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分班考易错点检测卷(试题)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下面的算式中,“4”和“3”能直接相减的是( )。
A. B. C. D.
2.嘉嘉用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前面看到的是,从左面和上面看到的是,这个立体图形是( )。
A. B. C. D.
3.已知两条平行线之间的三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如下图),根据图形①的信息推测出图形②和③的底分别是( )。
A.6cm,6cm B.4cm,4cm C.8cm,6cm D.8cm,4cm
4.六(3)班48名同学的上学方式统计如下,下面的统计图( )能表示出这个结果。
上学方式 步行 坐公交(地铁) 家长接送
人数 8 24 16
A. B. C.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句。
①等底等高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
②圆的面积一定,半径的平方与π成反比例关系。
③一杯盐水,盐与水的比是3∶7,加进2克盐和3克水后,这杯盐水的含盐率为50%。
④在数轴上﹢3和﹣3所对应的点与0所对应的点的距离相等,但﹢3和﹣3不相等。
⑤如果甲数比乙数多,那么乙数比甲数少20%。
A.1 B.2 C.3 D.4
6.一段长为1米,横截面直径为20厘米的圆柱形木头横着浮在水面,它正好一半露出水面,则这段木头与水接触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 B.3140 C.314 D.3454
二、填空题
7.机器人兴趣班有13人,他们中至少有( )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8.4000是由( )个千组成的,0.9是由( )个0.1组成的,是由( )个组成的;整数、小数、分数都是由各自的( )累加而成的。
9.=0.4=( )%=( )成。
10.光明小学六(1)班有三十多人,今年参加植树活动时,班主任老师要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可是无论是分成2个人一组,还是3个人一组,或者是5个人一组,都会余下一人。这个班一共有( )人。
11.一个15分钟的沙漏计时器,6分钟可以漏下这些沙的,再漏( )分钟后,还剩这些沙的。
12.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如图所示:。在这幅地图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 );两地相距18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的距离是( )厘米。
13.已知○、△、□分别代表不同物体,用天平比较它们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砝码显示的质量,求○=( )g,□=( )g。
14.一个长6分米、宽和高都是4分米的长方体木料,如果切出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如果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三、判断题
15.一个非0自然数既是它本身的因数,又是它本身的倍数。( )
16.2026年的2月有29天。( )
17.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一定相等。( )
18.从下面的箱子里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最大。( )
19.每满100元减50元就是打五折出售。( )
四、计算题
20.直接写出得数。
21.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算法的就用简便算法。
22.解方程或比例。
23.计算如图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
五、解答题
24.一家玩具厂要生产一批儿童玩具,已经生产了总个数的25%,如果再生产210个,已完成的个数与剩下的个数的比是3∶2,这批儿童玩具共有多少个?
25.从一幅比例尺为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广州到深圳的距离为7.5厘米,王叔叔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开车从广州前往深圳,多长时间可以到达?
26.实验室有两个容积相等的圆柱形量杯,从里面量,甲量杯的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30厘米,乙量杯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乙量杯的高是多少厘米?
27.2024年元旦期间,小红全家6口人来南京旅游,到江宁区一家网红饭店用餐,该饭店人均消费80元。饭店在元旦期间恰好推出如下两种优惠方式(只能享受一种优惠):
方式一:在“美团”APP平台购买75元抵100元的抵用券(不限数量)。不满100元的部分需要按实际支付。(如消费279元,200元可用抵用券,其余79元不享受优惠,需实际支付)
方式二:店内支付一律享受八五折优惠。
若按人均消费80元的标准点餐,小红全家本次用餐选择哪一种付款方式更划算?(用计算说明)两种付款方式相差多少元?
28.下图是由12个小正方体搭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都是2厘米。
(1)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从右面、上面两个方向看到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图。
(2)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3)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参考答案:
1.C
【分析】根据分数、整数和小数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上的数,它们的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减,由此逐项分析,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A.-;“4”的计数单位是,“3”的计数单位是,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减;
B.894-530;“4”在个位上,“3”在十位上,数位不同,也就是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减;
C.8.49-6.3;“4”在十分位上,“3”在十分位上,数位相同,也就是计数单位相同,能直接相减;
D.4-;“4”的数位是个位,计数单位是一,“3”的计数单位是,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减。
“4”和“3”能直接相减的是8.49-6.3。
故答案为:C
2.C
【分析】从不同方向观察这四个立体图形,分别得出从前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再与原图形比较,找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
【详解】从前面、左面、上面分别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
A.
