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以统编教材四下第五单元为例
一.习作单元概述
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是习作单元,本单元主题“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本单元的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写好游记进行。
统编教材中的习作单元具有鲜明的特点:此单元的编排是指向写作的,它主要包括“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这五个板块,在统编版教材中,“习作单元”的设计相对细化,不仅涉及写什么,怎么写,还具体到教什么和如何来教,展示了学生学会写作的全过程,这样的单元更具有大单元课程的性质,提供的写作教学资源也非常丰富。
大单元教学要求“从一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大单元教学更多要从知识结构化转向任务结构化。在本单元内,阅读与写作需要进一步“整合”,促使语文学习以习作为目标,从习作开始,最终也走向习作能力的提升。
二.课标要求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第二学段的要求是:
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标中对于中年级写作的几点相关要求:
《表达与交流》:
1.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2.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梳理与探究》:
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课标中要求“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所以本单元所设计的任务“跟我这样游青岛”活动征稿指向真实的生活情境,契合了全生活、全学科的大语文观主张。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写好游记之前,我们要先梳理清楚游记这一文体的特点。游记有三个基本要素:第一是所至,即作者的游踪,第二是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等,第三是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引发的所思所想。
教学难点:根据《中国古代文体概论》作者褚斌杰先生的界定,游记在表达上应具有以下三个文体特征:一是写实景,前提是记录自己亲身的游历,表达上以描写为主,抒情和议论为辅,自然生发,寓于景中;二是有游踪,有较清晰的游览路线,有清晰的空间变化;三是移步换景,随着游览者的位置的变化,时间的变化,看到并描写出不同的景点。
四.学情分析
(1)关于写景的文章,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并不陌生,教材中也收录了许多: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海边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四年级上册的《观潮》《走月亮》。
但是游记类文章又区别于普通的写景文章:写景的文章,“景”是主角,没有过多的掺杂其他内容,对景物是纯粹的白描。而游记则侧重于对游览过程和重点景观的描写,强调游览景点的转换,景物的变化以及融情于景的表达。本单元的习作第一次将“游记”和一般“写景”文章明显的区别出来,凸显游记的鲜明特点。
(2)从教材纵向来看,“写景”主题的习作也多次出现,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层级的习作要求,呈现出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习作训练体系。四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时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册次 单元 习作题目 习作要求 学生水平
三上 第六单元 《这儿真美》 介绍周围的地方,围绕一个意思写 通过观察描写一处景物,能写出这里有些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并且围绕一个意思写。
四上 第一单元 《推荐一个好地方》 写景,写其中一处,写出喜欢的理由 能推荐一个地方,写出在哪里,有什么特别之处,并把理由写充分。
四下 第五单元 《游 _____》 写多处景物:有顺序有重点、过渡自然
五上 第七单元 《_____ 即景》 写自然现象:动静结合,写出变化。
五下 第七单元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写宏大景观:借助资料,多方面介绍
(3)本单元习作题目是“游___________”,教材中有三点提示:
1.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2.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3.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4)通过前期的习作试写,我们统计出学生的习作出现了以下主要问题:
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叙述顺序不清晰和重点不突出,结合以上问题,我们设计了每节课的子任务,用情境问题将课时串联起来,逐个解决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凸显以学定教。
五.单元目标
1.会写本单元24个生字和24个词语。读准一个多音字“荷”,积累好词佳句。
2.借助精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习作例文《颐和园》、补充材料《登黄山记》等的相关句段,了解游记文体按照游览顺序写清游踪、记叙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抓住地点转换、使用丰富而恰当动词等写好过渡句的方法。绘制游览路线图并尝试运用方法修改,让游踪更清晰,景物转换更自然。
3.借助精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海上日出》、习作例文《颐和园》、补充材料《内蒙风光》《登黄山记》等的相关句段,了解写好见闻和感受是游记的重要内容。体会作者写好感受、多角度描写景物、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景物动态变化等的方法,并尝试运用方法改好特点、写好游记。
4.依据评价标准,与同伴交流习作进行评价。借助《登黄山记》和学生习作范例,学习抒情、多种修辞等写好结尾的方法,并修改自己的游记。结合资料展开联想,丰富游记的内容。了解游记的种类,对作品进行归类整理。
六.大单元任务设计和课时安排
大单元教学任务——“跟我这样游青岛”活动征稿:
征稿啦,征稿啦!为响应青岛文旅局“青岛,向全世界发出邀请”的活动,我们学校开展了“跟我这样游青岛——岛城景点大推荐”征文比赛,邀请同学们作为岛城小公民,以游记的形式分享自己喜欢的旅游景点,把家乡的标志性景点和新景点推介给八方游客。
六个子任务:
任务一:明晰任务,制定计划
任务二:实地游览,完成初稿
任务三:自读游记,积累修改
任务四:绘制路线,写清游踪
任务五:聚焦美景,写好特点
任务六:赏评进阶,提交作品
六个子任务按照写征文所需的做计划、游景点、写初稿、习方法、定终稿这些步骤一步步推进,符合学生的习作认知规律。运用多种形式的学习单,有效的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支架,而且比传统的按照课文进行教学节省了2课时。
