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分班考重难点检测卷(试题)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升初分班考重难点检测卷(试题)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7-07 18:0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分班考重难点检测卷(试题)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下面物体表面的面积最接近600平方厘米的是( )。
A.教室的地面 B.黑板的正面 C.课桌面 D.数学书的封面
2.已知a大于0,下面四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
A. B.a× C.a× D.a×
3.小华去电影院购买电影票时付款100元找回70元。根据下图信息,可以判断小华看的场次是( )。
A.上午场 B.中午场 C.下午场 D.夜场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例关系
B.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关系
C.y=5x,x与y成反比例关系
D.圆柱的体积一定,底面积与高成反比例关系
5.有这样一组数,0,2,4,6,8,…那么第n个数是( )。
A.2(n-1) B.2n C.n D.2(n+1)
6.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周长也相等,则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 )。
A.3倍 B. C. D.6倍
7.甲、乙两组分别上交比赛作品,两个组一共上交多少件作品?根据上面线段图提供的信息,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有( )。
① ②32× ③(32×+32)+32 ④32×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
二、填空题
8.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水桶高约4( ) 数学书的封面面积约为360( )
一袋大米约重25( ) 喝水杯的的容积250( )
9.最新人口普查统计,我国汉族人口是十二亿八千六百三十一万人,写作( )人,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人。
10.有一串彩灯是按2红、3绿、5黄的顺序依次排列的。第27盏彩灯是( )色,前60盏中,有( )盏绿灯。
11.一项工程,甲、乙合作3小时完成,甲单独做5小时完成,乙单独做( )小时完成。
12.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得到一个小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片的( ),周长是原来的( )。
13.自来水管的内直径是2厘米,水管内水的流速是每秒10厘米,一位同学去水池洗手,走时忘记关水龙头了,则5分钟浪费了( )升水。
14.“六一”期间,中央商场搞“家电下乡”活动,农民伯伯购买家电时可享受政府补贴13%的优惠政策.张大伯家买了一台电冰箱,只需付1392元,这台冰箱的原价是( )元.
15.如图,如果两个涂色正方形的周长和是40厘米,那么,图中最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三、判断题
16.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合数。( )
17.某产品的合格率一定,产品的合格数量与产品总数成正比例。( )
18.在折线统计图中,折线的坡度越小,说明增减变化越小。( )
19.如果a×b=0,那么a和b一定都是0。( )
20.时间经过1小时,钟面上的时针转动所形成的角是。( )
四、计算题
21.直接写出得数。
26+72= 7.8-5.1= ×= ÷=
0.72÷0.8= 0.22= 1.8×= 25×a×4=
2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 (2) (3)
23.求未知数x。
(1)12+x=25 (2) (3)
五、解答题
24.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它的一半少1米,第二次用去剩下的一半多1米,最后剩下5米.问这根铁丝原来长多少米?
25.有一串数字:2、3、6、8、8、4…它的规律是: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一个数都是前面两个数字乘积的个位数字,那么这串数字的第2022个数字是多少?
26.同学们分成两组参加植树活动,平均每人种植10棵树。甲组有16人,平均每人种植13棵;乙组平均每人种植了8棵,请问乙组有多少人?
27.甲、乙两辆汽车从相距60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甲车先开出2小时后,乙车才开出,问:乙车行几个小时后与甲车相遇?相遇时两车各行多少千米?
28.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市之间的距离是4.5cm,如果一辆汽车的速度是90千米/时,那么从甲城到乙城用几小时?
29.学龄儿童11~15岁标准体重的估算方法是:年龄×3-2。(单位:kg)
实际体重比标准体重轻(重)百分比 轻20%以上 轻11%-20% 轻10%-重10% 重11%-20% 重20%以上
等级 营养不良 偏瘦 正常 偏胖 肥胖
小东今年12岁,实际体重41千克。
(1)根据上面的估算方法,小东的标准体重应该是多少千克?
(2)小东实际体重比标准体重轻或重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小东的等级是什么?请你给他提一些建议。
参考答案:
1.D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面积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教室的地面面积大约为50平方米,黑板的正面面积大约为3平方米,课桌面面积大约为40平方分米,数学书的封面大约为600平方厘米。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数学书的封面面积最接近600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D
【点睛】对常见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要有初步的认识。
2.D
【分析】采用赋值法进行分析,假设a=1,利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分别计算出各选项算式的结果,比较即可。
【详解】A.