B.
C.
D.
故答案为:C
3.D
【分析】图中的三个图形分别为梯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高相同;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平行四边形的底=面积÷高;假设高是3cm,根据已知数据求出梯形的面积,因为三个图形面积相等,将面积代入公式,分别求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即可。
【详解】假设高是3cm
梯形的面积:
(2+6)×3÷2
=8×3÷2
=24÷2
=12(cm2)
三角形的底:
12×2÷3
=24÷3
=8(cm)
平行四边形的底:
12÷3=4(cm)
故答案为:D
4.B
【分析】先求出总人数,用每一部分的人数÷总人数×100%求出每一种上学方式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再依据数据筛选合适的扇形统计图。
【详解】8+24+16=32+16=48(人)
8÷48×100%≈0.17×100%=17%
24÷48×100%=0.5×100%=50%
16÷48×100%≈0.33×100%=33%
50%占整个圆的一半,答案在B和C中,且步行与家长接送所占的百分比不相同,所以表示的比较准确。
故答案为:B
5.A
【分析】①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据此解答;
②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它们的乘积一定,则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圆的面积=πr2,据此解答;
③含盐率=盐的质量÷盐水的质量×100%,盐与水的比是3∶7,可以把盐的质量看作3克,水的质量看作7克,加进2克盐和3克水后,这杯盐水的含盐率=(3+2)÷(3+7+2+3)×100%;
④在数轴上,正数在0的右边,负数在0的左边,正数大于负数;
⑤如果甲数比乙数多,根据分数的意义,把乙数看作4,则甲数是4+1=5,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先求出多(或少)的具体数量,再除以单位“1”数量即可解答,据此用甲数与乙数的差,除以甲数,即可求出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据此判断。
【详解】①通过分析可得:等底等高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不相等,原题说法错误;
②圆的面积=πr2,圆的面积一定,π的值一定,则半径的平方也一定,所以半径的平方与π不成比例,原题说法错误;
③(3+2)÷(3+7+2+3)×100%
=5÷15×100%
≈0.333×100%
=33.3%
这杯盐水的含盐率大约为33.3%,原题说法错误;
④在数轴上﹢3和﹣3所对应的点与0所对应的点的距离都是3个单位长度,即距离相等,但﹢3>﹣3,两个数不相等,此说法正确;
⑤4+1=5
(5-4)÷4
=1÷4
=0.25
=25%
则乙数比甲数少25%,原题说法错误。
说法正确的只有④。
故答案为:A
6.D
【分析】求这段木头与水接触面的面积就是这个圆柱形木头的表面积的一半;根据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代入数据,即可解答,注意单位名数的换算。
【详解】1米=100厘米
[3.14×(20÷2)2×2+3.14×20×100]÷2
=[3.14×102×2+62.8×100]÷2
=[3.14×100×2+6280]÷2
=[314×2+6280]÷2
=[628+6280]÷2
=6908÷2
=3454(平方厘米)
一段长为1米,横截面直径为20厘米的圆柱形木头横着浮在水面,它正好一半露出水面,则这段木头与水接触面的面积是3454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D
7.2
【分析】把12个月看作12个抽屉,把13个人看作13个元素,利用抽屉原理最差情况:要使每个月的人数最少,只要使每个抽屉的元素数尽量平均分,再根据“至少数=元素的总个数÷抽屉的个数+1(有余数的情况下)”解答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3÷12=1(人)……1(人)
1+1=2(人)
即他们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8. 4 9 4 计数单位
【分析】根据数位和计数单位知识可知,4000的4在千位上,所以4000是由4个千组成的;0.9的9在十分位上,所以0.9是由9个0.1组成的;的分数单位是,是由4个组成的;整数、小数、分数都是由各自的计数单位累加而成的。
【详解】4000是由4个千组成的,0.9是由9个0.1组成的,是由4个组成的;整数、小数、分数都是由各自的计数单位累加而成的。
9.15;40;四
【分析】先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作为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为分子,能约分要约分;0.4=;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再根据小数化百分数的方法: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加上百分号;0.4=40%;几成就是百分之几十;40%就是四成,据此解答。
【详解】=0.4=40%=四成
10.31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如果这个班的人数减少一人,则这个班人数就是2的倍数,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即这个班人数减去1就是2、3、5的公倍数,因为六(1)班有三十多人,由于2、3、5是互质数,它们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所以人数就是2、3、5的最小公倍数再加上1;据此解答。
【详解】2、3、5是互质数,最小公倍数是:2×3×5=30
30+1=31(人)
