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拣麦穗 课件(12)

文档属性

名称 11 拣麦穗 课件(12)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88.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1:42:49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拣麦穗
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掌握文章主要结构重点字词;
2.了解作品人物的形象,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3.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无私的爱,感悟作者对人性美的追求和讴歌。
课程导入
有一种精神叫做“麦穗精神”,罗马尼亚的古谚语说:“向麦穗学习吧!当风吹起的时候,尽量把头底下去以免这段躯干;等风吹过去以后,再把头抬起来。”
它身上带有“能屈能伸”的品质,“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是智慧的化身,人们往往追求这种“麦穗精神”。但,在张洁笔下,它却成为了另外一种事物,象征了另外一种精神。那它象征着什么?有体现着那种精神呢?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拣麦穗》这篇课文的学习。
张洁(女)(1937—)原籍辽宁抚顺,生于北京。幼年丧父,从母姓。酷爱文艺,尤其是诗歌和音乐。
著有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小说散文集《方舟》小说集《祖母绿》等。
作者简介
张洁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对女性命运的关照是她坚持的立场。
早期的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直、淳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字词积累
拣麦穗
磕碰
戏谑
害臊
山坳
蹒跚
suì

xuè
sào
ào
pánshān
蹒跚: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死乞白赖:纠缠个没完。
大言不惭: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
快速阅读课文,对文章脉络进行梳理?
拣麦穗
姑娘们拣麦穗
“我”拣麦穗
老汉去世
备嫁妆,嫁个好人
嫁给卖灶糖的老汉
柿子树下的等待
探究一: ★文章开头部分写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为文章设立了一个大的背景,在这个表面美好、实则灰暗的背景下,作者不仅巧妙地暗示了世俗婚姻的愚昧和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幸,更哀叹了美好事物的易逝;
为文章奠定感情(忧伤的)基调;
为下文“我”的出场以及“我”与老汉的交往埋下伏笔;
与下文“我”的梦想做对比。
探究二:★“我”拣麦穗与姑娘们拣麦穗有什么不同?
“麦穗”是全文的线索,我的梦想和姑娘们的梦想都与麦穗挂钩,但不同的是我们对待梦想破灭的一种态度。姑娘们拣麦穗是为了嫁给好男人,当她们的发现梦想与现实冲突时候却只会顺从;而我呢,梦想破灭了,老汉逝去了,我却依然站在柿子树下,依然想找到老汉送我的烟荷包,这是对人间挚爱的一种期盼与不舍。
一、温故而知新:
1.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等。
2.请你谈谈你对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的理解?(结合原文举例说明)
1.找出二姨、“我”、老汉的说话内容?分角色朗读对话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课文通过哪些描写手法进行刻画“我”的形象的?小组讨论并在文中找出。
2.大雁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一系列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
语言描写:14段——36段(活泼可爱)
心理描写: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纯真)
笑啥嘛!我生气了。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 (懵懂无知)
听了他的话,我着急了。他要是死了,那我可咋办呢?(天真无邪)
神态描写: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
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着嘴笑了
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懵懂)
作用:刻画出一个 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形象。
课文通过哪些描写手法进行刻画老汉的形象的?在文中找出。
3.卖灶糖的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外貌描写:
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剃得像半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便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
神态描写:他张着大嘴笑了,露出了一嘴的黄牙。他那长在半个葫芦样的头上的白发,也随着笑声一齐抖动着。
他笑眯眯地答应着我
语言描写:21——35段
动作描写:旱烟锅子往鞋底上磕了磕、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他赶紧拿块糖塞进我的手里。
小结:作者运用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十分慈祥和善、以卖灶糖为生的勤劳而乐观、对“我”很好的卖灶糖的老汉形象。
三、感情探究
“我”说长大后要嫁给卖灶糖的老汉,小女孩童真的感情慰藉了这个孤苦老汉,老汉则以实际行动回报“我”的纯真感情。小姑娘与老人之间的感情是一种原始的、朦胧的、未被任何物欲沾染的纯真情感,是人与人之间本应存在的温情,是一种人性美,是超脱亲情、爱情之上的人性美——朴素真诚的爱。但却因时代和地域的限制,小姑娘只能以自己的见识给这种感情披上一个“结婚”的外衣。这种感情是正常的、合理的。
1.卖灶糖的老汉与“我”非亲非故,他为什么要如此疼爱我?这种情感真实的吗?
2.作者在文章中安排了与这种情感相吻合的事物,是什么?(在原文中找出)
小火红柿子和烟荷包
3.“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作者常常想找到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寄托了“我”儿时纯真的梦想和对美好感情的憧憬。
“烟荷包”虽然粗糙丑陋,但它包含了“我”对老汉所给予的那份朴素的爱的回忆。“我”想找到它就是想找到生活中朴素的爱。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纯真童年的缅怀,对人类美好事物、美好情感终将逝去的惆怅与追求。
★ 4.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象征 是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时也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
它凝聚着作者在全文所表达的所有感情,也是最容易拨动读者情感心弦的一个意象,寄托了对卖灶糖老汉离世的悲伤、怀念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礼赞与追求。
5.“小火柿子”在这里有什么特殊含义?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小火柿子”象征了自然界中那些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它们任风吹雨打依然傲然挺立。
6.人物形象与主题之间的联系




老汉
烟荷包 淳朴的追梦者
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
小火柿子 孤独的追梦者
四、主题小结
《拣麦穗》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等一系列细节描写,对农村姑娘和我的梦想形成及破灭过程与态度作对比,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的弊端,表现了作者对农村姑娘的同情及对人间真、善、美的呼唤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