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8《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7 12:29:0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位于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都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都带有思辨色彩,是第二单元议论性文章的延伸和深化。2022年版课标对“思辨性阅读”作了如下规定:“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所写。顾颉刚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 ( https: / / baike. / doc / 1851762-1958208.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民俗学家 ( https: / / baike. / doc / 7656783-7930878.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文中引用了一些名言和古代人物事例,需要进行理解,分析这些材料与作者所表达的关系。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本文虽然写作时间较早,但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应结合现实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所论述的观点,并真正认识到怀疑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能逐渐在自己的求学过程中做到不轻信,善思辨。
教学目标:
1、跳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子,明确文章的论证结构。
2、细读课文,找出文章的材料和观点,理解其联系,理清论证思路。
3、品读课文,结合具体语段进行质疑探究,感受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3、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体会思辨之美,养成不轻信、善思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2、分析论证方法,理清论证思路,体会本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思辨严密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希沃课件
教学方法:勾画圈点法、朗读法、讨论交流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出课题
假如你收到这样一个加好友的消息——加我qq,免费领取限量版游戏皮肤。(实为诈骗短信)
生活中也有些传言,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可能你们也听过。一起来看看——
出示:1、饭菜要等凉了再放冰箱;2、“O”型血更招蚊子。
对这些传言,你怎么看?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并用有争议的话题激活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是强调“怀疑精神”的重要性。】
嗯,有不同的声音,心里有了怀疑的种子。生活中我们要有所怀疑、思索和辨别,学习中我们就更加要具备怀疑精神了。有一位学者就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探讨“怀疑和学问”。出示课题——板书——
二、目标领学
有目标才有学习的方向,齐读学习目标——
三、走进作者
本课的作者是?出示简介
字词积累,朗读课文
1、完成字音、字词互动游戏;
2、读课文,至少读3遍。
五、梳理文本,品结构严谨之美
【设计意图:在朗读课文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通过“读标题,提问题——浏览课文,找关键句——明确中心论点和怀疑精神的内涵——通过关键句划分层次——完善结构图——思考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循序渐进,品味本文结构严谨之美】
1、读标题。学习议论文,我们首先要关注它的标题,我们来读一读标题——读——,针对标题,请你提几个问题。将学生所提问题归纳在黑板上。预设:怀疑和学问的关系?本文的写作目的?怀疑对学问有什么作用?
2、请你浏览课文,勾画你觉得能回答问题的关键句子。
看完文章,请同学来说一说。
3、明确中心论点
在列出的句子中明确中心论点
4、“怀疑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请挑选句子作答。
5、哪个句子在结构上起关键作用?
第6段的第一句。联系上下文,它是我们文章的——过渡句。再读一读,把它拆成两句话。这两句话分别可以放在哪两段的开头?在书上做好标记
6、完成课本“思考探究二”,并进行段落层次划分,也标注在方框里。
7、两个分论点的部分可不可以调换顺序呢? 并说说理由。
读读过渡句,找找关键信息。预设:“不仅……也……”关联词表递进关系;“消极”“积极”。可提示:替换关联词“既是……又是……”
六、讨论交流,探论证有力之美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要求本学段应引导学生分析论据与观点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评价,因此设计对本文论证方法进行分析这一环节。课标要求“评价要关注学生在问题研究过程中的交流、研讨、分享等现场表现,一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字、表格、思维导图等学习成果,要特别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因此设计“创作思维导图——交流展示——用评价量表进行打分——全班展示,并口头表述本文论证思路”环节。】
本文有着严谨的论证结构,这恰恰体现了顾颉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那文章是如何具体体现了他对“怀疑与学问”的思索的呢
1、细读课文,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做好旁批。
学生进行汇报。
结合关键句和我们对论证方法的分析,在思考探究二的结构图的基础上创作一个思维导图,体现全文的论证思路。
小组互相交流展示,并根据评价量表对组内的思维导图进行打分,推选出优秀作品全班展示并讲解论证思路。
《怀疑与学问》思维导图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评分
中心主题 课题、中心论点、分论点突出,位于中心位置 5 4 3 2 1
关键词 关键词提炼合理,有论据和论证方法的体现 5 4 3 2 1
整体布局 布局合理,层次清晰,符合阅读习惯 5 4 3 2 1
图像图标 线条数量、粗细能体现分支关系,图标使用有十几意义 5 4 3 2 1
文字书写 书写工整,清晰易读 5 4 3 2 1
总评 综合以上项目得出整体分数
七、质疑探究,享思辨严密之美
【设计意图:将“怀疑精神”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利用调换顺序和增删词语的方法体会本文语言的严密性,深刻体会怀疑精神的重要性,并能开展跨学科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用实证性材料对相关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这一学业质量评价要求。】
1、作者善于引用名言、列举事例来论证论点,论述有理有据,论证层层深入,对做学问者有很强的启发作用,但“学则须疑”,我们学以致用,你有没有对文章的哪一处产生怀疑呢?
