胡屠户奉承恭维 众乡邻帮办各种事情 张乡绅拜访拉拢
找出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分析其形象。
中举前
中举后
对钱的 态度 借钱被骂得摸门 不着
再三推辞,方才把银
子收了
对胡屠 户的称 呼 岳父
老爹
人际交 往 与家门口那些做田的、 扒粪的拱手作揖
晚生久仰老先生
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
语言描写中“ 噫 ”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了”几十年追求功名, 一旦实
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正面描写
疯走集上
用了什么描写
用“看”“念”“拍”写范进喜极的动作, “笑”“往后 一交跌倒,牙关
课文是怎样地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
昏厥 疯跑 跌倒
第一层写昏厥。
第二层写疯跑。 又用了什么描写
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
的疯劲。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写跌倒。 又用了什么描写
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
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写出范进昏厥怕人
侧面描写
众人 报录人、邻居的吓了一跳写出范进飞跑的疯狂
写出范进的疯劲
众人拉不住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又用了什么描写
“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这部分对范进的描写既采用了正面描写又采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
老太太的慌
垂老之年仍痴迷进学
无米无柴仍应乡试
喜极而疯只记得“中了”
中举前唯唯连声称岳父,中举
后称老爹
与张静斋称兄道弟
封建科举制的毒害
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热衷功名---
虚伪世故---
范进
受到胡屠户的辱骂,他听
了只是“唯唯连声”,一
句也不敢顶撞。 圆滑世故
热衷功名
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张乡绅平起平坐,
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 转为“老爹”;以前与家
门口那些做田的、扒粪的 拱手作揖,平起平坐,现 在与张乡绅逢迎自如。
范进考到五十岁才得秀才, 但他心有不甘,不顾胡屠 户的反对,到处筹钱应考。 中举后又欢喜得发了疯。
懦弱迂腐
这个故事很精彩。
这个故事很讽刺。
这个故事很现实。
同学们现在来看“范进中举”,这个故事很 并说说理由。
这个故事很令人警醒。
这个故事很可悲。
情感价值
写作手法
就你看来,范进中举这个故事是个喜剧还是个悲剧 这个故事有怎 样的社会意义
喜剧——用夸张的手法揭露和嘲笑现实中的丑恶事物。
悲剧——表现有价值事物的毁灭。
(1)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理由是:①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 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②揭露了当时士人热衷功名的丑恶灵魂 和平头百姓趋炎附势的嘴脸;③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
(2)从人物命运的角度来分析,这又是一场悲剧,理由是:①把一
生浪费在科举考试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②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 制度框架内,扼杀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社会的悲剧。
就你看来,范进中举这个故事是个喜剧还是个悲剧 这个故事有怎 样的社会意义
作品以范进中举前后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把各种 人物搬到生活的舞台上,调动讽刺艺术的各种手段,让 一幕幕精彩场面展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通过范进和胡 屠户这两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 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摧残和对人们思想的腐蚀,谴责了 追求功名富贵的肮脏思想和封建社会丑恶的道德风尚。
表现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也进行了有 力的嘲讽和鞭挞。
主旨归纳
作品以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把各种
人物搬到生活的舞台上,调动讽刺艺术的各种手段,让一幕幕
精彩场面展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通过范进和胡屠户这两个典
型形象的塑造,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 摧残和对人们思想的腐蚀,活现出某些人物的卑污灵魂,谴 责 了汲汲追求功名富贵的肮脏思想和封建社会的丑恶的道德风尚。
拓展延伸
中举给读书人带来天壤之别。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很好地概括了范进中举前后
的境遇: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
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 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
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 上 添 花”
你能用两个成语补充上面的一副对联吗 读这副对联,并结合原文,谈谈你对
范进所处社会的认识。
住茅草棚
吃小菜饭 不知油味 母饿眼花
拿鸡酒米
搬桌拿凳
送肉送钱
赠银赠房
现世宝
癞蛤蟆
尖嘴猴腮
范老爷
文曲星
贤婿老爷
趋 世 炎 态 劈潦
甘受屈辱
唯唯连声
逢迎自如
势利虚伪
中举后:尊贵
中举前:卑微
范进中举
布置作业
1.试想范进来到现代,他在这个时代的生活会怎
么样呢 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
2.学完本课,我们对范进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请
同学们用“写给范进”为题,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