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水的作用》知识清单+同步练习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1.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降落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都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2.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
(1)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的目的是便于观察实验现象。(2)实验中用喷壶喷水模拟降雨。
(3)降雨前小山丘比较圆,红色沙子大多数在山丘顶部。降雨后小山丘上出现了很多小沟,一些红色沙子被冲到了山丘底部。
(4)结论:降雨会改变地表。
3.降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
(1)雨水会把地表上的泥沙带走,汇聚成径流,在土地上留下沟壑。(2)雨水因携带泥沙而变得浑浊,当水流平缓时,水中的泥沙又会沉积在地面上。
4.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
(1)当河水流速快时,侵蚀作用为主;当河水流速慢时,沉积作用为主。
(2)乾坤湾的凹岸(凹进去的河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凸出来的河岸)水流速度慢,以沉积作用为主。
(3)一般河流人海口的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沉积作用强,泥沙堆积会形成三角洲,如黄河入海口的沙洲、长江三角洲等。
一、选择题
1.黄土高原比较频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
A.水土流失 B.酸雨 C.海啸
2.在土壤坡度、降水量等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下列保持水土最好的是__________的山坡。
A.无草、树覆盖 B.有草、树覆盖 C.有草无树
3.在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时,我们发现,两个小山丘(一个有植物覆盖,一个没有植物覆盖)在同等“降雨”量下,__________。
A.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受流水侵蚀严重 B.没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受流水侵蚀严重
C.两个小山丘受流水侵蚀一样严重
4.在模拟实验中,喷水器喷出的水代表( )。
A.径流 B.雨水 C.侵蚀
5.“治水先治山”,必须在山坡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 )。
A.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 B.增加大气温度,调节气候
C.减弱噪声,防治噪声污染 D.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保持水土
6.如果森林被砍伐了,暴雨( )。
A.会冲走更少的土壤 B.会冲走更多的土壤 C.不会造成水土流失
二、填空题
7.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会在地表形成许多( )和( )。雨水沿着地表流走的会形成( )。
8.火山和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 的作用和 的作用对地表的改变是缓慢的。
9.在地形地貌展板上有下列的图片,属于沙漠地貌的是 。属于三角洲地貌的是 ,属于雅丹地貌的是 。(三空均选填序号)
A B C
10.黄河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被中国人称为“母亲河”。小科查阅资料后发现,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水流湍急,对河床有很强的 作用。在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时,水流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在黄河下游,随着河流流速的变慢,部分泥沙会 ,形成冲积 。
三、判断题
11.一般情况下,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土地被侵蚀的程度要小些。( )
12.人们应尽可能地保护植被,减少侵蚀对人类家园的破坏。( )
13.堆满卵石的河床是河的上游。( )
14.上游的河床里面细沙较多,下游的河床卵石较多。( )
15.山丘覆盖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减缓山丘坡度无法保持水土。( )
16.强劲的风和湍急的水流,都能改变岩石的形状,使它们失去棱角,变得圆润光滑。( )
四、连线题
17.将下列地球表面的变化现象与其成因用线连起来。
岩石破碎 侵蚀
河床升高 风化
河流形成 地震
板块碰撞 沉积
板块分离 裂谷
五、简答题
18.作为小学生,为防治水土流失能做些什么?至少写出三条。
六、实验题
19.小丽在家研究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她用土壤和有颜色的沙子制作了一个小山丘模型,然后向小山丘的顶部“降雨”。
降雨前 降雨后
(1)小丽在山丘顶部放一些有颜色的沙子是为了( )(选填:“好看”或“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小丽可以使用自制喷壶模拟降雨。
(2)实验现象:降雨前,小山丘的顶部比较圆,有颜色的沙子大多数在( ),降雨后山丘上出现了小沟, 一些有颜色的沙子运动到了( )。(选填:“山丘底部”、“山丘顶部”或“山丘内部”)。
(3)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的变化,说明降雨会改变地球表面的( )。
随后小丽又动手制作了两个小山丘模型, 一个有植被覆盖,一个没有植被覆盖,用喷壶分别对两个地形、土壤结构一样的小山丘顶部以同样的高度喷水模拟降雨。
(4)实验现象:没有植被的小山丘土壤( )(选填:“侵蚀严重”或“无侵蚀”)。我们发现植被的作用是( )(选填:“减少土壤被侵蚀的影响”或“增加土壤被侵蚀的影响”)
七、综合题
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危害在泥沙”,黄河自西向东流经九省,最后流入渤海。作为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每年向下游的输沙达16亿吨,最终在下游形成黄河三角洲。实际上,1500多年前的黄河水流清澈,周边森林茂密,动物繁多,但人类掠夺性的开发导致植被被严重破坏,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20.根据文章资料,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是由于( )。
A.风的作用 B.流水的作用 C.地震的作用
21.黄河自西向东流经九省,最后流入渤海,这说明我国的地形特点是(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东西一样高
22.下图是科学小组对黄河流域研究的模拟装置,用水壶洒水模拟的是 ,在“山丘”顶部撒上带有颜色的细沙,主要是为了 。随着实验的进行,陡坡上的河道会发生的变化是 ;缓坡区域会出现“平原”,说明此时产生了 (选填“侵蚀”或“沉积”)现象。
23.要减少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和办法?请至少写出2点建议。
建议一: ;
建议二: .
参考答案:
1.A
2.B
3.B
4.B
5.D
6.B
7. 溪流 沟壑 径流
8. 风 水
9. C A B
10. 侵蚀 沉积 平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①尽可能少用一次性木筷。②植树造林。③爱护花草树木。
19. 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山丘顶部 山丘底部 地形地貌 侵蚀严重 减少土壤被侵蚀的影响
20.B 21.B 22. 流水 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越来越陡 沉积 23. 植树造林 修筑梯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