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拣麦穗 配套教学设计(2)

文档属性

名称 11 拣麦穗 配套教学设计(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1:43:16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通过熟读,了解文中的故事发展线索;
2、结合文中的个别语句,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
3、通过讨论分析,学习文中的象征手法,理解三个象征意象“小火柿子”、“烟荷包”、“灶糖”的含义;
4、理解文中包含的人生真谛。
2教学过程及方法的确定
本课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抓住了我和姑娘们备嫁妆这两条线索,由分析“拣”与“捡”的不同入手,有利于在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并且有助于将拣麦穗与拣梦想联系起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设置学生动手查字典的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同时强调字典在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方法的选择和手段的运用上,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应有的自主性,以提问的形式为主,以问促教;同时,由于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农村学生在知识面相对比较狭隘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当的做一些引导和知识的迁移、拓展,以补充学生的不足。
3课程理念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情况及农村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对能独立完成任务的同学及时进行肯定表扬,同样体现了“爱的教育”。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反思
本课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上能够按照设想的环节进行,过程顺利;但针对农村孩子知识储备不深,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必须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以问促教;为了不使学生觉得课堂提问成为他们的心里压力,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应该课堂提问的度、量和衡,也就是问题的设置要难易适中、以一当十并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的做出积极的评价。另外,点面教学的模式同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抓住文本的某一个知识点对其进行分析解读,就好比是本课中抓住了“拣”与“捡”的不同之处,由其不同之处入手对其进行分析解读,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更快的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之中。由于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起到主导作用,因此要注意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板书设计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语
师:同学们,相信大家都有过梦想,有的梦想可能还被你们装饰得很美丽,大家不妨说说,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生:我梦想以后能赚很多的钱,可以让父母过得好一点;
生:我梦想以后能当一名优秀的教师,像老师一样博学多才;
生:我梦想以后能当一名清官,扫清世间不平事……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这点很好,但是,光有梦想是不够的,还应该要付诸实际的行动,缺乏行动的支撑,越是美丽的梦在现实的面前越会显得像泡沫一样,一触即破。失败之余就会有人沮丧,继而绝望,当然也有人重新点燃理想的火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拣麦穗》同样是写到了梦。那么她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梦?是否同大家说的这么的美好?同时,她又是如何来写梦的呢?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
师:在进入到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于作者的一些情况。作者张洁,不知大家有没有关于她的资料?
生:没有;
师:没关系,对于我们农村的学生,在知识储备不深的情况下,对张洁感到陌生并不奇怪,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对这一作家有所了解。作者张洁,1937年出生于北京,自幼家庭贫困,后来凭着对文学的一股热情,出版了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引起了社会的注意,并且在1978年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之后又以《沉重的翅膀》和《无字》分别获得了第二届和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位获得两次茅盾文学奖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人”和“爱”为创作主题,她的“大雁系列”主要是以童年生活为背景,描述的是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而《拣麦穗》正是其中的一篇。
活动3【活动】翻查字典解释字义
师: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就好比是人的眼睛,通过它我们常常能够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现在就请大家想一下,本文的题目为“拣麦穗”。为什么作者要用这个“拣”而不用这个“捡”呢?(板书)这两个字可否替换?……
(学生默不作声,表示不解)
师:关于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在解答的过程中必须了解一下,“拣”和“捡”有什么不同,这两个字的不同很可能就是作者的用意之所在,大家不妨拿起手中的《现代汉语字典》自己动手查一下,两者有何不同?
(学生动手查字典)
师:现在大家知道这两个字有何不同了吗?
生:知道,“拣”有挑选、选择的意思,而“捡”则只是单纯的拾取的意思。
师:也就是说,前者有人的主观判断意识参与其中,有挑选的目的性在里面,说明是经过筛选的,而“捡”则没有这个意思。因此,这里的麦穗是否是作者随便捡来的麦穗?
生:不是。
师:对了,这里的麦穗实际上就应该是合乎作者心意,并且是经过作者挑选的麦穗。那么这里问题又出现了,作者这么用心的挑选麦穗是否只是为了写麦穗呢?还是另有所指?
(学生不作声,表示不解)
师:别担心,我们先卖个关子,等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后再一起来解答这个问题。
活动4【活动】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师:在上一节课的时候我已经叫大家回去后预习这篇课文,不知大家是否有照我交代的去做?
生:有。
师:很好,现在我就提三个小问题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文中写了谁拣麦穗?
2、拣麦穗又是为了什么?
3、最后的结局怎样?
现在我给大家一点时间组织一下答案。
(学生间相互讨论)
师:好,大家觉得文中写了谁拣麦穗?
生:姑娘们。(板书)
师:只有姑娘们吗?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人呢?
生:还有“我”。(板书)
师:没错,文中写了姑娘们和我拣麦穗,那么她们拣麦穗分别是为了什么呢?
生:备嫁妆。(板书)
师:对了,通常女孩子备嫁妆都是为了能够嫁给自己心目中的男人,并能结伴终身,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但是这样的一个美丽的梦想最终能否实现呢?
生:不能。(板书)
师:你从何而知?
生:从文中的第九自然段中的一句话:“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和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时所想象的又是多么不同……”。
师:从这一句话我们就可以猜想到姑娘们的梦想是没有实现的,虽然她们的梦想没有实现,但是她们结果还是怎样?