光明小学六(1)班有三十多人,今年参加植树活动时,班主任老师要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可是无论是分成2个人一组,还是3个人一组,或者是5个人一组,都会余下一人。这个班一共有31人。
11.;6
【分析】把沙漏计时器里的沙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5份,用1÷15,求出1分钟漏下沙的,6分钟漏下6个,用×6,求出6分钟漏下这些沙的分率;用1-=,求出漏下沙的分率,再除以1分钟漏下沙的分率,即÷,求出漏下沙的需要的时间,再减去6分钟,即可解答。
【详解】1÷15=
×6=
(1-)÷-6
=×15-6
=12-6
=6(分钟)
一个15分钟的沙漏计时器,6分钟可以漏下这些沙的,再漏6分钟后,还剩这些沙的。
12. 1∶1500000 12
【分析】(1)先把15千米化成厘米,15千米=1500000厘米,再用1厘米比1500000厘米即可解答;
(2)先将180千米化成厘米,再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即可解答。
【详解】15千米=1500000厘米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1∶1500000
180千米=18000000厘米
18000000×=12(厘米)
即在这幅地图上的距离是12厘米。
13. 12.5 18.75
【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题目中给出的三个天平条件,每一个条件都给出了不同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
第一个天平条件:3个“○”的质量等于2个“□”的质量:这可以表达为数学方程:3○=2□
从这个方程中,我们可以解出□与○的关系,即:□=○。
第二个天平条件:4个“○”的质量等于5个“△”的质量:4○=5△。,从这个方程中,我们可以解出“△”与“○”的关系,即:△=○。
第三个天平条件:2个“□”加上1个“○”的质量等于3个“△”加上20g砝码的质量,这可以表达为数学方程:2×□+○=3△+20,接下来,我们将前两个方程得到的“□”和“△”与“○”的关系代入第三个方程中,来求“○”的质量。代入□=○,△=○,到第三个方程2□+○=3△+20,算出“○”的结果。最后,我们用得到的“○”的质量代入到第一个或第二个方程中,以求出“□”的质量,代入到□=○中,得到“□”的质量。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2×□+○=3×△+20
2×○+○=3×○+20
3○+○=○+20
4○ ○=○ ○+20
○=20
○=12.5(g)
(2)□=○
□=×12.5
□=18.75(g)
○=12.5g;□=18.75g。
14. 64 25.12
【分析】长方体木料切最大的正方体,正方体的棱长等于长方体最短的棱,根据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求出正方体的体积;长6分米、宽和高都是4分米的长方体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6分米,根据圆锥体积=底面积×高,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4×4×4=64(立方分米)
3.14×(4÷2)2×6÷3
=3.14×22×6÷3
=3.14×4×6÷3
=25.12(立方分米)
正方体的体积是64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25.12立方分米。
15.√
【分析】一个非0自然数,它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最小倍数也是它本身;可以举例说明。
【详解】比如5的因数有1和5,最大因数是:5;
5的倍数有:5、10、15、20……其中最小倍数是:5。
所以一个非0自然数既是它本身的因数,又是它本身的倍数。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6.×
【分析】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据此判定2026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据此分析。
【详解】2026÷4=506……2
2026年是平年,2026年的2月有28天,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7.×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可以通过举例证明。
【详解】例如:两个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3×4=2×6=12(平方厘米)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则周长是:
(4+3)×2
=7×2
=14(厘米)
另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则周长是:
(6+2)×2
=8×2
=16(厘米)
所以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一定相等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18.×
【分析】比较各种球的数量,哪种球的数量最多,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就最大,据此分析。
【详解】4>3>1,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9.×
【分析】打五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50%;而“每满100元减50元”,如果商品的原价正好是100元的整数倍数,相当于打五折;如果商品的原价不是100元的整数倍时,就不是打五折了。
【详解】如果商品的原价正好是100元,那么折扣是:
(100-50)÷100×100%
=50÷150×100%
=0.5×100%
=50%