B.a×
=1×

C.a×
=1×

D.a×
=1×(1×23)
=23
即23>>>,则已知a大于0,下面四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最大的是a×(1÷)。
故答案为:D
3.B
【分析】用付出的钱数减去找回的钱数,计算出应花的钱数,再用原价乘每个时间段的折扣,求出现金,再与小华付的钱数进行比较,即可判断小华看的场次。
【详解】100-70=30(元)
六折=60%
60×60%=36(元)
五折=50%
60×50%=30(元)
八折=80%
60×80%=48(元)
所以小华看的场次是中午场。
故答案为:B
4.D
【分析】两种相关联的量,若两个相关量的比值一定,这两个量成正比例;若两个相关量的乘积一定,这两个量成反比例,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圆的面积=πr2,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B.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与宽不成比例关系,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C.y=5x,即=5,比值一定,x与y成正比例关系,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D.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乘积一定,所以圆柱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与高成反比例关系,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5.A
【分析】观察可知,第几个数就是2×(几-1),据此分析。
【详解】有这样一组数,0,2,4,6,8,…那么第n个数是2(n-1)。
故答案为:A
【点睛】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数,可以用字母将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6.A
【分析】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周长相等,由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可知,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半径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锥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则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周长也相等,则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
故答案为:A
7.A
【分析】从图意可知:将甲组的作品数看作单位“1”,乙组比甲组多,求两个组一共上交多少件作品,根据这个数量关系逐项判断即可。
【详解】①将甲组的作品数量看作单位“1”,乙组的作品数量是甲组的作品数量的(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即求出乙组的作品数量。不符合题意。
②表示求出乙组的作品数量,再加上甲组的作品数量32,即求出了甲乙上交作品总数量。符合题意。
③(32×+32)表示乙组比甲组多的作品数量加上32即是乙组的作品数量,再加上甲组的作品数量32,即求出了甲乙上交作品总数量。符合题意。
④将甲组的作品数量看作单位“1”,乙组的作品数量是甲组的作品数量的(1+),甲乙共占甲的(1+1+),用32×即求出了甲乙上交作品总数量。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的有②③④选项。
故答案为:A
8. 分米/dm 平方厘米/cm2 千克/kg 毫升/mL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填空即可。水桶高度的用分米作单位合适;数学书的封面面积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一袋大米的重量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喝水杯的的容积用毫升作单位比较合适;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一个水桶高约4分米 数学书的封面面积约为360平方厘米
一袋大米约重25千克 喝水杯的的容积250毫升
9. 1286310000 13亿
【分析】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据此写出这个数,通过四舍五入法求整数的近似数,要对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若小于5则直接舍去,若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进一位,并加上 “亿”。
【详解】十二亿八千六百三十一万,写作:1286310000
1286310000≈13亿
最新人口普查统计,我国汉族人口是十二亿八千六百三十一万人,写作1286310000人,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13亿人。
10. 黄 18
【分析】这串彩灯按照颜色特点排列的规律是:10盏灯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照:2红、3绿、5黄的顺序依次循环排列;用27除以10所得商为循环了几个周期,余数则为这几盏灯;用60除以10所得商为循环了几个周期,每一个循环周期中有3盏绿灯,用3乘循环的周期,所得结果即为绿灯的数量。
【详解】2+3+5=10(盏)
27÷10=2(个)……7(盏)
第7盏灯是黄色。
60÷10×3
=6×3
=18(盏)
因此第27盏彩灯是黄色,前60盏中,有18盏绿灯。
11.//7.5
【分析】将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时间分之一可以看作效率,两队效率和-甲的效率=乙的效率,工作总量÷乙的效率=乙的时间,据此列式计算。
【详解】1÷(-)
=1÷
=(小时)
乙单独做小时完成。
12.
【分析】把大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如图:
每一份小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长方形面积的;小长方形的长是大长方形长的一半,宽是大长方形宽的一半,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长+宽)×2,小长方形周长等于(大长方形的长+大长方形宽)×2,小长方形的周长=大长方形的长+大长方形的宽,即等于大长方形周长的,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得到一个小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片的,周长是原来的。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小长方形与大长方形的区别和联系:对折两次是将大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长和宽都变成原来的。
13.9.42
【分析】每秒浪费的水的体积,即水管内横截面积×10,就是πr2×10,要计算5分钟浪费的水,把5分钟变成秒就可以计算出来。
【详解】5分钟=300秒
3.14×(2÷2)2×10×300
=3.14×10×300
=9420(立方厘米)
