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拣麦穗 配套教学设计(3)

文档属性

名称 11 拣麦穗 配套教学设计(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1:43:25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课程标准]: 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言行和文中细节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人物精神.
2 [知识与技能]:了解女孩和老汉之间的情感发展和变化; 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提高审美赏析能力。
3 [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来体会人物形象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细节的分析来挖掘全文.
4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对两种梦想的比较,联想分析自己曾经的梦,给自己以勇气和信心.
2学情分析
[学习者分析]: 对比描述两种美梦的破灭,我们不难发现,两种美梦实际上有着巨大的反差。让读者还感到欣慰的是人生中的追求梦想的勇气和信心还在.在现在的某些人身上,已经看不到了曾经的梦想,或是忘记了,或是放弃了,通过本文,希望能让学生在女主人公的身上懂得去追求梦想,有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纯净朴素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文中重点段落,细节描写的理解,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丰富的,多层次的情感.以及文章的感情基调.
[教学设计思路]:1.导入,理解拣麦穗对农村姑娘的重要意义,为理解女孩的复杂的情感作铺垫.
2.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的言行和细节的语句,体会思想情感.
3.创设情景,提供时间,创造空间,让学生将理解/感悟/联 想表达出来
[依据的理论]: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理论;人文思想的突显;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整合理论.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幻灯片展示)学生熟悉的挂在饭堂门口的法国画家丢勒的油画<<拾麦穗>>.了解小女孩拣麦穗的大背景.
预习提问:这是法国画家丢勒的名画<<拾麦穗>>,大家很熟悉,画面上展示的是在秋季割麦收获的时刻,勤劳的人们进行的另一种方式的收获-----拣麦穗.拣拾那些遗漏在田地里的麦穗,以此来收取更多的财富.但我们不难看出,收割过后的麦田里又能有多少的麦穗遗漏在田地里呢
展开联想和想象,谁能来谈谈看了这幅画会有些怎样的感受
(学生可能会觉得这样并不能换来太多的财富,更同情辛勤的劳动人民;或许和当今做一个对比,更珍惜粮食,更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教师总结延伸: 是啊,在物质极其丰富的今天,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工业发达的地区,我们再也不需要去拣麦穗了,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他们的艰辛,在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农村里的很多人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在麦田里坚持拣拾着麦穗,积攒着财富,酝酿着梦想.
下面我们打开课本就来学习课文<<拣麦穗>>, 来更深的体会和品味作者张洁为我们讲述的那关于麦穗的一段往事,一种幻想.
幻灯: 拣麦穗 张洁
一串麦穗\一段往事\一种幻想
活动2【讲授】文本理解和分析
在文章中,拣麦穗的主角是一群可爱的姑娘,现在我们来齐读一下开头的前八个段落,看看这些姑娘又为什么拣麦穗.
1学生阅读明确:为了备嫁妆.
很好.我们知道了同样在农村,有着一群满怀着对未来美好婚姻生活希望的姑娘们,也不断地在麦田里找寻着麦穗, 找寻她们的梦想, 找寻她们的未来.在文章要讲述的这个往事里的主角,是这群姑娘中的一个叫大雁的小女孩.她也在寻求着一个关于麦穗的梦想.我们预习过了课文,大雁备嫁妆又是想嫁给谁呢
2学生回答明确:想嫁给老汉.
这样一位妙龄少女怎么不假思索地就把嫁人的目标定在了一位老汉身上呢 同桌之间互相探讨老汉的形象,从课文中读取信息.
3提问分析老汉人物形象:学生有的会读出课文描写老汉的关键段落(有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鼓励用自己的语言来对老汉的形象进行创造性的分析回答.教师促使学生之间有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你如何看待前以为同学的观点,和你所想象的有何异同 同桌或是别的同学还有没有什么补充 )
大家的理解和想象非常好,老汉的形象在我们的心里逐渐的丰满起来了.就这样一位无家无业没钱没权的老人,女孩要嫁的这个老人,大雁在他身上寄托的感情是爱情吗
4分析女孩对老汉复杂的情感:(学生有争议,主张各抒己见,深入探讨,”展开大辩论)
学生可能有的认为是亲情 那到底是亲情还是爱情呢
全班分成两大部分,最后落实到亲情和爱情的大辩论上:我们干脆分成两部分,左边的两组同学来合作探讨支撑“爱情”这个观点,右边的两组同学支撑“亲情”这个观点.现在在课文中里找寻线索.(教师要注意把学生引导到对课文文本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才来有力的支持自己的观点,避免凭主观经验臆断.教师也完全可以加入到某一阵营,更有效的促动学生之间的互动.)
[支持爱情的一些有力观点]:老汉的出现是在农村姑娘拣麦穗为了备嫁妆大的背景下出现的;文中也没有明显的文字表现出大雁和老汉之间的亲情存在, 老汉的出场是大雁寻找爱人时出现的,并且一直以这个身份存在;只有一出和母亲比较的文字,但并不能说明这是亲情.教师的问题是大雁对这分情感的看法,而不是已经成年的老汉;老汉在长大了大雁的心中更准确的说应是一种爱情的标准,高于世俗的更接近于母亲的情感标准..