课时设计:
任务一:明晰任务,制定计划
青岛文旅局正在举行“青岛,向全世界发出邀请”的活动,为响应此活动,我们学校开展了“跟我这样游青岛——岛城景点大推荐”征文比赛,以这一情境为单元任务,邀请同学们作为岛城小公民,以游记的形式分享自己喜欢的旅游景点,把家乡的标志性景点和新景点推介给八方游客。真实任务的设置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学目标:
1.明确习作任务,确定习作要描写的景点和推荐理由。
2.搜集景点资料,为后续写作做好准备。
3.制定实地游览计划。
教学内容:
1.阅读征稿启事,圈画重要信息。
2.和同学讨论写游记的计划,确定自己要介绍的景点。
3.进行实地游览的分工准备。
任务单:
作业:
1.搜集相关景点资料,记录在任务单的资料卡里。
2.制定游览计划,进行实地游览。
任务二:实地游览,完成初稿
教学目标:完成游记初稿。
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游览经历,本课时完成一篇完整的游记初稿。
任务单:
任务三:自读游记,积累修改
这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本单元基础知识的教学,体现大单元的学习理念。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在熟悉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后,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初稿。在本课教学中用到了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
教学目标:
1.会写本单元24个生字和24个词语,读准一个多音字“荷”。
2.为自己的习作分类积累好词佳句。
3.熟悉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游记的特点,自主修改习作。
教学内容:
1.利用任务单进行两节精读课的识字教学。
2.从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中分类积累好词佳句。
3.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初稿。
任务单:
课时作业:
继续积累好词佳句并修改自己的文章。
任务四:绘制路线,写清游踪
学生习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游览顺序不明确,所以在这节课上主要利用精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和习作例文《颐和园》,补充季羡林的《登黄山记》,绘制游览路线,添加过渡句,写好游览顺序。
教学目标:
1.借助精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习作例文《颐和园》、补充材料《登黄山记》等的相关句段,了解游记文体按照游览顺序写清游踪、记叙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抓住地点转换、使用丰富而恰当动词等写好过渡句的方法。
2.绘制游览路线图并尝试运用所学方法修改初稿,让游踪更清晰,景物转换更自然。
教学内容:
1.回顾自己的游览经历和初稿,发现习作问题。
2.梳理《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游览路线,选取一种方式绘制自己的独家旅游路线图。
3.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登黄山记》里的过渡句,总结方法。
4.修改自己习作中的过渡句。
任务单:
作业:
1.对照游览图调整修改初稿的写作顺序,按照游览顺序来记叙一个地方的多处景物。
2.完成所有过渡句的修改,让你笔下的景物转换更自然,让你的过渡句更出彩。
任务五:聚焦美景,写好特点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写好游览路线和过渡句。本单元写作的另一个难点是将主要景点写具体,使游记不再是流水账。其中《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五自然段,是将主要景点写具体的典型段落。《海上日出》中日出的变化过程,也能够更加深化学生对于写好主要内容的认知。所以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课文,修改自己文章中的重点部分。
教学目标:
1.借助精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海上日出》、习作例文《颐和园》、补充材料《内蒙风光》《登黄山记》等的相关句段,了解写好见闻和感受是游记的重要内容。体会作者写好感受、多角度描写景物、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景物动态变化等的方法。
2.尝试运用方法写出感受、写好见闻,从而写出重点景物特点。
教学内容:
1.回顾自己的游览经历和初稿,发现习作问题。
2.品读《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描写孔隙的段落,思考作者是怎样表现“狭小”的,感受作者通过身体感觉表达感受的方法。通过习作例文《颐和园》和补充材料《内蒙风光》的相关语句,体会通过心情写感受的方法。
3.学习《海上日出》描写太阳变化的语句,感受作者运用拟人和多角度写变化的方法。
4.任选一种方法修改自己的片段。
任务单:
作业:
1.积累描写游览体验和感受的句子。
2.对照习作评价表,继续修改习作。
任务六:赏评进阶,提交作品
学生已经完成了习作的撰写和初步修改,呈现出很大的进步。对于本单元的三个主要任务:写好游览顺序,写出主要景物的特点,写好景点之间的过渡句各有优势。在这节课上,分享优秀习作,颁布奖项,树立习作信心。并借助借助《登黄山记》和学生习作范例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在这节课上,老师不仅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的分享和修改,并且深挖文本中的人文内涵,学习分类,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
教学目标:
1.依据评价标准,与同伴交流习作进行评价。
2.借助《登黄山记》和学生习作范例,学习抒情、多种修辞等写好结尾的方法,并修改自己的游记。
3.结合资料展开联想,丰富游记的内容。
4.了解游记的种类,对作品进行归类整理。
教学内容:
1.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课前投票推荐,推举出“游踪清晰奖”“特点突出奖”“语言优美奖”,在评价中再次巩固“写好游踪”和“写出感受”的方法,
2.依托“个性创新奖”,了解游记还可以写出景点的历史文化等内涵,突出景点特点,并尝试借助课前资料进行修改。
3.根据《登黄山记》和优秀学生习作,学会运用修辞进行结尾的方法,并进行修改。
任务单:
作业:
1.修改完善习作。
2.对自己的游记进行归类,并提交作品。
七.评价任务:
根据习作的修改过程和目标设计的整套评价体系,学生可以借助评价标准进行互评自评,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促进学生达成目标。
评价角度 评价标准 自评 (在使用的方法后打√)
游踪 自然连贯 写好过渡句 地点 有地点 ( )
地点转换 ( )
动词 使用动词 ( )
动词丰富 ( )
使用方位和距离词 ( )
重点景物 写出特点 写出感受 身体 ( )
心情 ( )
写好见闻 多个角度 ( )
写出变化 ( )
写好结尾 恰当的方法 总结抒情 ( )
多种修辞 ( )
展开联想 ( )
语句通顺 语句通顺流畅 ( )
正确使用标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