生:依依顺顺的嫁了出去。(板书)
师:对了,从“依依顺顺”这样一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姑娘们怎样的一种性格?
生:软弱。(板书)
活动5【活动】齐读课文
师:没错,这是姑娘们性格中消极的一面,那么姑娘们性格里有没有积极的一面呢?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课文第二部分开头的五个自然段,请大家将这几段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课文)
活动6【讲授】伴随课文提问讲解
师:从姑娘们天还没亮就提着篮子到田里去拣麦穗我们可以看出她们具有怎样的性格?
生:勤劳(板书)
师:很好,与姑娘们相比较,“我”在拣麦穗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把相关的句子读出来。
(学生齐读相关的语句)
师:没错,那么从我在拣麦穗时总看不见地里的麦穗,只看到蚂蚱和蝴蝶。这说明我具有怎样的性格?
生:贪玩、天真。(板书)
师:很好,刚才我们已经讲到,姑娘们和我拣麦穗都是为了备嫁妆,姑娘们备嫁妆是为了嫁给自己心中的那个男人,那么我备嫁妆是为了嫁给谁呢?
生:灶糖老汉。(板书)
师:那么我为什么要嫁给灶糖老汉?
生:为了天天能够吃灶糖。
师:好,那么大家试着想一下,仅仅是为了能够天天吃到灶糖就想嫁给灶糖老汉,这种举动多少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用在一个小女孩的身上,却也合情合理,符合小女孩天真浪漫的性格。同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我”对婚姻概念的模糊。
师:那么这里的灶糖是否是单纯意义上的灶糖?
生:应该不是。
师:同学们用了“应该”这样一个词,说明大家还不是很确定。大家不妨想一下,吃糖的滋味是怎样的?
生:甜蜜的。
师:没错,而天天都有甜蜜的滋味的生活应该是……
生:幸福的。
师:对了,这正是灶糖在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实际上它应该是甜蜜美好生活的代言词,同时也是我对美好生活的定义。
师:那么我要嫁的灶糖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用文中的话来说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齐口读出描写老汉的语句)
师:从老汉的外貌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老汉应该是一个……
生:年纪很大(板书)
师:除了这点还有没有?……文中有一个很明显的词语是……
生:慈祥(板书)
师:对了,从“担子就是我的家,走到呵哒,就歇在呵哒”我们可以看出老汉怎样?
生:孤独、无依靠(板书)
师:正是因为他的慈祥,才使得他在看到我伤心哭泣的时候懂得哄我,同时也因为他的孤独和无依靠,才使得他倍加珍惜与我的这份感情,而在这样一种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感情,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其中包含的亲情,一种亲情之间的无私的、朴素的爱。
师:最后我想嫁给老汉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
生:没有(板书)
师:同样是没有,那么我最后的结局怎样呢?大家请看课文倒数第四段的最后一句话,“我哭了,哭那陌生的,却疼爱我的卖灶糖老汉。”还有最后一段:“我常常想起他……”从这两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我虽然和姑娘们一样梦想破灭,但是我和姑娘们不同,姑娘们的梦想破灭了,最后是选择依依顺顺的嫁了出去,而我的梦想虽然也破灭了,但我心中的追求并没有泯灭,我和灶糖老汉之间的这份感情依旧是那样的清晰,这也是我和姑娘们的不同之处,两者的差别,在于选择面对方式的不同,姑娘们选择顺从,而我更多的是选择勇敢面对。
师:那么,老汉为什么疼爱我呢?
生:因为我是个贪吃、丑陋而又少人疼爱的孩子
师:这只是作者最初的感想,在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之后,作者认为,老汉之所以疼爱我是因为……
生:自己和老汉之间的这份感情是朴素的,没有任何希求和企望。
师:没错,而这也是文中小火柿子这一象征意象所蕴含的含义。
师:在我看来,小火柿子除了上面所说的象征着我与老汉之间的朴素的爱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象征意义。大家不妨看一下这句话“(小火柿子)没让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让雪压下来。”“风、雨、雪”都是灾难挫折的代名词,因此,这里的小火柿子还可以象征着……
生: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事物
师:对了,看来大家的反映能力还不错噢。那我就再提几个问题了?
在写到作者学其他姑娘们一样做烟荷包的时候,文中特别用了一段细致描写,从这一段细致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当时作者的心情应该是非常的高兴的,这个烟荷包表面上包裹的是棉花,而实际上包裹的应该是什么?
生:我与老汉之间的感情
师:没错,我认为同时还包括了“我”童年时期的梦想,不知大家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生:赞同
师:好了,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回顾一下上课前的那个小问题了。文中表面写的是拣麦穗,而实际上应该是写拣……
生:拣梦想
师:对了,姑娘们有姑娘们的梦想,我有我的梦想,这也是为什么文章的题目要采用这个“拣”而不用这个“捡”的真正用意,而在确定自己的梦想后,采用何种态度去面对,是积极的面对还是消极的面对,也是我与姑娘们要拣的内容。
活动7【讲授】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是通过我与姑娘们拣麦穗两条线索,分析了她们为什么拣麦穗以及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并且对两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得出由于两者拣的方式不同导致最后的结局也有所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灶糖”、“小火柿子”、“烟荷包”三个意象的含义
活动8【作业】课后作业
下课后大家结合一下上课所讲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下一节课我们将结合张洁的另外一篇文章《挖荠菜》进行一个比较拓展,总结出作者的艺术创作手法,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