9420立方厘米=9.42升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每秒浪费的水的体积,即水管内横截面积×水速。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单位的统一。
14.1600
【详解】略
15.100
【分析】把两个涂色正方形在大正方形内部的边平移到最大正方形的边上,可知两个涂色正方形的周长等于最大正方形的周长,据此求出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从而求出最大正方形的面积。
【详解】40÷4=10(厘米);10×10=100(平方厘米)
最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过平移两个涂色正方形的边长,找出两个涂色正方形的周长之和等于最大正方形的周长。
16.×
【详解】2是质数,它与其它的质数相加时经常还会是质数,例如:2+3=5,5还是质数;
故答案为:×
17.√
【分析】合格率=产品的合格数量÷产品总数×100%;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详解】产品的合格数量÷产品总数×100%=产品的合格率(一定),商一定,所以产品的合格数量与产品总数成正比例。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作判断。
18.√
【分析】折线统计图的折线越“陡”说明数据之间的差越大,变化越大;折线越“平”说明数据之间的差越小,则变化越小,据此判断。
【详解】在折线统计图中,折线的坡度越小,说明增减变化越小,故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要熟练掌握。
19.×
【分析】0乘任何一个数都得0,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如果a×b=0,那么a和b中有一个肯定是0,而不一定两个数都是0。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0在乘法计算中的特性,要使两个数的积是0,只需要其中一个数是0即可。
20.√
【分析】钟面上一共有12大格,钟面上中心的周角为360°,用360°除以12计算出1大格所表示的度数;时间经过1小时,钟面上的时针转动1大格,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360°÷12=30°,所以时间经过1小时,钟面上的时针转动所形成的角是,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1.98;2.7;;;
0.9;0.04;0.3;100a
【详解】略
22.(1)0.25;(2)3.6;(3)3
【分析】(1)按照减法的性质,把式子转化为1.25-(+)计算;
(2)根据除以一个数等于等它的倒数,把式子转化为3.6×+3.6×,再按照乘法分配律计算;
(3)根据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详解】(1)
=1.25-(+)
=1.25-1
=0.25
(2)
=3.6×+3.6×
=3.6×(+)
=3.6×1
=3.6
(3)



=3
23.(1)x=13;(2)x=10;(3)x=0.3
【分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12即可;
(2)先化简方程,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1.7即可;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把比例化为方程,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6即可。
【详解】(1)12+x=25
解:12+x-12=25-12
x=13
(2)
解:1.7x=17
1.7x÷1.7=17÷1.7
x=10
(3)
解:6x=9×0.2
6x=1.8
6x÷6=1.8÷6
x=0.3
24.解:[(5+1)﹣1],
=[12﹣1],
=11×2,
=22(米).
答:这根铁丝原来长22米.
【详解】【分析】此题采用逆推法来解答,先从结果出发向前推算.“第二次用去剩下的一半多1米,最后剩下5米”,那么(5+1)米正好占第一次用完剩下的, 即第一次用完剩下(5+1)=12(米);“第一次用去它的一半少1米”,那么(12﹣1)正好占全长的, 所以全长就为(12﹣1).
25.4
【分析】我们将这串数写下去:2、3、6、8、8、4、2、8、6、8、8、4、2、8、6……,不难发现:从第三个数字开始,6、8、8、4、2、8这六个数字循环出现,即以这六个数字为一个周期,那么第2022个数字:用算式(2022-2)÷6计算看余数,余数是几就是这个周期里的第几个数,没有余数就是这个周期里的最后一个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2022-2)÷6
=2020÷6
=336……4
答:这串数字的第2022个数字是4。
26.24人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树的总棵数不变;由此得出等量关系:(甲组人数+乙组人数)×10=甲组人数×13+乙组人数×8,据此列出方程,并求解。
【详解】解:设乙组有人。
10×(16+)=16×13+8
160+10=208+8
10-8=208-160
2=48
=48÷2
=24
答:乙组有24人。
27.6小时;甲360千米;乙240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出等量关系:甲车的速度×甲车先行的时间+(甲车的速度+乙车的速度)×乙车开出后与甲车相遇的时间=两地的距离,据此列出方程,并求解;然后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分别求出相遇时甲车、乙车行的路程。
【详解】解:设乙车行小时后与甲车相遇。
45×2+(45+40)=600
90+85=600
85=600-90
85=510
=510÷85
=6
相遇时甲车行:
45×(2+6)
=45×8
=360(千米)
相遇时乙车行:
40×6=240(千米)
答:乙车行6小时后与甲车相遇。相遇时甲车行360千米,乙车行240千米。
28.2.5小时
【分析】试题分析:依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代入数据即可求出甲城到乙城的距离,列式为:4.5÷=22500000(厘米)=225千米;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甲城到乙城用的时间:225÷90=2.5(小时)。
【详解】4.5÷=22500000(厘米)=225(千米);
225÷90=2.5(小时)。
答:从甲城到乙城用2.5小时。
【点睛】本题关键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已知,找准对应量,再依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出甲城到乙城的距离。
29.(1)34千克
(2)20.6%
(3)肥胖。建议见详解。
【分析】要想知道小东实际体重比标准体重轻或重百分之几,应先算出12岁儿童的标准体重是多少,和小东的实际体重相比较算出重或轻百分之几,然后根据结果给小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详解】(1)小东的标准体重应是:
12×3-2
=36-2
=34(千克)
答:小东的标准体重应该是34千克。
(2)(41-34)÷34
=7÷34
≈0.206
≈20.6%
答:小东实际体重比标准体重重约20.6%。
(3)20.6%>20%
答:小东等级属于肥胖。
建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不挑食,不偏食;平时注意锻炼身体,争取将体重降到正常。(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重点要注意小明实际体重和标准体重相比重(轻)多少,算出百分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