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拣麦穗 课件(10)

文档属性

名称 11 拣麦穗 课件(10)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6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1:41:56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阅读张洁的《拣麦穗》,既有清纯美好的感受,又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评论家
作者简介
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1937年生于北京。幼年丧父,从母姓。酷爱文艺,尤其是诗歌和音乐。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她的作品初期特点是婉约清丽,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后来的作品则更关注社会现实,挖掘人性的复杂。对女性命运的关照是她坚持的立场。
字词练习: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A、田埂 gěng 麦穗suì 积攒zǎn
B、磕碰kē 腮帮sī 戏谑nuè
C、山坳ào 拗断ào 执拗niù
D、害臊shào 急躁zào 干燥zào
解析:B、腮,sāi; 谑、xuè;
C、拗断,ǎo; D、臊,sào。
A
整体感知
1、谁捡麦穗?捡麦穗的人有着什么样的梦?梦想实现了吗?她们对梦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1)“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2、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
天真、烂漫、懵懂、丑陋而少人疼爱、痴情
这位老汉是一个十分慈祥和善的人。(很爱笑)
以卖灶糖为生,勤劳而乐观;
对“我”很好,并非是真的想要娶“我”:
(2)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老汉真是为了要娶“我”吗?怎样理解老汉对“我”的爱
“他那样朴素地疼爱我——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 这才是人世间至真,至善,至美的爱,也是作者才讴歌的所追求的朴素的爱。
真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那个皱皱巴巴的,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为什么作者常常想找到那个象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表现手法
3、如何理解“烟荷包” ?为什么“我”常常想找到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编织梦想
梦想破灭
梦想犹存,信念不灭
象征
(1)“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烟荷包
对老汉的思念与感恩之情
对自己纯真童年的缅怀
代表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情感和美好事物终究会逝去的惆怅
(2)为什么作者常常想找到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表明作者对于逝去的美好的情感和事物仍然抱有不灭的怀念和追求。
我站在村口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
那颗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枝子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也没让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让雪压下来。
小火柿子象征着什么?寄托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小火柿子象征着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
寄托了“我”对至纯、至善、至美的爱的向往与追求 。
反衬:以乐景写哀情
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可是我却哭了。
用“红得透亮的色泽”、“喜盈盈的感觉”反衬“我”听到卖灶糖老人离开人世时极度悲哀的心境,这里反衬使悲哀的感受更透彻肺腑。
3、课文开头部分为什么写农村姑娘拣麦穗的特定风情,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为故事提供了一个背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为下文写“我” 捡麦穗作铺垫。
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忧伤)
反衬“我”对梦想的坚持。
深入文本,合作探究
主旨探究
《拣麦穗》以一种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笔调描述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追逐美好的人和事的故事,是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颂,对至真至纯的美好感情的渴求,愿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份美好如风霜不倒的火柿子永远鲜红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