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提出要求:
(1)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扩展阅读面。
(3)口语交际: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力于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有效的预习,达到在课堂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已有的知识,通过提炼和总结达到内化于心的目的。在教学环节中设置让学生自评、互评,从而达到锻炼表达的目的。
通过一次次诵读,使学生在“读准、读通、读懂”的进程中一步步理解文言文,并利用已掌握的方法达到理解的目的,从而读准节奏,读懂内容,读出作者的意图,并乐于通过讨论与表达说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整节课都是在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一步步实践中明白思维的重要性,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最后,在拓展环节,介绍了韩非子以及寓言故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悟出《郑人买履》的思维问题所在,激发出学生对于其他寓言故事的阅读兴趣。
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文选自《韩非子》,此书中的寓言故事经典隽永,表达凝练简洁却又能给人很深的启迪。课文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矛与盾的人,一边夸耀自己的盾坚不可摧,一边又夸耀自己的矛无坚不摧。围观的人问他,若是用他的矛攻击他的盾会怎样,结果他无言以对。最后点明了由此事引发的议论:坚不可摧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此外,课文还配有一幅插图,图中围观者质问卖者的神态、动作,以及卖者哑口无言的尴尬模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并引发学生对卖者夸大其词、自相矛盾行为的反思。
文本的故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早已耳熟能详。本文虽是文言文,但基于学生以往学习文言文及古诗的经验,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去解读文本内容,难度不会太大。不过,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螺旋上升的关键期,重中之重是探究“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以此进行头脑风暴,了解围观者及楚人的思维过程,从而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在第六单元中,设置本篇课文为第一篇课文,可以初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寓教于乐的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开启本单元的思维锻炼,从而产生思维的火花。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认识“吾”“弗”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夫”,能正确书写“矛”“盾’等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灵活运用方法,猜测“誉”“弗”“立”等字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结合上下文,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课件,板贴,预习单,道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本单元语文要素,并点明: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件事、一个人。出示矛和盾·区分矛和盾,并从形状点明作用。·引出字的演变经过长久的演变,为了方便书写,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文字,请大家观察,在书写时哪里需要注意呢?
(一人说)对了,矛的撇相当于它的红缨,在战场上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所以书写的时候要注意。盾呢?
(一人说)盾在战场上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保护自己的头和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字,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下面请大家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一起读课题。
接下来请你在练习本上认真书写这两个字,书写时注意书写姿势,写完之后展示,学生互评,同桌互评。
(二)初读古文,识字读文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我们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学好文言文,我们要做到(出示课件)读准——读通——读懂。
环节一:读准字音:
(1)课前都做了预习,文中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指生说并读一读。·
点明:夫(fú)是个多音字,请学生根据释义分辨读音。表示成年男子或丈夫时,读一声 fū。
(2)表示将发议论时读二声 fú。
点明:这种根据意思辨别读音的方法叫做据义变音法。将夫代入句子中读出停顿,师范读,指生读,齐读。
环节二:读通句子:
读音读好了,还要读通句子。文言文的朗读和现代文是不同的,文言文的朗读要读的慢些,还要注意停顿,做到气短而音不断。师范读,自由读,指生展示。
环节三:读懂内容:
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读懂内容,读出自己的体会。多种方法,读懂古文,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读通文章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那么接下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什么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呢?指生说
·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扩词法。
(2)检查预习。课前,大家都做了预习,下面请大家运用梳理的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完成学习单,独立完成之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
·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相机指导。
·在理解的基础上,师生合作读,交换读。
(三)、设想人物理解思维
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就浮现出了集市中的热闹场面,快来用你自己的话来夸一夸你的盾和矛,把顾客都吸引过来吧!
(1)演一演。指生用自己的话来夸一夸自己的盾和矛,全班参与。
(2)探寻围观者思维。那么作为围观者,听到这里,你这个时候脑海中会想什么?请你完成思维导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会出现什么结果?除了思维导图中的结果,还会不会出现其他结果?
完成后,同桌讨论。
·对呀,这三种情况不管出现哪一种都说明楚人说的话是不对的。
这时,楚人的反应是:其人弗能应也。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3)思考原因。想一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指生谈一谈。因为楚人
(是呀,因为他只考虑眼前一个事物,片面地夸大自己的矛和盾的作用,说的话相互抵触,难以自圆其说。)
(4)引出作者观点。那么韩非子对这个事情是怎么看的呢?用文中话说:出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也是本文的立意所在啊!
(四)、联系生活,深化寓意。
(1)生活中,你有遇到过自相矛盾的人和事吗 你来劝一劝。 (预设:广告商夸大其词,虚假宣传;说话前后不一的、烟盒写着吸烟有害健康、环保牌子是用木头做的.....)
·灵活运用思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人一件事,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2)趁热打铁,我们来看选自《韩非子》的另一篇故事《郑人买履》,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又在思维上犯了什么错误呢?
·出示郑人买履,指生读,思考,指生说。
·这个郑人遇到事情不知道变通,犯了思维僵化的错误。不管是楚人还是郑人,都告诉我们在对待事情上面要灵活变通,思维要灵活起来,从而获得思维上的提升。
(3)出示:小故事,大道理。
引出中华文化的瑰宝:寓言故事。从而引出《守株待兔》《买椟还珠》《滥竽充数》。像这样脍炙人口的小故事都来自《韩非子》,介绍作者。
(五)深化要求
好书不厌百回读,好故事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你有什么好方法把今天这篇小故事背下来?指生说。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背一背吧。
楚人( ),誉之曰:“( )。”又誉其矛曰:“( )。”或曰:“( )?”其人( )。夫( )。
(六)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穿越回过去探寻了古人思辨的智慧,又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了生活中的问题,相信未来你一定可以用你灵活的思维方式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自相矛盾》教学反思
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课是这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任务是在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思维,理解简单的人物思维过程,明白思维对于理解的重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设计的初衷,由于文中存在四个难读的字,两个难读的长句子,需要学生充分预习,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才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相矛盾的故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早已耳熟能详。本文虽是文言文,但基于学生以往学习文言文及古诗的经验,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去解读文本内容,难度不会太大。但是就因为是文言文,单一的学习会枯燥,所以我决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读”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才能读出韵味,不同层次的读才能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字词,在读中领悟文章的道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充分的读才能达到这个目的。本节课中,表演环节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表演中自然而然就能把学习的知识展示出来,在内化的基础上又外现出来,所以我在课堂中设计了演一演这个环节,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本节课的教学中,不足之处在于课外拓展的《郑人买履》中,展示时间比较短,不同程度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同,而且对于这样的寓言故事可以多出示几篇,达到群文阅读的目的。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已达到,并且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循序渐进的读中学习压力比较小,学的也比较轻松,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我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多加注意自己的不足之处,把常态课也能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