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学校:湛江四中
教师:陈如华
张洁 1937 年生于北京,原籍辽宁,当代女作家。
· 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无字》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她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两次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主要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方舟》
作者简介
她的作品以“人”和“爱”为创作主题,常在文坛中引起争论。她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作者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课前生词检测
积攒 歪歪趔趔 戏谑
磕碰 猪肚子 害臊
山坳 蹒跚 呵哒
zǎn
liè
xuè
dǔ
sào
ào
pánshān
hēdā
kē
快读阅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阅读.思考
故事梗概
1、姑娘们拣麦穗
拣麦穗 2、“我” 拣麦穗
3、老汉去世
思考探究
朗读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并思考: 第一部分只有寥寥几行,删去后本文仍是一篇完整的文 章,那么,第一部分可否删除?
故事一:姑娘们拣麦穗
1. 姑娘们拣麦穗是为了什 么,她们有哪些遐想?
2. 面对梦想破灭,姑娘们是怎样的态度?
“月残星疏的清晨” “挎着篮子” “顺着田埂的小路”
“跟着割麦的人” “田野腾起一层薄雾” “满载而归”
“走回自家的孔破窑”
“拼命 攒钱 剪、缝、绣 装进包裹”
描述一下,下列字词体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总结:姑娘们拣麦穗是为了备嫁妆,嫁个理想的男人。
2.面对梦想破灭,姑娘们是怎样的态度?
全班齐读第11自然段
3.为什么梦想破灭后他们是这样的态度?
这反映了当时妇女婚姻的不自由,使她们虽然向往幸福生活,但是却不敢也不会抗争,精神上已经麻木了。
思考:课文重点写的是我童年拣麦穗的梦想,为什么课文开头部分要写农村姑娘拣麦穗的梦呢?
a.为故事提供了一个背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b.总领全文,并贯穿全文,为下文写“我”儿时幼稚,纯真的梦作铺垫。
1、姑娘们拣麦穗
拣麦穗 2、“我” 拣麦穗
3、老汉去世
故事梗概
故事二:“我” 拣麦穗
1.“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女
孩?
2. 怎样理解“我”捡麦穗时的梦?
天真、贪玩
我看不见地里的麦穗,却总
是看见蚂蚱和蝴蝶。
“我” 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备嫁妆,嫁给卖灶糖的
老汉。
怎样理解“我”捡麦穗时的梦?
正因为“我”天真烂漫,幼稚纯真,才会有那样天真的想法。“我”的梦想和一般的农村姑娘的梦想不同,更让人同情,“我”也因此得到老汉的爱护。
慈祥和善
以卖灶糖为生,勤劳而乐观,
对“我”很好
卖灶糖的老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思考:
老汉对我这么好,他真的要娶我么?
他对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慰藉
童真女孩 孤苦老汉
回报
卖灶糖的老汉真的要娶“我”么?
不是。老汉对“我”的疼爱是朴素的,是没有任何希求和企望的,仅仅是一个老人对小孩子的疼爱。这是人世间至真、至善、至美的爱。这是善良的体现。
拣麦穗
拣梦想
“我”
嫁卖灶糖老汉
姑娘们
换取嫁妆、憧憬幸福婚姻
梦想
破灭
追求希望与寄托
麻木、依依顺顺
思考: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我”的故事与前面那些农村姑娘的故事有什么异同呢?
“小火柿子”
探究意象1
(1)象征:
(2)反衬:
自然界中那些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它们历经风雨,不改本色。
“小火柿子”
象征
以乐景写哀情,使悲哀的感受更透彻肺腑
“红得透亮的色泽” “喜盈盈的感觉”
卖灶糖的老人离开人世时极度悲哀的心境
反衬
烟荷包
学做烟荷包
美好梦想的寄托
找不到烟荷包,常想起它
对纯真童年的缅怀
对人类美好情感和美好事物终究会逝去的惆怅
对逝去的美好的一切仍抱有不灭的怀念与追求
“烟荷包”
探究意象2
象征 是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时也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
为什么作者常常想找到那个像猪肚子
一样的“烟荷包”?
“烟荷包”虽然粗糙丑陋,但它包含了“我”对老汉所给予的那份朴素的爱的回忆。“我”想找到它就是想找到生活中朴素的爱,这种爱是“我”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