50%=五折
因为不知道商品的原价,所以只能说,顾客能享受到的最大优惠相当于打五折。如果顾客购买的商品不是100元或100元的整数倍,那么就不是打五折。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0.10;0.216;16;
1.46;;;100
【解析】略
21.1;6000;
98.2;
【分析】(1)先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再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即可;
(2)把32拆成8×4,再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即可;
(3)利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即可;
(4)先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详解】
22.;;
;
【分析】根据比的性质,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将比例转化成方程方程两边再同时除以求解;
先合并方程左边的未知项,再应用等式性质2解方程;
方程两边先同时减去6再同时除以0.3求解;
根据比的性质,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将比例转化成方程方程两边再同时除以4求解。
【详解】
解:
解:
解:
解:
23.6.88cm2
【分析】看图可知,两个扇形可以拼成一个半圆,半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长÷2,阴影部分的面积=长方形面积-半圆面积,长方形面积=长×宽,半圆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2,据此列式计算。
【详解】8÷2=4(cm)
8×4-3.14×42÷2
=32-3.14×16÷2
=32-25.12
=6.88(cm2)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6.88cm2。
24.600个
【分析】如果再生产210个,已完成的个数与剩下的个数的比是3∶2,根据分数和比的关系,可知现在完成的个数占总个数的,把总个数看作单位“1”,210个占总个数的(-25%),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210÷(-25%)即可求出总个数。
【详解】210÷(-25%)
=210÷(-)
=210÷
=210×
=600(个)
答:这批儿童玩具共有600个。
25.1.5小时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换算出广州到深圳的实际距离,再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7.5÷=7.5×2000000=15000000(厘米)=150(千米)
150÷100=1.5(小时)
答:1.5小时可以到达。
26.10.8厘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先根据圆柱体积公式求出甲量杯的容积,也是乙量杯的容积,再用容积除以乙量杯的底面积就是乙量杯的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3.14×(6÷2)2×30]÷[3.14×(10÷2)2]
=3.14×270÷[3.14×25]
=847.8÷78.5
=10.8(厘米)
答:乙量杯的高是10.8厘米。
27.方式一;28元
【分析】分别计算出两种优惠方式的实际钱数,比较并求差即可。
方式一:根据单价×数量=总价,求出应付钱数,应付钱数包含几个100元,就买几张抵用券,抵用券钱数×张数+不满100元的钱数=实际钱数;
方式二: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总价×折扣=实际钱数。
【详解】方式一:80×6=480(元)
480÷100=4……80
75×4+80
=300+80
=380(元)
方式二:80×6×85%
=480×0.85
=408(元)
380<408
408-380=28(元)
答:小红全家本次用餐选择方式一付款方式更划算,两种付款方式相差28元。
28.(1)见详解
(2)160
(3)96
【分析】(1)从右面看有3行,最下边1行3个小正方形;中间1行靠右2个小正方形;最上边1行靠右1个小正方形;从上面看有3行,后边2行并排各3个小正方形,最前边1行靠左2个小正方形,据此作图;
(2)正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上面和下面,相对的面看到的形状一样,将从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小正方形的个数相加,乘2,求出表面小正方形的个数,根据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求出1个小正方形的表面积,1个小正方形的表面积×表面小正方形的个数=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3)看图可知,底层8个小正方体,中间1层3个小正方体,最上层1个小正方体,据此确定小正方体的个数,根据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求出1个小正方体的体积,1个小正方体的体积×小正方体的个数=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
【详解】
(1)
(2)(6+6+8)×2
=20×2
=40(个)
2×2×40
=4×40
=160(平方厘米)
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160平方厘米。
(3)8+3+1=12(个)
2×2×2×12
=8×12
=96(立方厘米)
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是96立方厘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