预设1:课本“积累拓展 三”
方法指导:可以用换词法来思考第1题,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品读四个“常常”句。
预设2:第6段“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一句中的“都是”太绝对,比如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鲁班发明锯子、四大发明的出现等,就是思索“为什么”而去探究去发明。所以,可以把“都是”改为“大都”或“多是”。
2、辩一辩
怀疑精神是做学问的基本条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怀疑精神,比如网络上的不良信息、金钱陷阱等等,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生活中的有些传言虽然无伤大雅,但如果我们能进行辨别,是不是也能少些烦恼?回到我们开头提出的两个生活传言,运用你搜集到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知识,小组任选一个话题,来辩论一下吧。
①饭菜要等凉了再放冰箱。
②“O”型血更招蚊子。
八、课堂小结
我们从论证结构、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等方面探讨了本文对“怀疑与学问”的论述,感受了思辨之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不仅是应付考试,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敢于质疑、用心探究、严谨表达,期待大家成长为大艺术家、大发明家和大学问家!
九、作业设计
课时一作业:1、识记字词,准备听写;2、搜集素材——有关治学的名言、事例。3、从物理、生物等学科中搜集材料,尝试辨别导入环节两则生活传言的真假。
【设计意图:既设计了基础性作业巩固学科基础知识,又设计了拓展性作业提高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资料的能力,并尝试学科知识融合。】
课时二作业:1、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结合生活和社会实践,以“我在怀疑中成长”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设计意图:贴近本课所学设计了补充论据的作业1,提高学生处理材料作出判断的能力,围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要求,引导学生基于生活实际能进行有理有据的表达,对文本进行拓展性练习。】
十、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结构严谨
学则须疑 论证有力 议论之美
语言严密
【教学反思】
本课基于农村学校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情而设置,在完成基础的学习任务上又有所深化与拓展,对学生来说既有简单的易学的知识与方法,又有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品结构严谨之美——探论证有力之美——享思辨严密之美”为主线,注重对学生质疑精神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以制作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成果展示的难度,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运用评价量表作支架又给予学生以提示,也体现了教学评的一体化,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中也制作出了一些明了清晰的思维导图。学习文本——评价文本——质疑文本——学科融合解决生活问题,不仅加深了对怀疑精神内涵的理解,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进行学科融合的尝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于课堂的构建没有尝试情境化教学或项目式学习,还是比较常规的教学流程,虽然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读、说、评的权利,但教师在里面的引导作用突出,没有充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实际授课时,刚开始对学生的学期把握不太准确,调整后增加了读的环节,读全文、读关键句、读具体段落。在处理学生碰到的难点时,教师引导不够具体,课堂没有深入。与“怀疑”相伴一生的顾颉刚先生写作此篇,何尝不是他对后人的真情告白呢?在这一点上教学中也没有深入去讲,其实如果能有一个薪火相传的启发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