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散文教学单元1,单元重点是了解散文的特点领略它的魅力,用优秀的散文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深化对人生的认识,掌握散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冰心的《霞》是当代散文名篇,是她晚年力作。极富韵味,教材将其选入,恰似给语文教坛吹进一缕清新的风。不仅能够使学生领略到散文的独特魅力,而且能够使中学生的触角深入当今文坛的最高层次,直接聆听大师关于人生的教诲,得到大师文风人格的熏陶。 《霞》在多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首先,选材方面,题为霞,内容也围绕霞,但并没有直接描写晚霞的风景,而是将其作为隐性的语言背景。这样的省笔很合情理。霞光是日常生活常见之景,读者很熟悉,不写也清楚其特点。同时,本文的主旨不在写景,而是要由景生理。所以这样写来干净利落,玲珑深刻,形成一篇纯净的抒情寓理的散文。 其次,悟理方面,作者在暮年看到晚霞,内心并非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是思考这无限好的夕阳是怎样形成的,从而由一常见的自然现象悟出了常人未悟之理:只有经历了各种人生磨砺,才能形成丰富厚重的晚年生活,给读者以豁然开朗似的感悟。 第三,语言风格,冰心的语言风格是清新明丽,温柔细腻,舒缓悠远。这些在文中都有鲜明的表现,比如第5、6、7自然段,虽然道理深刻,但并不晦涩枯奥,而是充满诗意,每个字都很美丽可爱。所以,教材在选用朱自清的《荷塘夜色》之后,紧接冰心的《霞》。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写景散文后,再学习抒情散文,很恰当。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语言蕴涵的丰富哲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鉴赏式与质疑式批注、合作探究,深入领悟语句的深层含义与哲理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快乐与痛苦。
3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散文,不仅喜欢读,更喜欢写。但是读只会欣赏辞藻的华丽,写也只会堆砌新词怪句。说简单些,就是不好好写话。平时也醉心于奇词奇句的搜集,以为散文既然是美文,就应该看起来很美很奇。其实,我们说美文,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内容上的,美在情美在理。当今散文文质兼美的佳作不少,但真正能介绍给中学生的并不多。这个极渴望读散文写散文的群体正需要象鲁迅、冰心、朱自清等等大作家大作品的关照。 我任课班级的学生思想活跃,喜欢提问,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比较适合讨论课教学。但是读书不多,眼界不宽,应该多提供背景介绍。督促科代表带领大家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辅助课堂研讨。
4重点难点
1、重点:揣摩、分析文章优美的语言。
2、难点:领悟文字蕴涵的哲理,提高审美能力。
5教学方法
朗读法、批注(鉴赏式与质疑式)、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6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1、欣赏朝霞与晚霞的图片并说说感受。
2、展示课题。
活动2【导入】明确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语言蕴涵的丰富哲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鉴赏式与质疑式批注、合作探究,深入领悟语句的深层含义与哲理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快乐与痛苦。
活动3【讲授】走进作者
1、学生介绍作者。
2、教师补充明确。
冰心(1900--1999)现当代著名作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在福州出生。幼年即广泛接触古今中外文学,参加过五四运动,到美国留过学,走过世界各地,也留下了许多作品,受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冰心早期的作品,多以“爱”为主题,抒写母爱、童真、自然等内容,因此早期的作品有“爱的哲学”之称。晚期的作品多是抨击时弊的杂文以及充满哲理韵味的散文。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春水》《繁星》,儿童文学集《小桔灯》。另有《冰心著译选集》(三卷)、《冰心文集》(六卷)等。
活动4【活动】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读,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与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或觉得难读的文段。
(2)指名朗读展示并作出评价。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受文字的节奏,感受文字蕴含的情感。
(4)要求全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齐读。
2、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鉴赏式批注:你最有感触或最欣赏的句子有哪些?并在旁边批注。
质疑式批注:你最不理解的句子有哪些?
(1)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课前批注的内容,教师巡视。
(2)在全班交流汇报过程中,教师适时加以点拨。
预设:
A、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B、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C、生命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互相衬托的。
D、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E、一个生命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
F、在看到《读者文摘》上的句子,作者为什么会“惊心”?
G、40年后,为什么作者又认为“sunset”应译为“落照”或“落霞”?它们与“黄昏”有什么不同?
活动5【活动】主题概括
《霞》是冰心奶奶调动了全部的人生体验凝聚而成的佳作。全文用象征手法,形象而含蓄地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
活动6【活动】小结
1、写作特点:文章从一段往事的回忆引出霞,由对霞的体会进而阐发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处处充满哲理韵味。这也是她晚期作品的重要特点。
2、齐读课文。
活动7【作业】布置作业
描写自己对所熟悉或所感兴趣的一个物象的感悟。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