教师总结明确:经过一番热烈的辩论,一种超越了世俗的爱情观,更接近于亲情的感情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5 大雁带着老汉对她的爱,带着这份对爱情的憧憬,渐渐的长大了,真的到了知道认真拣麦穗的年龄,那她的这个埋在心里多年的爱情理想实现了吗
学生可以回答出:没有,老汉去世了.
幻灯:老汉去世了(作者在文章中残酷的安排)
——破灭了的爱情梦想
我想,大雁在那棵柿子树下等她的情人的时候,早已不是那个嚷着吃灶糖的小女孩了,那样一个寒冷的冬日,几乎光秃的树下,或许还有着皑皑白雪在飞舞,等着望着盼着,她的心中此时此刻又在想些什么呢
课文最后在大雁得知老汉去世的消息的部分,女生齐读.进一步体会课文真情的流露.
等到了日落月出,等到的却是老汉去世的消息.女孩的想法老汉永远都不会知道了,老汉把那个他疼爱了那么久的小女孩一个人留在了世上,女孩那时那刻站在树下哭了.
我们听过或许也见过很多轰轰烈烈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化蝶双飞的梁山伯祝英台,举身赴清池的刘兰芝和自挂东南枝的焦仲卿,还有(学生可能在下面接)……本文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不必海誓山盟,失去了爱人,置身于无人的旷野,大雁只是一“哭”,我们不难体会到,作者舒缓的笔调下,奠定的感情基调不是抢呼欲绝浓烈的悲痛,不是舍身忘我强大的悲伤,有的只是一种淡淡的哀伤弥漫着我们的双眼和内心.
6 读过这个淡淡的伤感的往事,我们不禁要为单纯的女孩那失落的梦感到悲哀,但在那样的一个物质和精神都匮乏的年代,谁又能摆脱这命运的安排呢 可是我们是否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如果老汉没有去世,大雁会嫁给他吗
前后的四位同学简单的讨论设想一下,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1)学生的答案可分为两种,但通常首先的反映是----不会.
原因:烟荷包首先不是想送给老汉,并且后来也不知扔到哪里去了,老汉去世后大雁只是简单的哭,并不能看出情感有多深;景物描写喜盈盈的小柿子……
(2)另一种答案----会.
原因:长大了的大雁,老汉还在疼爱她,大雁也一直担心着老汉,还经常到村口等老汉;除了母亲再也没有人那样朴素的疼爱我了;景物描写孤零零的小柿子,以乐景衬哀情,哀情更哀……
(让学生从课本中挖掘分析,相互补充.)
活动3【活动】总结
总结:当然,嫁或不嫁都只是我们的一种假设,是选择约定俗成的人生,还是选择做一个生命的越轨者,都已不再重要了,当一个人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去爱和被爱的时候,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又有什么不值得呢 也许死亡,更会留给人们一串严肃的思考.
(3) 学生对 1. 烟荷包 的可能的理解
2.小火柿子
明确: 多次提到“皱皱巴巴的,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是因为它会让人想到纯真的童年时代,寄托了“我”儿时纯真的梦想和对美好感情的憧憬。最后一句传达出作者对美好感情和美好事物逝去的惆怅与感伤,与作品开头营造的淡淡的哀愁这种感情基调相一致。 明确:小火柿子象征了自然界中那些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它们历经风雨不改本色;又象征了老汉对小女孩的情感,也象征了孤苦但坚强的小女孩,它寄托了作者心中永远不灭的梦想,一种对真情的向往和追求……
(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展开大讨论,集思广益,对文本做多角度的理解和分析.)
活动4【活动】课本延伸
课本延伸(依时间灵活安排)
幻灯:有谁见过哪个人会死乞白赖地寻找一个丢失的梦呢?
1.在我们所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有这样的人吗
(学生搜集资料,答案共享,开阔视野.)
年少时每个人都有过五彩缤纷的梦,梦虽美丽,有时却如肥皂泡一般被现实一触即溃。于是有人沮丧,有人绝望,也有人重新点燃理想的火花。
2.我们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幻灯片) I have a dream
(音乐)营造氛围,思考探索人生里的自己的梦想.
(学生跳出了文本,把思考深入到自己的世界,对自己的过往和未来做一次回顾总结以及设想)
活动5【活动】总结升华
总结升华(幻灯片:凡高作品,<<麦田上的云雀>>)
田野里疯长的麦穗,就犹如我们记忆里翻飞的梦想,流年似水,在岁月的风尘中我们的幻想,我们的依托似乎都如肥皂般不堪一击,但谁又能否定,我们心中所承载的理想,哪怕是极其脆弱的理想,在与现实的碰撞中,依然有它们的美丽.
记住,勇敢的寻找那些遗失的麦穗.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